[生產] 德國醫院產後護理心得

作者: guapas (Las Guapas)   2016-12-15 00:45:57
我是在慕尼黑市中心百年歷史的教學婦女專科醫院生產,
院區是古蹟般的老建築,還有著美輪美奐的花園中庭,天氣好的時候實在很舒服。
手術完當天晚上我睡在恢復室,隔天就回到一般產後雙人房,
再隔天應我們不斷追問要求下搬進了剛空出來的家庭房,
讓老公可以跟我一起留宿醫院,照料我和剛出生的小妮妮。
家庭房就像是個旅館套房,有兩張電動病床,自己的衛浴甚至還有自己的陽台!
住院的那幾天很幸運幾乎都是晴天,我們也就時常到陽台去休息享受新鮮空氣。
雖然住家庭房要自費每天120歐左右,但是真的很值得,
老公雖然還是得每天回家餵貓,但晚上可以陪我以及起來換尿布餵奶之類的。
德國的醫院當然也希望媽媽可以哺餵母乳,
但是不會像我聽說某些台灣醫院強制不給配方奶讓小孩餓到黃疸照光。
我生產的醫院會依照寶寶的需求來調整,妮妮一出生沒多久就尋乳,
護士二話不說馬上給配方奶喝,接下來幾天也都是無限量供應配方奶。
同天同醫院生產的朋友,她的寶寶不重吃都沒有尋乳反應,
護士也就順其自然不給配方,只要求媽媽多親餵刺激泌乳。
醫院也希望媽媽可以母嬰同室,不過如果媽媽真的很累,
一通電話打到嬰兒室,護士們也會體諒地把寶寶接回去讓爸媽休息一下。
我還記得妮妮有天半夜三點哭哭,
睡眠不足的老公以妮妮肚子餓為由馬上推去嬰兒室請她們照顧一下,
讓我們有個寧靜的下半夜。
這裡的醫院有限額收產婦,就算需要在懷孕20週左右就事先到生產醫院註冊,
但如果要生產的時候人手不足,是會直接被轉院送走到其他陌生醫院的。
雖然聽起來很不近人情,但也因此可以給產婦比較好的照顧。
不論一開始在雙人房,或是後來換到家庭房樓層的護士們,
都非常得親切,笑容可掬地幫我換藥、換產褥墊、換尿袋、
鼓勵我剖腹完隔天就起身走走擦澡、陪我去浴室洗澡幫忙著裝等等。
對,沒錯,這裡剖腹產隔天就會被要求要下床走動,
再隔天就要拔尿管讓產婦非得走去上廁所!
而且出了恢復室就沒有什麼止痛點滴可以打,
只有微弱藥效的Ibuprofen止痛藥可以吃...
後來我真的痛到受不了,護士才又給我止痛塞劑。
儘管當下覺得很痛苦,但我的傷口復原滿快的,
第三天之後就可以活動自如在醫院散步探望朋友了。
我在醫院住了五天,環境和照護都很滿意,唯一不習慣的就是餐點了。
德國人大多只有午餐是熱食,早餐晚餐都是麵包配起士和火腿,
第一天看到晚餐我根本傻眼,馬上要老公公到附近的越南餐廳外帶河粉,
接下來每天晚上都比照辦理到外面餐廳買來吃。
噢,不過醫院也有無限量供應氣泡礦泉水和各式熱茶讓爸媽喝,算是很大方啦!
出院前會有媽媽和寶寶的健康檢查,確認一切沒問題才會放行。
也依照個人情況給各式處方籤,印象中我們拿了我貧血的鐵劑、預防我血栓的注射劑、
租用電動擠乳器、產後束腹帶和寶寶維他命D等處方籤,
老公隔天還跑了好幾間藥局才把東西都備齊呢!
之前有提過這裡的全民健保費用非常昂貴,是薪水的15%,公司員工各負擔一半,
因此基本上就診是無需再付費。
我們生產大全餐加上住院五天,只需要付家庭房的錢,
連入院和出院當天的計程車費都由保險公司給付,
果然完善的社會福利是要靠高額的費用支撐啊。
醫院環境和傻眼餐點的照片在這裡
https://www.facebook.com/AsaToytown/posts/1106474959465267
作者: autogenocide (pp)   2016-12-15 12:38:00
看了其實有點心酸,其實台灣的醫療措施看起來跟版媽描述的差不多,但是得到台灣人的回饋反應好像差很多。就母嬰同室跟哺餵母乳的觀念已經不是10年前那樣的偏激了(有一半是被評鑑逼出來的),對於止痛跟下床其實在台灣也是這樣做的喔!只是如果像你寫的狀況,可能在台灣會被投訴逼產婦下床或不給止痛藥之類的,沒同理心什麼的...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