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 科學十招,養出快樂兒(翻譯自TIME)

作者: elisafang (愛麗莎)   2015-02-28 01:10:21
部落格版本:
http://ellytrevor01262013.blogspot.ca/2015/02/blog-post_26.html
寫在前頭:
因為閒著也是閒著,原本想寫點什麼精采的故事,但目前只有精彩的母奶人生上演,在每
天上大號的時候常會看一些TIME的文章,有幾篇關於教養的文章真的很不錯。是在TIME的
IDEA欄位,如果各位有興趣的話也可以去網站上找來瞧瞧。
如果不是為了要翻譯,我想很多文章我都只會看到標題,然後順手分享在臉書如此而已。
但覺得這樣真的很浪費作者的心思,不如我來翻譯成中文好了。我想有很多使用中文的母
親也想看看世界各國的媽媽是怎樣訓練或者說鍛鍊自己的小孩。也可以讓台灣的父母親比
較看看,是否歪果的月亮比較圓?
跟老公最愛鬼扯淡了。昨天在去健身房的路上跟老公聊到番藝教養文章的事情。我覺得在
翻譯的過程中我自己也受益良多。一來是英文學到了不少,最重要的是我彷彿在治癒我自
己。想起以前父親的教育,不能說不寒而慄,但也深受委屈。可能被遺忘的那些回憶就再
度浮上心頭,但也提醒自己,千萬不要成為那樣的父母,那樣會讓孩子受委屈的父母...
文章開始~
How to Raise Happy Kids: 10 Steps Backed by Science
作者:Eric Barker Mar.24.2014 Time
原文請參考
:http://time.com/35496/how-to-raise-happy-kids-10-steps-backed-by-science/
當你問為人父母者,最想給孩子的是什麼?大部分的答案都會告訴你,他們希望他們的孩
子"快樂"
本文選自:養出快樂:讓孩子與父母更開心快樂的十招
"小朋友的幸福對父母來說是比其它事情-如自己的健康照顧,長輩的福利,生活開銷,恐
怖分子乃至於伊拉克戰爭-都還要重要!"超過三分之二的成人非常關切兒童福利,而關於
這方面的關注可以說是橫跨性別,收入,種族,年齡以及政治傾向(無論是哪種性別,收
入多寡,哪一種族群,年齡高低甚至不同的政治傾向都一樣關注這個問題)。
現在有數以萬計的文章告訴你如何養出聰明的孩子,成功的孩子,但你知道該如何養出快
樂的孩子嗎?
有時候我們很難去衡量到底是哪一種可以使孩子真正的開心,但聰明成功與快樂之間不見
得是絕對的衝突。
實際上越快樂的孩子將來就越有機會成為成功的卓越人士!
"在這個世界上快樂所帶來的巨大利益,重點就在於能讓人表現得更好 。平均來說,快樂
的人比不快樂的人,無論是在工作還是在情感上都更成功。快樂的人獲得比較好的評價,
得到比較優越的工作,以及獲取比較高額的薪水。他們也比較容易進入婚姻,且樂於滿足
他們的婚姻狀態。"
所以從科學上的角度出發,我們應該要如何養出快樂的小孩呢?
步驟一;先讓自己快樂吧
對於如何養出快樂的小孩,有一點諷刺的是,你得先對自己自私一點吧!
你自己有多開心就會直接影響到你的孩子是否成功與開心。
"相關研究指出處於緊張低潮與負面情緒的母親與其子女的行為表現與問題舉止之間有實
質密切的關聯性。實際上情緒低落的父母似乎會造成子女的問題行為,同時也會影響到父
母的教養品質。"
而且快樂與否也不單單與基因有關。
"雖然有研究指出快樂的父母比較會有快樂的小孩,但這當中並不是因為基因的元素。"
所以,關於第一步該如何讓自己開心呢?請每周都花點時間與朋友開心的度過吧!
"因為歡笑是具有傳染性的,與那些喜歡開口大笑的朋友或家庭人員一起出去。沒有必要
一定要讓他們去傾聽你自己的心情點滴,但光是與他們一起就絕對可以讓你開懷大笑。神
經學科學家認為光是聽到別人的笑聲就能觸發大腦中的神經元,如此聽者也會覺得自己也
跟著一起大笑起來。"
步驟二:教導你的孩子建立人際關係
沒有人可以否認學習人際關係的建立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實際上有多少父母會真的教導自
己的小孩與他人建立人際關係呢?
(這裡是指單純的打招呼而不是指專業的社交技巧)
其實這並不需要做太多事情,只需要鼓勵你的孩子稍稍的對別人表示同情或友善即可。
這不單單只是一個基礎的方法可以讓你的孩子成為更好的人,研究指出長久下來,也可以
讓你的孩子變得更快樂。
"多重硬化的病人透過每個月十五分鐘的電話,來進行一種對於其他深受多重硬化所苦的
病人傳達同情與絕對積極正向,這些病人無論是在自信、自尊,憂鬱以及腳色重建上均有
顯著的進步超過兩年以上。這些幫助者同樣也能有效預防憂鬱症與焦慮症。"
步驟三:期待進步,而不是完美
注意,那些想要一步登天的完美主義者以及虎媽們,請冷靜下來吧!
對孩子無情的要求宛如擊打戰鼓的做法只會讓孩子弄得更糟糕。
"過度看重結果的父母只會讓自己的孩子相對於其他孩子來說,更容易患有憂鬱,焦慮甚
至是已經到達精神上的虐待。"
關於這方面的研究都一致認為,我們要讚美的是孩子付出的努力,而不是孩子天生的能力

"大部分想要被讚美聰明的小孩只想要玩簡單的迷宮遊戲,他們不想要冒險犯錯以及失去
聰明的讚美。另一方面,如果要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心智成長,就必須鼓勵孩子挑戰困難的
迷宮遊戲"
為什麼?Dweck解釋道:當我們讚美的是小孩子努力的想要完成困難的工作,孩子們就會在
過程中全力以赴。如此一來,他們不會被[任務完成是否會被看起來聰明或不聰明]而分心

步驟四;教導孩子正面思考
想要避免將來跟那種典型的麻煩青少年打交道嗎?那就開始教這些未來的青少年們光明正
向的思考吧!
"十歲時被教導要樂觀思考的孩子在日後經歷青春期時,可以降低一半的人未來罹患憂鬱
症。"
作家 Christine Carter 更簡單的指出"樂觀其實與快樂非常相似,兩者近乎等同的意涵
。"
她比較了樂觀者與悲觀者的不同,發現樂觀者有以下差異:
1.樂觀者在學業,工作與運動上都比較成功
2.樂觀者活得比較健康也長壽
3.樂觀者總體來說滿意自己的婚姻
4.樂觀者比較不大罹患憂鬱症與躁鬱症
步驟五:教導孩子處理情緒智商
高EQ是被教出來的,而不是生來如此。
想想如何讓孩子自己理解自己的情緒,而不是只要求孩子們成功。
這裡提供簡單的第一步:當孩子不知道如何處理自己的憤怒情緒時,教導他們同理心,標
籤,以及驗證。
舉個簡單的例子:
Molly:我真的是超級無敵討厭妳!
我(不會聽到小孩罵人就崩潰的媽):妳說妳討厭我,非常討厭我,那我們就來談談這個吧
!妳是不是也覺得很沮喪現在我不讓妳有機會出去玩?
Molly:對!我現在就是想要立刻出去玩!
我:妳看起來很傷心啊。(Molly爬過來媽媽的腿上,有點哽咽,將頭靠在媽媽的肩膀上。
)
關於這個小孩,要讓他們知道他們現在的情緒屬於何種,並且告訴他們有這樣的情緒是被
允許的(雖然有時候行為上是不被允許的)
步驟六:養成快樂的習慣
現在已經到了步驟六了,也許會讓你覺得有很多東西要記住,但為了孩子還是得要這樣啊
,讓我們靠養成快樂的習慣來克服這個難題吧!
如果是光用想如何記住這些快樂的方法有點像是徵稅一樣麻煩,但實際上去做卻簡單的多
了,一旦開始有了習慣就可以建立這些快樂的方法喔。
如何幫助你的孩子建立長久的快樂習慣呢?Carter根據研究指出幾項強而有力的方法可以
參考看看:
1.排除干擾:將干擾與誘惑從生活中排除開來
2.公開來做吧:建立目標來獲得更多的社群支持,透過輿論的壓力來督促自己(按:我認
為可能是將快樂習慣的目標寫在臉書上,來讓大眾關注,這樣計畫的執行才比較成功)
3.一次只要完成一個目標:太多目標反而會削減意志力,尤其是對孩子來說。先養成一個
好習慣後再進行下一個吧!
4.堅持下去:不要立刻就期待孩子可以表現完美。這是需要時間去保持,中間也許還會有
斷斷續續時好時壞的情形,這很正常,總之就是保持下去就可以了。
步驟七:教導孩子自律
一個自律的孩子比聰明或是其他優秀程度來說更能預測到他的未來會是成功的。
沒錯,著名的棉花糖遊戲測試又來了。根據這個測試的結果我們知道,能夠抵擋誘惑的孩
子在日後的人生也會活得比較快樂。(按:大家可以看這篇:
http://herowu0501.blogspot.ca/2007/02/delayed-gratification.html)
"學前教育中關於延遲享樂-讓孩子學會等待第二次的棉花糖,此項訓練可以預測孩子未來
智力上,學業上以及社交上是否成功。此項訊息告訴我們自律本身是可以有效幫助學習與
資訊的處理。此外,自律的小孩也比較會處理沮喪與壓力的情緒,也有較好的社交能力。
換句話說,自律不只是會讓學校教育的成功,像是乖乖坐在椅子上或是非常有餐桌禮儀的
吃完一頓晚餐,更是可以帶來孩子更大的快樂,更多的朋友,以及提升他們在社群中參與
感。"
如何開始教導孩子自律呢?就從遠離誘惑開始吧!
"其中一個方法就是從把誘惑蓋起來。直接把這個誘人的棉花糖給蓋起來且讓人從外面看
不到,百分之七十五的小孩都可以等十五分鐘後第二個棉花糖出現。沒有一個小孩可以長
時間的看著那個棉花糖而不想去吃的。"
步驟八:給孩子更多的遊樂時間
我們讀了這麼多正面以及冥想的段落與文章,他們都是非常有用的。
但是要讓孩子規律的執行本身就是一項挑戰,要如何才能讓孩子們做得更好呢?
那就多讓他們玩吧!
"大部分的孩子在玩樂的時光當中就已經充分的練習到正向思考了。但今日的孩子無論是
室內還是戶外,都比以前的孩子來說少玩很多。總的來說,在過去的二十年裡,孩子每周
平均少了八小時去享受自由,自定(原文是非結構化的)以及自發性的玩樂了"
遊戲不單純只是消磨時間,而是對孩子成長與學習所必要的一個部分。
"研究人員相信,孩子非結構性的遊樂時間顯著下降其實會讓孩子的認知與情感發展發生
遲緩的現象。為了幫助孩子學習自我管理,兒童領導,非結構性的遊戲(無論有無大人陪
伴)在智能,體能,社交以及情感等幸福感均有所助益。非結構性的遊戲可以幫助孩子學
習如何在團體合作,分享,溝通協商,化解糾紛,規範他們自己的情緒與行為,以及為他
們自己發言。"
關於這方面沒有必要有硬性的規定,就多安排一些時間讓孩子可以出外盡情的玩耍吧。
步驟九:打造一個快樂的環境給孩子吧
不得不承認,我們所處的環境所帶給孩子的影響比我們想像的還要多。
你所做的努力也會因為時間與精力所限制,而且環境也會不斷的影響你與你的孩子。
什麼樣的簡單的方法可以讓你更輕鬆地掌握孩子的環境周圍,並且讓你努力已久的快樂方
案可以達到最大的功效呢?
少看一點電視吧!
"研究人員主張少看電視與快樂情緒有密切的關連。社會學家指出比較快樂的人與不快樂
的人相較之下,少看很多電視。我們不知道是看電視讓人不快樂,還是不快樂的人常常比
較愛看電視。但我們知道的是有很多種不同的活動可以幫助孩子打造快樂,以及學習自我
調整。如果我們讓孩子看電視,那就讓孩子失去可以讓他們長期下來更快樂的機會了。"
步驟十:與孩子一起晚餐
有時候科學也驗證出一項祖父母以及我們都知道的事情,那就是一起晚餐。
這個最傳統的方法同時也是最有效告訴孩子快樂的形象是什麼,同時也能讓孩子更快樂。
"研究指出與家人共進晚餐的孩子基本上在情感方面比較穩定,日後也比較不大會嗑藥或
酗酒。他們的成績表現比較好,也少有憂鬱的症狀,尤其在少女中特別明顯。孩子也不大
會有肥胖或飲食失調的情形。家庭聚餐的效果絕對好過你在學校學的那些教條式規則。以
上這些關聯性,即使科學家在家庭連結上進行掌控也一樣存在。"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