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寶寶] 訓練睡過夜?(回應百歲部分與建議)

作者: seacl (反正就是這樣)   2015-08-13 09:33:02
有些疑問,或許我的經驗想法幫的上忙,大家討論一下,沒有要戰喔!
引述《anny325 (歌聲精靈)》之銘言:
: 去年生產完後,分別看了幾本百歲和親密的書,最後選擇偏親密的教養方式。
: 主要原因是親密的書籍文章多半能夠引用科學實證結果,而百歲的說法總是舉某某人的

: 百歲最主要的CIO法又有不少論文證實對腦部發育不利,我是個相信科學的人,所以不
選?
^^^^^^^^^^^^^^^^^^^^^^^^^^^^^^^^^^^^^^^^^^^
這點我當初百歲時有想過,但習慣淺眠的寶寶,睡的很差也很少,睡眠不足對大腦發展也
不好,我的寶寶非常愛玩,哄抱搖很難有效,所以如果同樣是傷腦,我選一個研究證實沒
那麼確定的。
有個版友很愛私信CIO有多傷小寶寶的腦,但他的部落格有在宣傳搖搖床。
: 但事實上台灣真的百歲方法深入人心,隨便google一下就一堆教導訓練作息的文章,
: 所以我一點都不覺得親密是主流?
^^^^^^^^^^^^^^^^^^^^^^^^^^^
親密是主流吧!我身旁的朋友只有我用百歲 ><
: 對於原po的幾點說法,我分別有些疑問,非戰,純學術討論。
: 若有更新的相關研究也很願聞其詳。
: ※ 引述《mavisQ (cheshire cat)》之銘言:
: : 我想了一個晚上,思考到底要不要回應"百歲"的部分,
: : 因為目前親密派是主流。
: : 但我回應的目的不是想跟親密派媽媽辯論誰對誰錯,
: : 或是哪種方式好,
: : 但我想針對一直以來我在版上看到的誤解做基本回應。
: : 如果對百歲有興趣的媽媽,
: : 也希望你們可以參考一下。
: : 首先我要先強調,
: : 要實行百歲的媽媽一定要看過下列的書並且看懂。
: : 不是"放給她哭"就叫做百歲派。
: : 台灣的百歲派是先從奐均"百歲醫生教我的育兒方法"開始,
: : 但其實這本內容只能算是guideline,
: : 光看完這本去實行其實有困難度。
: : 建議搭配書籍有:
: : 1. 喂,請問百歲醫師在嗎
: : 2. 這樣做寶寶超好帶
: : 3. 管他百歲千歲 帶好孩子才是萬歲
: : 4. 從零歲開始
: : 5. Dr. Denmark said it
: : 6. Everychild should have a chance.
: : (原文書台灣買不到,我個人覺得前面中文書就差不多了)
: : 另外超級嬰兒通這本雖然對於訓練自行入睡的方不同,
: : 但邏輯是相通的。
: : 我無法在一篇文章內完整解釋百歲的所有誤解,
: : 只能夠就過去我在媽寶版以及原文推文下的問題回應。
: : (憑印象回應)
: : 1. 規律作息 自行入睡 教養一致
: : 這三句算是百歲的主要重點。
: : 但很多媽媽只focus在"自行入睡",
: : 就是大家所謂的cry it out。
: : 但是自行入睡的前提必須搭配規律作息進行。
: : 書上是建議四小時一循環,
: : 每次循環吃玩睡。
: : 不過請注意,隨著寶寶年紀會有所調整。
: : 例如新生兒基本上喝完奶就差不多累了,
: : 拍個隔就差不多要睡。
: : 對於新生兒來說清醒就是一種活動。
: : 所以應該說是吃-清醒-睡,比較不會造成誤解。
: : 新生兒通常清醒時間只能一小時(包含喝奶),然後睡三小時。
: : 這點黃瑽寧醫師也建議過,新生兒每段小睡不要超過三小時,
: : 否則容易影響夜晚長睡。
: 印象中黃醫師的說法是,胎兒在肚子裡是沒有日夜之分的,出生後才開始經歷白天晚上

: 所以一開始的作息會很亂,最好藉由日照等的引導讓他慢慢知道白天黑夜,進而調整作

: 這點其實是生物本能,就算不刻意訓練,他也會自動調整到變成晚上長睡眠。
^^^^^^^^^^^^^^^^^^
是生物本能沒錯,但靠寶寶自己調適,要花很久的時間,在那之前,爸爸媽媽在無後援又
需要工作的狀況下,可能先陣亡了。
: : 2. 規律作息是否一定要四小時一循環?
: : 不一定。因為大家都知道,對新生兒來說,
: : 要撐到四小時喝一次奶有難度。
: : 可以一開始三小時,然後漸漸拉長。
: : 理論上來說,寶寶有吃飽的前提下,
: : 三四個小時應該沒問題。
: 同樣的,新生兒的胃很小,喝奶的力氣很小,隨著漸漸長大,胃變大力氣變大,自然會

: 但幾乎每個小兒科醫師都強調奶量是起伏的、少量多餐,
: 可是百歲為了調整作息,一直強調定時定量。
: 但想想即使到了成人,每餐的量和間格都不會固定了,
: 而且如同前述,既然餐與餐時間自然會拉長,為什麼要刻意訓練呢?
嬰兒會有大小餐,我都是餵到他不想喝了,要定時沒定量。
吃飽對新生兒很重要,沒有媽媽會捨得餓自己的小孩的
: : 3. 寶寶好像不到四小時就餓了 我是不是要撐到四小時才能餵?
: : 絕對沒有這回事啊啊啊~~~~不要再相信拔獅子鬃毛的傳說了!
: : 大家都知道新生兒在哭夭的時候是很大聲的,
: : 寶寶真的餓了就趕快餵吧。
: : 如果距離上次吃奶時間還很近,你就要想想:
: : 是不是母奶量不夠寶寶喝?
: : 寶寶是真的餓了還是有其他需求?
: : 一般新手媽媽根本搞不懂小孩為何哭,
: : 哭了就餵奶。
: : 但說不訂寶寶有其他需求。
: : (例如:覺得熱/冷,身體不舒服,大便等等)
: : 寶寶一開始喝母奶吸力不是很好,
: : 加上一開始媽媽可能奶量不足,
: : 不到四小時就餓是常有的事。
: : 寶寶不是機器人,不是你設定何時吃就何時吃,
: : 但寶寶漸漸吸力變好,媽媽供奶也充足的情況下,
: : 四小時是可行的。
: 基本上同意,但新生兒不會說話,除了冷熱尿布濕這種很明確的事情之外,你很難完全

: 有一種需求叫討安撫,他並不餓不熱不冷沒有不舒服,他就是需要透過吸吮乳房可以得

: 但在百歲的書上卻似乎認為這種需求不叫需求?這是令我很不解的一點。
我的寶寶在討安撫方面,是沒上限的,能討安撫睡覺,有誰不喜歡呢?但我後來覺得想要
跟需要是兩碼子事,該睡覺的時候,就該睡覺,如果安撫會讓寶寶睡得很好,我會做,偏
偏我的寶寶安撫沒上限,睡不到一小時就醒來討抱,我想讓他知道該睡覺就要睡覺,要玩
要抱,等玩的時間再做。
: : 4. 為什麼不能讓寶寶想吃就吃想睡就睡?
: : 可以的。沒問題!
: : 但前提是,媽媽們確實知道寶寶當下的需求嗎?
: : 如同我前面說的,新手媽媽常常搞不清楚寶寶為何哭,
: : 搞到最後每一兩個小時都在塞奶......
: : 寶寶真的每次都是肚子餓嗎?
: 同上,對新手媽媽來說,在排除尿布和冷熱不舒服因素外,塞奶是個簡單的方式,
: 無論是寶寶餓了或是討安撫都可輕易解決,更是追奶的好方法。
: 這種方式就像如果你打噴嚏流鼻水,你如果一定要問醫師到底是感冒還是過敏,醫師會

: 而且不需要判斷,因為無論是感冒或過敏,醫師都一樣是開抗組織胺給你。
: : 5. 自行入睡是不是要讓他哭
: : 我想這是最受大家攻擊的一點,但以百歲的作法,
: : 是這樣沒錯。
: : 相信大家都有經驗,明明寶寶很累了阿,為何還不睡?
: : 不管是哄睡,奶睡,哭,搖籃等等,
: : 都是幫助寶寶入睡的方法,
: : 因為一開始無法自行入睡。
: : 但在此我要強調的是,
: : 自行入睡不是丟到床上就任憑他哭兩三個小時。
: : 百歲以外的相關書籍也都提到,
: : 嬰兒睡覺前哭20分鐘是合理的範圍。
: : 所以如果你的寶寶上床後確認一切沒問題,
: : 但卻哭超過20分,你就要看看是什麼問題了。
: : 另外,為何百歲認為寶寶睡覺時不要一哭就抱,
: : 還有個原因是"深淺眠轉換"。
: : (新生兒約30分鐘一次循環)
: : 媽媽們應該有經驗,寶寶有時睡到一半會哭一下,
: : 尤其入睡後的半小時,或一小時很容易有這問題。
: : 很多媽媽就會立刻緊張抱起。
: : 其實是新生兒深淺眠轉換還無法銜接,
: : 如果你等一下觀察一下,
: : 寶寶就繼續睡了。
: : 但如果你打斷他,他的深淺眠轉換會一直銜接不上。
: : 這也是為何聽到很多寶寶都很大了還兩個小時夜奶一次....
: : 他真的不是肚子餓啊~~~
: 這裡就是我最不解的一點,看到很多百歲支持者強調百歲不是CIO,
: 但實際上百歲在確認完所有那些前提(尿布、冷熱、安全性)之後,就是CIO了啊!
: 而CIO已經經過許多研究實證對腦部有害了不是嗎?
: 這裡提到百歲認為哭20分鐘是合理的範圍,這個20分鐘又是怎麼來的呢?有科學研究ref
er
: : 6.  什麼時候可以讓他哭
: : 其實在百歲的想法裡,除了睡覺時間外,
: : 並不會特別說你何時不能抱寶寶,
: : 其他時間你可以無限抱寶寶。
: : 這跟某些大人想法認為"不要一直抱寶寶,不然會養成習慣"
: : 是完全不同的。
: : 你可以抱,但要看時機。
: : 例如寶寶不想做汽車座椅大哭,你會抱嗎?
: : 寶寶吃飯不想坐餐椅,撒嬌討抱,你會抱著他吃嗎?
: : 如果以上兩個狀況你的答案是不會,
: : 睡覺時不抱抱也是相同邏輯。
: 基本上同意。
: 汽車座椅部分因為有安全性issue,沒辦法商量。
: 不過餐椅這部分,我倒覺得不需要這麼硬,如同一直抱寶寶並不會抱習慣一樣,
: 寶寶不會因為一兩次不做餐椅,從此之後就不做餐椅,父母需要的是花多一點時間安撫

: 但不需要讓寶寶在餐椅上哭得死去活來卻死不妥協,
: 黃瑽寧醫師也不止一次提到,重要的是不要讓孩子對吃飯這件事有反感。
: : 7. 為什麼一定要自行入睡 不能哄睡/奶睡/抱睡?
: : 可以的,沒問題!
: : 但問題在於,你可以做到寶寶幾歲?
: : 哄睡你可以哄多久哄到幾歲?
: : 看過很多媽媽一開始哄睡覺得很OK,
: : 但隨著寶寶年紀體重增加,哄睡越來越吃力,
: : 就突然要叫寶寶自行入睡。
: : 這當然是不可能的阿!
: : 但如果你有把握你可以一直哄睡到他某一天終於學會自行入睡,
: : 我覺得這也是甜蜜的負擔,沒有不可。
: 換個角度想,寶寶會需要被哄到幾歲?
: 從來沒有任何證據證明被哄睡的人無法學會自行入睡或影響發展,但卻有不少研究證明

: 既然如此,如果人的發展方向本來就是會學會自行入睡,
: 那刻意經過行為訓練冒著可能導致傷害的風險提早達到自行入睡有什麼意
: : 8. 教養一致問題
: : 第7點就是所謂的教養一致。
: : 如果你認為哄睡很好,那你就一直哄睡,
: : 寶寶遲早慢慢會學會自行入睡(應該沒有人上國中還要哄吧XD)
: : 但問題就是在於很多爸媽中間會受不了。
: : 百歲一開始需要忍受寶寶哭聲,沒錯,
: : 但是寶寶學會自行入睡後,
: : 每次小睡長睡,
: : 做完睡前儀式,寶寶自己就滾滾睡了。
: : 就算偶爾哀一下也是幾分鐘。
: : 我的寶寶是滿月開始百,
: : 五周大就連續睡八小時。
: : 約八周大連續睡十小時,
: : 每天準時9點上床7點起床。
: : (當然中間遇到生病長牙受驚等等作息會亂掉,但很快就調回來)
: 同意教養一致很重要。
: 但還是強調,行為控制本來就有學理上的作用,你如果堅持某種行為訓練,大部分都可

: 軍隊的訓練就是這樣,但我們要的真的是這種效果嗎?
嬰兒這種生物如果能用行為訓練就能控制,那真的就太簡單了!即便是已經百歲成功的寶
寶,還是會跟你抗議他覺得活動時間太短,他很興奮他不想睡,他覺得食物泥很難吃。
規律作息只是讓他知道什麼時間該做什麼事,尤其剛來到這個世界上的寶寶完全沒有概念
。我兒玩起來完全沒分寸,醒個六七小時不是問題,如果沒有規律作息,照他的意思來,
睡眠肯定不足,會很歡。
: 親密育兒的英文是Attachment Parenting,其實翻譯成依附式育兒更貼切,
: 基本上強調的是有同理心的回應寶寶的需求,尊重生命本來的樣子和步伐,
: 而不是刻意提前將他塑造成我們要的樣子,
百歲真的沒有要寶寶塑造成想要的樣子,如果是這樣,我真想要塑造成一個百萬富翁(誤
)。就好像剛入住的室友,生活習慣要磨合,作息磨合家裡才有辦法運作下去。
: 剛到這個世界上的寶寶會不習慣會害怕、作息跟成人不一樣。
: 父母的課題就是接受他還不成熟,給他時間學習引導等待,
: 在他害怕時給他心理支持、在他還不會自行入睡時幫忙他入睡
: 當腦部夠成熟時,人本來就可以自行入睡,淺眠時醒來也能夠睡回去、個性也會趨於穩

: 所以我們為什麼需要刻意用人為訓練的方式讓這些本來就自然會學會的事情揠苗助長呢
?
如果可以自然成熟當然是最好,但也是有後來習慣淺眠討安撫的寶寶例子吧?
這真的要看寶寶的氣質,有些寶寶(如我兒),你沒有設下界線,他就是會得寸進尺,但
我也遇過朋友的寶寶非常玻璃心。
最近我的寶寶開始會做惡夢,大哭醒來,我也是抱著他唱歌,等他情緒過去,才讓他自己
睡,也沒有說不管他啊!我想媽媽當久了,會多少知道自己孩子的狀況跟個性。
: 尤其當已經有各類研究證實這些訓練方式可能對腦部造成傷害了。
: 我特別不喜歡睡眠訓練支持者常說的"今天你不讓寶寶哭,寶寶以後讓你哭",
: 這種充滿威脅性的言語讓人反感,我很想說,我不讓寶寶哭,但寶寶以後也沒讓我哭啊
!
: 在這裡補充一下,科學研究會利用各種統計方法驗證,
: 基本上在統計上證實相關,通常不會是100%每一個人都一定會怎麼樣,
: 所以常常看到百歲成功的媽媽說自己的小孩各方面都很好沒有什麼傷害啊!
: 首先,這類的傷害不見得是表面上看得出來,可能是潛意識的影響,
: 其二,畢竟教養牽涉太多因素,某些人沒有後遺症不代表其他人也不會有啊!(這是最令

: 不知是不是就因為這樣,百歲的書籍常常前面有個免責申明?
教養真的牽涉太多因素,後遺症也不見得是同一個原因,同一個原因也不一定會造就同一
種後遺症,全部牽拖在百歲上,也是有失偏頗。有百歲媽媽一百成功就偷懶不理小孩平常
的心理需求,也有百歲媽媽平常很認真陪玩,注意小孩的需要。
說真的,實驗變因那麼多,研究結果就真的是可以運用嗎?
: 另外,百歲推行的趴睡也有非常大的爭議,因為近來已經有太多的研究證實趴睡跟猝死

: 而猝死原因並非窒息,所以也跟百歲強調的鋪床法無關,不知目前百歲派對於睡姿的提

我的寶寶是仰睡,我個人也很擔心嬰兒猝死,我想睡姿跟百歲不衝突
: 最後推薦大家黃瑽寧醫師最近的一篇文章:
: 黃瑽寧:怎麼讓寶寶好好睡覺?
: http://goo.gl/5WsRyw
: 其實育兒不見得要壁壘分明的說自己是什麼派別,但我完全支持育兒觀念一定要與時俱

: 板上大家最常撻伐的就是婆婆或長輩用一些過去已經過時的觀念來要求我們育兒,
: 那自認年輕的我們,有真的實事求是去同理寶寶、去了解新的育兒研究結果嗎?
: (以下述刪)
以上是我個人淺見,怎麼做真的還是要看寶寶跟媽媽的個性。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