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寶寶] 關於從小的閱讀習慣提問

作者: domin (無解)   2015-04-24 14:45:16
※ 引述《elisafang (然後,一粒就飛出來了)》之銘言:
: 關於閱讀習慣
: 我自己有個小小的意見,提供給大家參考
: 首先,我的女兒14個月,大概從9個月開始就很愛看書
: 現在基本上已經可以自己去書架上拿書,而且眼球真的會在看而不是嘴巴 再吃
: 而且我也覺得她的語言發展還不錯,有可能是我們三語教學
: 因為我們在多倫多,而且我老公是香港人
: 所以我教普通話,老公教英文,公婆教廣東話
: 一直都很堅持,似乎也有點效果。
: 關於閱讀習慣,大家都在想要如何培養小人
: 但各位媽媽們自己有閱讀習慣嗎?
: 有一本叫做橘子經濟學的書,裡面有一個問卷調查很有趣
: 喜歡讀書的孩子或是成績好的孩子未必跟家庭的學歷有關
: 但卻是跟"母親或父親是否有閱讀習慣"有密切關係
: 意思就是,鍛鍊訓練強迫效果有限,讓孩子親眼看到爸媽都愛看書
: 自然小人就會愛看。
: 請各位媽媽們想想,是不是小人特愛拿你們手上的手機
: 想吃你碗裡的食物
: 搶你手上的飾品
: 所以,如果你手上有書,小人想當然耳就會搶過來看,這是啥米玩意,為什麼媽咪這麼愛?
: 基此,不管是哪種材質的書,哪種題材的書,都是次要問題了。
: 只要媽媽們願意花時間真的陪孩子讀書,看書
: 而且也讓孩子覺得,連媽媽都覺得書好迷人喔,那我也試試看好了
: 這樣孩子就會開始主動要你陪讀,進而自己翻書。
: 阿,我本身就是個書呆子無誤。奶睡小孩後看小說,推小孩喝咖啡時也看雜誌
: 不管我的小說有多密密麻麻,雜誌有多無聊無趣(金融管理小人應該不愛吧 )
: 她都很想抓來東看西看
: 此外我們也買了童書給她。因為三語教學,所以我會拿書指著老虎獅子唸十次中文
: 我老公晚上得閒時會唸五六次英文,公婆則是中午或是下午休息時間陪唸廣東話
: 想想,一隻獅子原本是不會動的,但我們用各種語言,各種聲調,各種形容詞去說
: ,小人終於在十一個月的時候開竅,一歲更是可以記得水果,之後連很多動物都可以認出來了
: 千萬不要想小孩現在應該不懂吧,我們全家人這樣瘋狂的陪讀是從小人三個月開始
: 現在的小人三國語言的基本動詞與名詞都可以聽得懂
: <也可發出爸,媽,奶奶(食物的奶),嬤(廣東話的奶奶)以及爺,甚至貓,狗,老虎(英文)
: ,猴子(英文),Da,Ta BOO等聲音。
: 連去室內遊樂園有保母看管時,保母都說她真的是書蟲....
: 另外,如果家裡有人可以跟小孩說台語或是客家話,那是很好的鍛鍊腦部的訓練
: 媽媽們如果讀繪本覺得已經講到很無趣時,請老公或是公婆唸台語或客語
: 閱讀,應該是一種全家人的運動,而不是單單對小人的要求。
: 這是我所相信的,我也這戮力實踐。堅持是一件蠻痛苦的事,但久了也會內化成自己的一部分。
: 媽媽們,一起跟孩子讀書吧。
回應這位有良好閱讀習慣的媽媽,我也分享一下自己的感覺。
想要塑造小孩的閱讀興趣和能力,真的是從家長自己開始做起。
我自己工作關係經常有機會和青少年相處,明確體認到一個事實:
「通常求知欲旺盛、喜歡思考、動靜自如、情緒穩定的小孩喜歡閱讀,而且無所不讀」
這些小孩的成長背景不外乎幾種:
1.家裡沒電視、或者有電視但不裝第四台、或者有電視但極少開電視,
 如果小孩在家看電視,都是和父母一起看由父母篩選過的節目。
2.小孩從小就沒甚麼機會經常接觸手機、平板,而接觸書本和大自然的時間佔多數,
 所以就算給他們3C產品使用,他們雖也會覺得好玩,但通常能收放自如。
(因為能吸引他們、讓他們快樂的事物主要不是螢幕網路上的東西)
3.父母本身就很喜歡閱讀,假日的休閒活動可能會排一段固定的全家共讀時間,
 孩子還小時,父母陪著讀。孩子大一點,大家各自選一本書各自窩一個角落讀。
4.父母太忙碌沒太多時間陪伴,小孩又是獨生子女,給小孩的玩具就是書,小孩大一點
 就把孩子放在圖書館或書店。
(我自己第四類小孩,也遇過幾個小孩是因為孤獨而愛上閱讀,但比較可惜是這種狀況
 只能靠小孩自己摸索閱讀的內容,好處是閱讀不偏食,壞處是可能錯過適合年齡的
 經典好書)
總之,父母和周遭大人的言行舉止幾乎可以說是孩子是否能建立閱讀習慣的關鍵。
我以自己遇過的狀況為例:
曾經有機會和一群約莫三四歲的小孩相處,有幾次小孩自由玩耍的時間,
我自己從書櫃拿了一本書坐在所有小孩都看得到也接觸得到的位置開始閱讀,
一邊讀一邊唸出有音調變化的聲音,加上一點表情變化,而眼睛始終盯著書(都是故意)
一開始能吸引到兩三個小孩好奇靠過來,他們七嘴八舌問到底我在看什麼,
有時不必特別中斷閱讀解釋,我只繼續盯著這本書唸,然後偶爾和小孩的眼神有接觸,
他們會逐漸想繼續聽下去。再過不久,身邊就圍了一群小鬼要一探究竟了。
等我讀完那本書放回書櫃,通常那本書都會變成搶手貨。之後會有小孩模仿我讀書。
有幾次因緣際會,我也在一群青少年面前閱讀自己的書,
但那次不是故意引導他們,是自己真的投入讀書的狀態。
結果讀了兩天,終於幾個青少年跑來問我到底讀什麼,問我為什麼一副渾然忘我的樣子?
我就介紹了書本的內容大綱,他們聽了覺得有趣,有些跑去買,有些希望跟我借去讀。
以上例子的重點是:
1.小孩喜歡模仿大人,而大人對某件事看起來有高度興趣的時候,他們會注意並學習。
2.小孩天生具有好奇心,先勾起他的好奇,再運用說故事的技巧吊吊胃口再引他投入。
3.小孩看別人做什麼也會想跟著做看看(家有二寶以上就可以運用這點)
另外一個是朋友的例子:
朋友家有二寶,老大一出生就把家裡電視給賣了。
他們從小孩能互動開始就固定親子共讀,通常是父母輪流陪讀。
在陪讀繪本的時候,會和小孩一起去挖掘繪本圖案中的細節,
所以不只是單純讀完一本書的故事,而是共同研究書本裡的圖畫內容,甚至自編故事。
(很多好的繪本作者都會在畫中藏一些細節,而我很訝異小孩比大人更容易發現這些)
這對父母假日也帶孩子去大自然步道走走,走這些步道都能發現很多動植物,
如果父母自己先做過一點功課,再運用讀繪本的想像力去引導,並帶上簡單的觀察工具,
然後和小孩一起去觀察和討論步道上看見的東西,久了他們就會自己去尋找發現,
小孩的視野更接近地面,反而能比大人找到更多有趣稀奇的動植物。
我這個朋友告訴我,他家大寶有極高的專注力和觀察力,
可以蹲在路邊觀察一隻昆蟲很長一段時間並發表他的心得。
現在老大都會帶著妹妹一起去探索這些事物,也會教妹妹如何觀察。
以上例子的重點是:
1.引導小孩反覆觀察事物,並鼓勵他找到細節,自然能培養出專注力。
2.電視並不是萬惡,但電視的一大缺點就是,小孩腦袋不太需要想,也不必仔細看,
 只要盯著它,它就會一個接一個畫面跳出來,連續不斷塞滿小孩的感官。
 乍看之下,電視電腦可以讓小孩專注,其實反過來是讓小孩在被它們「洗腦」後,
 變得更難靜下來慢慢體會事物,也逐漸失去耐心靠自己發掘新事物→此乃創造力流失。
總結以上所說,其實很簡單,就是父母自己要投入熱情和孩子一起重新認識這個世界。
閱讀不是唯一的方法,但透過閱讀是最簡便的方式,因為幾乎任何時間空間都可進行。
而通常體會過閱讀快樂的孩子,他們都會記住閱讀帶來的「平靜」和「刺激」,
這種喜悅是經歷過就回不去的記憶,人生很長,會經歷的波折一定不少,
而閱讀是一種可以一直陪伴他,幫助他靠自己度過困境、自我安撫和成長的好方法。
而建立這個習慣最有效的方式,就是父母先當個好奇寶寶,先去愛上閱讀。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