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閒聊] 唉!我還是打了她

作者: sevenqueen (冬眠眠)   2016-11-17 00:03:05
對於「適度」打孩子是可被接受的概念
我總是有些疑惑
孩子是「是非價值」仍未成熟的人
但他仍是個人
如果同意人之間的互動應是動口不動手
為何成人面對小孩
又會有「適度的打」是合理的?
難道面對價值觀不合的人
我們也會用「打」來「磨合」嗎?
會這樣想,是因為過去參加一些課程
曾有個前輩老師的幾個提問很有意思
打/揍,能帶給孩子什麼樣「正面」影響?
對孩子而言,什麼又是打/揍?
如果不打/揍,
難道就絕對無法達成你期望的目的嗎?
※ 引述《eightcat (知足)》之銘言:
: 各位家長好!我的文筆比較差
: 為了描述完整的情況 以下文長 謝謝撥空過目
: 我的大寶女生目前4y4m 他非常愛弟弟現在1歲半
: 明年要上幼稚園 目前由到府保母跟我一起照顧
: 雖然沒有上幼稚園 但是每天都會有活動
: 除了上才藝課 還會去學校 公園 圖書館
: 保母會陪閱讀畫畫 也會教導糾正不對的行為
: 算起來他是一個可溝通不會耍賴有主見的孩子
: 基本上我跟老公都是盡量不打小孩的
: 我們選擇好好溝通討論 如果孩子正在發脾氣
: 就冷處理 打孩子的頻率大概一個月不到一次
其實板友都不是你們的家人
只能靠片斷揣測
不過,這邊我覺得可以再想一想……
如果孩子發脾氣,你們的方式是
冷處理
這個冷,是冷靜?還是冷漠?
: 或好幾個月才有一次 並且都不是失去理智亂打
: 是拿愛的小手打他的屁股
: 其實我覺得這樣子的教導方式有效果
: 小孩子不太有脫序的行為
: 而且現在4歲多了 根本幾乎不太需要打他
: 用講得頂多用罵的就能夠制止當下需要制止的事情
: 不過講到情緒控管這部分 我真的覺得很困擾
: 我理解小孩子有情緒 他們也需要抒發
: 可是到底如何讓他們良好的宣洩呢?
其實
要學齡前的孩子能夠控管情緒得宜
有可能
他本身就是非常穩定氣質的孩子

他了解情緒並知道正確的宣洩方式
前者是可遇不可求
而且極大可能是在穩定平靜的家庭氛圍下成長的孩子
也就是
家庭中幾乎不會出現有要脅性的激烈行為
換句話說 幾乎不打不罵(父母間亦然)
後者的態度是非常成熟的
要能這麼成熟,必定經過重重練習
但想想
孩子兩歲萌芽自我意識後,
要能理解外在的身體構造、世間萬物
還要能敏銳察覺內在的精神、情緒、思慮
這究竟需要花費幾年的時間呢?
如果沒有一位已體驗過的老師誘導帶領,
他又如何憑藉自己的所知和能力,
挖掘出自己的內在感官?
面對情緒,就像解開數學題
和孩子談情形控管前,
必須先理解何謂情緒
「知道自己怎麼了」
才能「知道為什麼這樣」
也才可以「知道自己能怎麼辦」
: 現在才是本文的開始
: 今天我跟保母帶大寶二寶去診所看感冒
: 我先看 然後換大寶 他很配合地看完了之後
: 他要在診間陪著我帶著弟弟看醫生
: 其實本來一直都在謝診所看感冒
: 可是今天的下午沒有謝醫生
: 所以我們就選擇了旁邊的另一家診所
: 如果是在謝診所看的話
: 大寶看完保母就會帶到2樓玩搖搖車
: 所以我女兒從來沒有看過他弟被醫生吸鼻涕的樣子
: 但在家裡我們幫弟弟吸鼻涕我女兒還會來安慰弟弟
: 也有可能這個醫生或者診所對我女兒比較陌生
: 所以大寶看完保母帶她出診間的時候
: 他堅持留下來陪他弟弟
: 當醫生幫弟弟聽呼吸我女兒就已經顯得非常的焦躁然後阿弟我硬抱住吸鼻涕的當下我女

: 開始崩潰
: 他人站在旁邊大哭嘶吼
: 整個人像是無能為力改變現況的尖叫崩潰著
你能觀察到孩子的焦躁,很好呢
然後,
孩子也的確用本能的方式表達出焦躁了
: 吸完鼻涕之後 我回頭看著他
: 他又嘶吼了好幾聲表示憤怒
: 然後我們一起到診所外頭 我女兒當時的情緒已經有比較冷靜了但是還是有點激動的要

: 抱她安撫她
: 我抓住他的雙手嚴肅的甚至是嚴厲的看著他
: 告訴他 不管你如何不高興都可以尖叫嘶吼
: 實際上他真的不太尖叫
: 平常的鬧鬧脾氣情況也不嚴重 只要他鬧脾氣
: 我就會拿巧虎裡面的小獅子愛生氣的故事提醒他
我很喜歡與敬重一位 李坤珊老師
一次講座中
她強調一個概念
我們所謂的負面情緒,也是我們的一部分
所以我們是應該要面對它,
而不是阻止它、消滅它。
我不知道小獅子愛生氣的故事是什麼
我也看過坊間很多講生氣的故事
良莠不齊,有時看了莫名的膽顫心驚。
在和不同孩子的許多互動中,
我突然明白為何膽顫心驚
孩子從故事裡面理解,
原來大家都跟自己一樣會生氣,
生氣是正常的,不是生病了,
只是可以找出其他方法,
比一直生氣更好、更令自己舒服的狀態。
不少家長卻希望孩子直接看結局:
不要生氣。
可是家長自己是不是也常生氣呢?
: 但是她當下還在爆哭 堅持要我抱抱
: 所有診所外的民眾都在看
: 我一時也不知道怎麼處理
: 就打電話給我老公問 他這樣的情況應該怎麼做才好我老公表示這樣子的脫軌行為不能

: 為常態
ok,我覺得以下展開的內容
你們幾乎採用了大人觀點詮釋與解決
忘了孩子的角度
因此你們困惑、不安、手足無措。
譬如
焦躁 =不安大叫爆哭 =「脫軌」?
可以再想一想……
: 因為上個月也有一次他生氣就崩潰咆哮
: 所以老公請我把她帶到旁邊扁他一頓
如果你生氣大哭
你老公,會揍你嗎?
: 也因為我自己開店就在診所旁邊
: 所以我就把他帶進店裡樓梯間
: 拿一疊報紙捲起來打了他幾下屁股
: 打之前告訴他為什麼被打 他完後也馬上就冷靜下來
因為你不要她崩潰咆哮
不過,在她選擇崩潰咆哮之前
一定是因為沒有其他方法了
(就她所知、所記得)
才會直接選擇原始的崩潰咆哮
有意思是
或許她的崩潰咆哮,
是經由觀察學習而得的呢?
: 很委屈地告訴我 他非常捨不得弟弟這樣
: 他覺得醫生很粗魯 他想抱著弟弟但他知道不行
: 所以他只能在原地大哭生氣
: 我請他回診所跟醫生護士道歉他也同意並且做到
你要她為釋放自己的焦躁而向眾人道歉
所以當你難過哭泣時,
你認為自己必須向看見眼淚的路人道歉?
如果你要她道歉是因為關乎人際禮節
(因為你覺得我用擾亂秩序是誤解
所以改用一個詞)
那麼應該是先將情緒問題處理好
再來談這一塊。
但我相信事發當下整個過程很短暫很混亂
而其實你女兒的邏輯並不足以理解這一層層關係
她只會簡化成
「我不該焦躁,我要為焦躁道歉」
「我不能咆哮痛哭,我要道歉」
情緒呢?
下次出現時又會化身成什麼樣的原始爆發?
如果我們未能了解、進而馴服,
就會一直是野獸模樣,伺機而動。
坦白說,
如果你能細細思量衡量她目前腦袋能理解的內容
我想你一定會很心疼
我們社會有太多不懂得抒發情緒的大人
透過傷害自己或他人來獲得短暫痛快
而這都是因為我們沒來得及看清楚情緒的樣貌前,我們馬上被迫壓抑掉最需要被照顧的自
己。
: 這件事情當下就此落幕了
: 我想要請問各位家長 我女兒以前很少發生
: 但是這半年來因為生氣就吼叫崩潰大哭共有三次
: 而這次我有打他 之前兩次我都不看他不理他
: 等他吼完叫完情緒冷靜 再好好跟他說
: 說他剛剛生氣的樣子好嚇人
: 我都不敢靠近他也不敢跟他說話
你打人時
是否也帶著些許焦躁和憤怒?
: 引導他如果生氣的時候
: 用嘴巴告訴我們他在生氣什麼
如果一個人碎唸我很生氣,我很不爽
就可以抒發嗎?
如果你脾氣上來,口氣還是能溫和有禮嗎?
情緒、情緒,
要在情緒當下馬上能理智冷靜說出為什麼有情緒的產生
光是我自己假想自己
都好難、好難……
: 因為他用吼叫的我們都聽不懂
: 可是如果前兩次的引導溝通有效
這也很有意思
過去到現在,我也是不停思索
如果這樣的引導溝通無效
我們是不是應該要找另外一種方式嘗試?
面對複雜的謎題
如果只試一兩種方法解不開
我們是要承認自己的無知?
還是要宣稱這是不成立的謎題?
我們只是沒有找到對孩子最有效的方式
而教養這條路難走、漫長
正是因為我們必須不斷摸索、尋找
所以往往不是大人的「引導溝通無效」
而是大人採用了「無效的引導溝通」。
: 今天他就不會在診所生氣咆哮 情緒失控 行為脫序
情緒失控?行為脫序?
: 我時候有問我的保姆 如果換作他 他也會打下去
針對理解「孩子」這個大問題
你尋求了一個大人的想法解決
而不是找另一個孩子的心靈來參酌
: 請問我如何教導我的小孩適當的抒發憤怒
: 我了解每個人都有情緒脾氣
: 但實在不希望他在生氣的時候這樣脫序
: 請問該怎麼教?
你再三強調脫序
好奇的是
如何定義脫序?
什麼樣叫不脫序?
這個「序」是誰決定的呢?
為何她必須遵從?
然而,最簡單的想
她的人生如果有八十年
而現在不到五歲
假使現在她已經可以輕易融入大人建構起的秩序系統
未來她還需要另外學習什麼嗎?
一切都是練習與不斷練習
練習,是為了成為「美好的人」
美好應是由內在燦爛至外在
我們不會希望孩子只是外表舉止光鮮亮麗、內向卻汙濁混亂不堪
我孩子年紀與你相仿
我不打孩子
是因為我從來沒有辦法好好的回答
「打」這個動作到底給孩子本身有什麼樣的正向幫助與影響
打,多數是方便我們的管理和約束
但未來若有一天,
孩子選擇用打來管理約束別人
我會非常慚愧與心痛
所以在打之前,還是先想一想吧
面對情緒,自我掌控固然重要
徹底了解情緒的發生與本質,
更是艱難而不可缺失的起步。
急著找出一勞永逸的解決方式前
我們必須有更多容錯的空間陪孩子一次次練習
這才是「陪她長大」的實踐啊
以上僅是個人想法參考,也非絕對。
最後,
希望用力愛彼此的你們
都能在每一個時刻擁有快樂和自在的相處。
#也一併推薦我蠻佩服的老師作者們
供育兒路上有需要的家長
網路上有不少文章
亦有相關著作:
李坤珊,許皓宜、周育如、大樹老師
作者: vivianlittle (vivian lin)   2016-11-17 10:57:00
不打不成器 但要適可而止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