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駐版] 別因溺愛而讓孩子成為問題人物。

作者: jhp (流動的蔚藍)   2015-07-22 12:18:14
前陣子帶小桃到有附設戶外沙坑的咖啡店,
明明戶外沙坑已經有張貼告示:「戶外區請勿丟砂石…」
仍有個年紀大約是小二的男童對著告示牌狂擲石頭,
其他的孩子因為怕石頭砸中而只敢縮在角落玩沙,
更令人傻眼的是男童的媽咪就在旁邊,
卻漠視男童的行為。
以上是親子餐廳裡面經常上演的劇情,
各位媽咪們有經歷過類似的事件嗎?
遊戲治療中的場景
在國中以下的年紀,
還滿常有孩子是因為打人、破壞東西,
或是因為不守校規而被轉介至輔導室的情形。
我們進行遊戲治療的過程中,
孩子破壞玩具、不遵守規則、試探諮商師的態度,
如同他在諮商室外讓老師、同學感到困擾的樣態。
對他們的行為除了要進行治療性設限,仔細探問,
發現這類型小朋友的家長有許多都對孩子有求必應,
或是訂了規矩卻無法堅持到底,
不然就是因為管不動而乾脆坐視不管。
寬鬆放縱型教養方式的背景因素
依據Baumrind等心理學家的研究,
將父母教養風格分為四類:
開明權威型、權威專制型、寬鬆放縱型、忽視冷漠型。
寬鬆放縱型的父母溺愛孩子,
雖然讓孩子有許多表達及溝通的機會,
卻沒有對孩子設定行為的界線及規則,
孩子從小學會不必服從、缺乏紀律、不負責的態度。
除了有溺愛、縱容孩子行為的情況,
寬鬆放縱型的父母最容易在婚姻中有疏離、衝突的情形,
而許多孩子會配合父親或母親對抗另一個,形成跨代聯盟。
舉一個例子:
媽咪要孩子學習整理房間,但爸爸強烈反對,
孩子學會與爸爸靠攏就能不遵守規定,也學會規範及限制不需要服從。
對孩子的影響...
凡事以孩子為中心的寬鬆放縱型教養方式,
容易讓孩子在關係中是自我中心、操縱關係等狀況,
且衝動、挫折容忍力低、常有攻擊行為,
因此難以和同儕和睦相處。
這些孩子,他們快樂嗎?
研究發現,這類型孩子其實是依賴、要求、挑剔而且不快樂的,
他們會焦慮、沮喪,
但他們不會認為是自己的問題,而會歸咎於別人。
相較於在專制型長大的孩子可能因內化及沮喪而尋求治療,
放縱型的孩子可能會發展出偏差行為、反社會行為,
伴隨物質濫用、酒精濫用等情形,
然而這群孩子會傾向於認為這是別人的問題,並且逃避負責,
等他們長大之後,
往往不會主動尋求專業協助及接受心理諮商,
透過校規及法律而強制輔導的機率比較高。
父母可以做的是....
如果發現自己或伴侶的教養型態屬於寬鬆放縱型,
不妨停下來檢視一下夫妻之間的相處情況,
是不是讓孩子成為跨代聯盟了呢?
沒有一個父母是一開始就很會教養孩子,
現在開始改變自己的教養方式吧!
台灣目前各縣市衛生局常為民眾舉辦免費的親職溝通講座,
許多坊間的心理諮商所會舉辦心理師主講的銅板講座,
網路上也有許多與親職溝通有關的文章及研究,
爸媽可以透過這些更了解如何和孩子有效溝通。
學習溫和而堅定的訂定規矩,
並向孩子說明理由、提供替代方案,
以及如何將遊戲治療中的治療性設限用在家裡等非常實用的技巧,
透過親職教育講座,也可以讓父母有抒發心情的管道。
溝通不僅是說話,也不是坐在孩子旁邊划手機、用電腦,
而是真正的陪伴、深刻且真心的交流與互動。
教養孩子的路上是很漫長,盲目地讓孩子凡事都隨心所欲,
可能會讓孩子無法同理別人的感受及了解社會規範,
長大後成為問題人物、非行少年,
這樣的結果相信是任何人都不樂見的。
文:小桃媽
(職業為諮商心理師,為台灣輔導學會認證合格心理諮商督導)
同場加映~
建立孩子安全信任的關係,從父母做起:
http://anity0404.pixnet.net/blog/post/200667564
作者: materialgirl (..)   2015-07-22 14:34:00
謝謝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