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寶寶] 得到媽媽手怎麼辦??手快廢了

作者: chihyii (五魚)   2015-04-19 13:59:14
各位媽咪們可以先看看這篇
郭綜合醫院-媽媽手的簡介
http://ppt.cc/b185
何謂「媽媽手」?
復健科主任 陳柏宏 醫師
一、何謂「媽媽手」?
 「媽媽手」又稱「狄奎凡氏症」(De Quervain’s disease),正式醫學名稱為「狹窄性
肌腱滑膜炎」(stenosing tenosynovitis),它是指位於手背橈側(拇指側)的支持帶出
現增厚,壓迫到其下方的伸拇短肌(extensor pollicis brevis) 及外展拇長肌
(abductor pollicis longus) 的肌腱和滑膜,引起管道的狹窄、管道兩端的肌腱及滑膜
發炎腫脹,嚴重時肌腱的滑動受限,或造成粘黏。
二、什麼人容易得「媽媽手」?
 「媽媽手」常見於中年婦女或生產過後之婦女,大多與日常生活中不正確用力,或是反
覆用力過度有關,如洗衣服、扭毛巾等。而準媽媽們因懷孕未期賀爾蒙的改變,滑囊及關
節本身就容易產生輕微的炎症反應,此時,只要稍有施力不當,如抱小嬰兒時手腕過度彎
曲、大拇指過度外展等,便容易患上 「媽媽手」。  
 然而,「媽媽手」並非媽媽的專利,若爸爸照顧嬰兒,也容易得此一病症。其他行業中
,如果工作中需要長時間重覆使用拇指施力者,也可能得到此症。例如:長時間打字的職
業、長期握筆的文字工作者、單手端著沉重餐盤的服務生、把書本上架的圖書館員工、常
使用手機的「拇指族」,都屬於高危險群。
三、「媽媽手」有什麼症狀?
 主要症狀是大拇指近手腕處出現持續疼痛及腫脹,甚至無法使力。一旦發生粘黏,會出
現緊繃的感覺,大拇指活動時會被「卡住」,甚至可觸摸到凸起的腫塊。
四、如何診斷「媽媽手」?
「媽媽手」的診斷主要依詳細的病史及理學檢查作診斷,典型的理學檢查為Finkelstein
’s test,即將大拇指作內收及向尺側(小指側)屈曲時,會引起疼痛症狀。至於軟組織
超音波檢查可進一步評估發炎水腫的情形,X光或其他影像檢查則有助於排除其他疾病。
五、「媽媽手」之 鑑別診斷
容易與「媽媽手」出現類似症狀的疾病有:
(一)手腕關節之退化性關節炎
(二)手腕月狀骨病變
(三)腕隧道症候群
(四)頸部神經壓迫
六、如何治療 「媽媽手」?
 在急性發作時,必須讓手作適當的休息,減少進一步的傷害。臨床上可使用特製的輔具
(經由職能治療師依病患本身的手型而塑造的),一方面將手腕及大拇指固定於最自然的
位置,一方面又不會影響其餘四指之活動。
 口服抗發炎藥物有止痛消腫的效果,加上適當的物理治療,更病程縮短。物理治療包括
局部熱療、電療、超音波治療及局部按摩等。如果以上效果不明顯,則可考慮局部注射抗
發炎藥物,極少數病患需要手術治療。
七、如何預防「媽媽手」復發?
(一)無論單手或雙手在抱嬰兒時,盡量讓五指拼攏,手掌、手腕成水平狀,平均分攤嬰兒
的重量,可避免嬰兒重量只由虎口及大拇指承受。
(二)哺育母乳時注意不要過度使用拇指,或是持續太久。
(三)日常生活或工作中,必須避免拇指長時間、經常重覆的動作。
(四)工作時,必須注意用力方式不當。
(五)疼痛症狀消失後,可配合正確的伸展運動和肌力訓練。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