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寶寶] 幾歲帶回來自己帶比較好

作者: domin (無解)   2015-12-06 00:00:42
這個版應該不少人從事教職工作
也許更能客觀看見孩子有沒有從小被父母陪伴的影響
在討論這種影響之前,或許該先看看為什麼有這麼多父母無法陪伴孩子的情形
就我所知,這年頭越來越多雙薪家庭和血汗勞工,造成假日父母也變多
當然,也有純粹為了追求自我實現的理想和事業成就而割捨親子時間
而更多的是諸多無可奈何的原因,個人認為這是臺灣當前的一種集體焦慮
(誰塑造了這種集體焦慮,我想是可以從具體的上班打卡制下班責任制的歪風所致,
臺灣勞工真是世界上cp值最高的之一,但是這犧牲了什麼?我們心知肚明)
又加上一種華人世界奇妙的文化:
對現實生存永遠有一種害怕匱乏的恐懼,不只害怕自身的生存條件降低
還很害怕上一代與下一代過得比自己差
所以總要追趕著去建立起一代比一代更壯大更穩固的現實條件
於是拿了很多時間和精力去換取這些東西,並認為這些東西可以等價填滿犧牲掉的事物
最悲慘的是,在期望努力賺取現實的滿足可以換得情感的富足後
往往小孩給予的回饋是殘忍而真實的:
「誰陪我最多時間,誰在我需要時候出現,誰讓我知道他願意放下手邊的一切回頭看看我
我就會毫無保留的把最純粹的情感放在誰身上」
所以臺灣很多很多家庭都曾經上演過類似的劇碼:
「我這麼辛苦工作,都是為了這個家,為了你,你還不知感恩不用功念書……」
就是一種親子之間對彼此期待失落和期待錯誤的無限迴圈
回到在教育職場上看到的一個個故事吧
從一篇又一篇累積三年的聯絡本小日記和每每孩子情緒不佳的深談過後
往往可以歸納出一些不科學但很寫實的結論:
親子之間越大量而長期穩定正常互動的
他們的叛逆都比較具有開創性的意義,他們的獨立自主也往往是成熟穩重的那一種
他們的問題通常都是可以溝通和被引導解絕的
反之,親子之間有無可彌補的鴻溝或遺憾的
他們的狀況通常再有愛心耐心和智慧的老師也很難幫得上什麼忙
而這類型的學生,往往其父母都會特別期待學校和老師能做到他們自己做不到的事情
也就是改正他們的孩子,讓他們的孩子願意對父母敞開心胸,讓他們的孩子喜愛父母
這很弔詭不是嗎?
我相信很多很多父母當年都自認盡了全力去兼顧一切了
可是沒想到還是從孩子身上看見最失落最不可掌握的那一部分
那種無可回頭的情感關係像是生了根牢牢抓住,你想連根拔起砍掉重練都做不到
我聽過太多太多父母懊悔、沮喪、失望、自責當年疏於親子關係如何如何…
他們的孩子通常都是用沉默或偽裝來拒絕與父母深入坦白的對談
我常常對學生這麼說:
「永遠記得,你花時間在什麼地方,你花精神耕耘什麼地方,你的成就就在什麼地方,
而對於你花比較少心力的部分,你就不必也不該抱有開花結果的期待。」
其實這話我都期望他們可以帶回去也和父母分享
說真的,父母這個職業真的是最容易有成就感也最容易挫敗的一種
因為你常常會不知道自己現在做的選擇會帶給孩子什麼影響
你也會越來越不知道孩子真正需要的是什麼,只能憑藉多年摸索相處的經驗法則來判斷
所以,討論假日父母或任何一種父母的是非是很困難的事情
只能說,為人父母要自覺,每一種決定都是得與失的權衡
既然如此,就要心甘情願承擔其結果,對孩子只有無怨無悔而無求
只是別忘了,我們肩上都背負了至少一個孩子的一生,我們最不想犧牲的就該是這個
如果我們花了比較多的時間和心思在孩子以外的事情上
只但願至少有個別人花了比較多的時間和心思在這個孩子身上
可以是爺爺、奶奶、阿姨、舅舅,甚至是保母、隔壁鄰居或與他同病相憐相知相惜的朋友
只但願有個人可以讓這個孩子安心安全和安然的做自己
而我們若不是這個可以讓孩子這麼重視的對象,也請不要失望和氣惱
因為這就是當初決定所造成的結果
我最常見到的情況是
孩子在很小的時候對父母有某種情感期待而得不到滿足
多年後,換父母對孩子有某種情感期待也得不到滿足
我以為這種錯過是最讓人惋惜的
總歸一句,關於孩子的事,都是大事
教養好一個孩子,也是替未來的臺灣治好了一小部分的集體焦慮
※ 引述《aassddff (波心盪 冷月無聲)》之銘言:
: 其實已經有很多版友回了
: 但我身邊有很多假日父母孩子長大的心路歷程
: 還是想跟大家分享
: 不一定要選擇哪條路
: 我不喜歡一言堂。也不喜歡站在某種高度指摘別人不自己帶
: 我相信真的有些人是有苦衷的
: 或許每夜都把眼淚往肚子吞
: 但是每種選擇就像鋼之鍊金術師裡面說的。 是等價交換
: 今天省下的。 之後就要以某種形式償還。不可能不還
: 小表妹被奶奶帶到國小畢業才帶回來
: 實在離譜是嗎。 但是假日父母常常就是因當時有某種因素分隔
: 但是這種因素不會莫名解決
: 所以君不見很多人帶回計畫ㄧ延再延
: 加上老人家捨不得。當初如果是孝順為理由的。更不敢違逆
: 小孩如果長到有意識了。也會不願意
: 小表妹就說。她小時候很討厭ㄧ個舅公。每次看到她都說要趕快回父母家了(雖然多年後
: 才發現這是金玉良言) 她不喜歡聽這句話
: 加上爸媽也習慣這樣的生活了。工作放不下。想衝...等等
: 一年擔擱過一年。就造成如此
: 但她對於父母也有孺慕之情。爸媽回來看她。她都想跟他們睡
: 其實上學以後。課本都教爸爸如何。媽媽如何。
: 自己卻是阿媽。自己也會知道跟別人不一樣。很希望自己也像課本描述的家裡有爸爸媽媽
: 。自己也會心酸酸。但不敢跟爸媽講。也不敢跟奶奶講
: 但她就是不想離開鄉下。到陌生的城市跟爸媽住
: 小孩子這點也是很固著的
: 回去後就是我說等價交換的部分
: 爸媽因為沒跟孩子生活過。祖父母對規矩沒有爸媽嚴謹
: 爸媽很容易就覺得這孩子不乖。是壞孩子
: 而多少年的疏離。可能要用多少年來培養。甚至雙倍時間(如果能培養。還算好的。 像
: 表妹這麼大的孩子。甚至已無可挽回)
: 但作媽的發現孩子愛婆婆甚過自己。小孩跟自己不親。心痛心急可以想像
: 通常沒有耐心等那麼久。甚至吃醋。憤怒
: 她質問表妹幹嘛天天打電話回去給奶奶。電話費很貴之類的
: 其實在這個過程中。小孩可憐。硬生生把小孩還給父母的老人家也很捨不得
: 我常常奇怪。說不讓老人家帶可憐。把小孩接回可憐。但更晚接回不是更可憐
: 人都是有感情的。何以讓公婆。父母經歷這樣的拉扯
: 後來ㄧ輩子親奶奶。遠父母的衝突就不贅述
: 此外還有另一個後遺症。 就是表妹的妹妹是交給外婆帶的(是的。兩個女兒都給雙方父
: 母帶)
: 當時是ㄧ起帶回來。但是自私是人的天性
: 兩姊妹自小各聽奶奶。外婆說爸爸(媽媽)的壞話(也許不到壞話,但就像一個中國。各
: 自表述)
: 兩個人都各自站在爸爸(媽媽)立場比較多。家裡就分兩派
: 想當然耳。媽媽對表妹的感覺自然不會太公平
: 沒辦法。自小被洗腦。觀點很難改變
: 就像朋友是跟奶奶住。國小才被帶回來。但他妹妹是被媽媽帶大的
: 這種假日父母也不少見。但這種父母更要非常用心調整自己的偏心
: 畢竟妹妹的生活習慣合媽媽的意。跟媽媽也有感情基礎
: 朋友說。他就像被收養的孩子ㄧ樣。每天想著阿公阿媽
: 還要被媽媽嫌。媽媽只疼妹妹。他可憐的要命。一直到現在還是跟媽媽處不好
: 長大他才發現。他媽媽把婆媳的不滿轉移到他身上
: 他媽媽嫌他講台語。土氣。生活習慣糟
: 其實因為他跟阿公阿媽住。自然口氣。習慣全ㄧ個樣
: 媽媽在潛意識對他就無法疼愛
: 所以不喜歡婆婆的。更不要將孩子送回婆家。孩子是無辜的
: 家裡無論分奶奶派。外婆派。媽媽派。都不是孩子能選的
: 我有一個同事。老大是送24小時保母。假日帶回。晚上父母也常去看
: 當時。我對於他們能自由加班。能看孩子。回家還能好眠。過自己的生活很羨慕
: 他們也到三歲多。生了老二才把老大接回送幼兒園
: 過了ㄧ段適應期 至今ㄧ年多。同事自覺女兒應該很滿意現在的生活
: 有一次說到:保母爸媽當你的爸媽好不好?女兒居然露出喜不自勝的表情回答:真的可以
: 嗎?
: 她非常受傷。我雖然安慰她這不代表什麼。但這也是等價交換之一吧
: 我相信同事的例子未來會漸入佳境。但連這樣比假日父母常接觸的。一年多後。女兒還是
: 想保母
: (當然可以解釋因為保母或爺奶比較縱容。父母比較嚴格。小孩喜歡甜頭等等)
: 所以當假日父母。真的要想好必然失去的(參與、第一次....)
: 之後接回來。要用很長的時間包容孩子。改正壞習慣都無法一時(非常長。請以年計)
: 還要堅強自己的玻璃心。因為孩子比較愛別人。真的很受傷
: 現在偶爾回去。自然像蜜月期。表妹以前跟爸媽見面。也很撒嬌的。畢竟對父母也有孺慕
: 之情嘛
: 但帶回來後。要要求。要相處。那才是考驗
: 更希望能完全避免。因婆家對孩子的偏見。或者兩個孩子不同的偏心
: 這樣才不會傷到無辜的孩子
: 還有。儘最大可能早點帶回。人是會怠惰的動物
: 時間越長。代價越大。能改善都還算幸福。過了某個年紀。無可挽回
: 已經認清等價交換。才不會為難孩子。畢竟他是不能選擇的一方
作者: katherinetao (凝璇)   2015-12-06 13:39:00
整串回文這篇最客觀 但是聽不進去的 還是聽不進去只能放棄
作者: Giselles1014 (唉一兒)   2015-12-06 15:10:00
推!!!
作者: lingling1103 (沒有鬥志沒有資格擁幸福)   2015-12-06 21:09:00
推,,,,,,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