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一個婦產科名醫的呼救:高風險孕婦 沒人敢接生了

作者: rengo (流星女孩)   2014-06-21 08:16:25
真的好感嘆,也真心期望大家珍惜健保資源。
http://health.businessweekly.com.tw/AArticle.aspx?ID=ARTL000012186&p=1
「DRG制度是在懲罰救人的醫生,救越多罰越大……,」這是台大婦產部主治醫師施景中接受本刊採訪時迸出的第一句話。
他是台大婦產科名醫,入選《商業周刊》2008年「百大良醫」,國內「高危險妊娠」權威,一雙手救過無數產婦和胎兒的性命。但最近,他卻貼出「不再接受轉診孕婦」的沉痛聲明…
他的同儕,許多人在上一波婦產科醫生出走潮時離開台大,自行在外創業,但他卻選擇留下來苦撐。他曾因不遵照孕婦指定剖腹產時間差點吃拳頭,也曾挨告最後沒事,這些都無損於他行醫的熱情。
但他近日卻在臉書聲明:「限制轉診孕婦名額」。甚至貼出KUSO公告:「請所有高風險孕婦轉住其他院所,或洽詢健保署適當就醫處」。
為什麼救人的醫生,竟公開拒絕病人?
我們跟著他走到產科電腦系統前,看到他接生的個案幾乎都是前置胎盤、植入性胎盤、心臟病等高風險孕婦。電腦DRG系統一打出來,全部是「爆表」的數據,桌上放著一大疊提醒超出DRG給付的警示紅單。
DRG是怎麼逼得一位熱情的醫生,變得心灰意冷?以下是他的沉痛告白:
DRG不允許病人有額外狀況,
這是種假平等,漠視病症因人而異
(他打開電腦系統指著)這個病人是從其他醫學中心轉來的,是個「植入性胎盤」的病人。病人住院開刀當天DRG就破表了,開刀完後到目前為止才三天,就花掉十九萬點,但DRG只給付十三萬點,等於這病人繼續住院,我們就會繼續賠。
根據報告,「植入性胎盤」開刀有七%可能會死掉,且DRG根本沒有納入,哪有醫生會笨到去開一個危險、會被告、又會讓自己賠錢的刀?
沒人要開這個刀,所以就送過來,這樣的病人最近越來越多,這就是「醫療人球」!
現在婦產科DRG編碼很簡單,只要是內行的人,看了真的會很想笑,植入性胎盤是一種很危險的狀況,但DRG卻沒有編碼,婦產科臨床狀況百出,這些DRG編碼並沒有把實際臨床上複雜的情況編進去。
我們(台大)這邊的孕婦,一定會有來自然生、催了三天生不下來、最後改剖腹,這樣的孕婦一定賠錢;還有很多病人是媽媽有先天性心臟病,小時候就開過刀,照顧起來就會特別麻煩、特別危險,生產到一半可能會休克、生完可能會出現肺動脈高壓,那可能會死人的;但這樣的病症在DRG裡面找不到,沒有這些編碼。
DRG不允許你有額外的狀況,健保署這種做法是一種假平等,它把每個病人都當成一模一樣,每個病人不會是一樣的,沒有那種標準化的病人,不是所有的人來生產,全部痛個兩三下就會順利生出來!
對於不嚴重的病、小病,DRG或許可能可以減少醫療浪費,但重病、危急的病人,就會變成醫療人球。
有人說醫師會超出DRG點數是自己技術不行,造成醫療浪費?對!制度的設計者就是覺得這樣是浪費,是不是我就不要醫治這種病啊?我們來救治這樣的病人,不怕自己被告,但就是會讓醫院賠錢。
如果我是醫院的經營者,我可能會警告醫師:你不要給我收危險的病人,年紀大、骨折你就不要收、不要開刀,萬一他在醫院裡跌倒,引發中風、心肌梗塞等一連串問題,你都要自己埋單負責。現在已經有醫院直接把超出DRG賠錢的部分轉嫁給醫生,賠多少就從薪水裡面去扣。
這個月我們科部就因為我開這些刀就要拿其他Case來補,我還天天接到超標警示紅單。這個制度做下去,就是健保署變相在懲罰救命醫生的一種手段。
而且DRG上路,我們可能因為擔心增加醫療給付,而少做了一些檢查,這可能會導致誤診的比例增高。少掉的檢查說是要杜絕醫療浪費,但可能會讓醫療糾紛變得更多。如果你要救病人的命,你就必須要被健保署懲罰,要在這個混亂的世界活命,你可能只能說:「我不要救人,不要救病重的人,很危險、可能會死人的,都不要救,因為救了等於在給自己找麻煩。」
教育要我們救人,健保署卻懲罰我們
等於國家把醫療風險,轉嫁給醫院、醫師!
我們的醫學教育要我們救人,但是健保署不希望我們救人,這跟我們醫學教育完全相違背。這樣的設計等於國家把醫療的風險、醫療的不確定性、醫療可能的損失,全都轉嫁到醫院、醫師的身上。再這樣下去,就是看誰先垮,是醫生垮、醫院垮、還是整個健保一起垮。
我猜你們刊出後一定很多人罵,「不爽不要做」、「當醫生要有醫德不要想錢」。如果批評的人也可以和我一樣,承擔「又賠錢又要擔心被告」,那我被批評心安理得,不然就請批評的人閉嘴了。
還有如果真有人愛做、會做,我也願意立刻不做這些危險又賠錢的醫療,換人來當炮灰,這就像是《Die Hard 4.0》(終極警探四)的台詞:「不是大家都想當被槍打的英雄,只是沒人要當,我們只好硬撐……。」
【小辭典】DRG
Diagnosis Related Groups即「診斷關聯群」,是一種新的健保支付制度。
DRG範圍內的同一種疾病,醫院不論採用何種治療手段、藥物、住院天數,健保就只給醫院同一種給付價格,同病同酬,改變以往「實支實付」的給付方式。
原始目的是為了減少醫療浪費,但在台灣醫療現場卻產生諸多扭曲現象。
小檔案_施景中
出生:1966年
學歷:台大醫學院院解剖及细胞生物學研究所博士
經歷:台大雲林分院婦產部主任,入選商業周刊「百大良醫」(2008年)
台大醫院學生票選教學最佳主治醫師第一名(2010年)
現職:台大醫學院婦產部主治醫師、台大醫學院婦產科助理教授
作者: sparkling214 (優格)   2014-06-21 08:20:00
久仰施醫生大名,連名醫都莫可奈何的政策
作者: katherinetao (凝璇)   2014-06-21 09:54:00
健保制度是絕對有問題的...到底有沒有找業界來檢討阿就一堆人在那邊打高射炮...上面當官的爽下面執行的累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