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紐約 Finding Neverland(主演:馬修莫里森)

作者: cumsanctis (lux perpetua)   2015-04-26 13:01:13
《尋找新樂園》(Finding Neverland)觀劇心得
(四月22日下午,紐約Lunt-Fontanne戲院)
我想有不少人跟我一樣,是專程去看Matthew Morrison的。
Morrison在2002年的時候以《髮膠明星夢》(Hairspray)中Link一角的勁歌熱舞走紅,
在2005年時以《晴光翡冷翠》(The Light in the Piazza)獲得東尼獎最佳男配角提名,
而之後接演Glee影集中的舒老師(Will Schuester),讓他紅遍全球。
但實際看戲之後不禁想:這齣戲若是找其他人來演主角,會不會效果更好呢?
改編自2004年強尼戴普的電影,《尋找新樂園》一劇敘述十九世紀的英國劇作家J.M.貝瑞
如何創作童心十足的經典故事《彼得潘》。貝瑞在劇場事業遇到瓶頸,他厭煩寫千篇一律
的芭樂劇,童心未泯的他立志創作一齣適合大人、小孩一同觀賞的劇碼,此時他邂逅了寡
婦席維雅和她的四個小孩,而陪伴這些小孩們的經歷,讓貝瑞成功創造出《彼得潘》,也
讓主人公和席維雅產生情愫。
可惜造化弄人,席維雅身染重病(口吐鮮血,考慮時空,可能是肺結核),劇末,《彼得
潘》的首演當夜,貝瑞把劇組帶到了席維雅家中,將這齣戲獻給了席維雅和四個小孩,而
席維雅也在當夜去世。
主人公J.M.貝瑞戲份相當吃重。《彼得潘》的主旨是童年純真、以及成年人的責任之間的
衝突,而《尋找新樂園》中J.M.貝瑞也同樣面對這樣的衝突:彼得潘是貝瑞的童心、虎克
船長(由Kelsey Grammer飾)是貝瑞的成年責任與困難處境、鱷魚肚內的懷錶「滴答滴答
」具象著時間流逝。貝瑞一角,既要有文人的纖細、又要保有純然的童真、更要有肩挑起
對抗外在現實壓力和教育下一代的大器。要將這個角色的複雜性表現出來,飾演貝瑞的演
員真是相當有挑戰。
可惜Matthew Morrison讓挑剔的觀眾失望了。刻意而彆扭地模仿蘇格蘭口音(?)姑且不
論,上半場Morrison只是一個平板無情緒起伏、像是大學話劇中、被突然丟到舞台上而不
知所措的演員,喃喃地背誦台詞。紐約時報藝評嘴巴不饒人這麼形容,「『肯尼娃娃』
外表的Mr. Morrison」。一直到下半場,貝瑞作為長者,教導小孩們關於生命的沈重與
信念的力量時,Morrison的演技才開始有說服力。
(我覺得我看到Glee裡面的舒老師跳出來,所以是每天演的角色才駕輕就熟囉?)
幸好還有Kelsey Grammer的虎克船長/劇場經理,以及Laura Michelle Kelly的寡婦
席維雅。
Kelsey Grammer曾多次獲得艾美獎和金球獎,他在這齣劇裡面活力四射、以一種逗趣卻
極有力量的方式,把施加在貝瑞身上的成人世界壓力表現出來。而英國女演員Laura
Michelle Kelly曾在《歡樂滿人間》(Mary Poppins)獲得英國奧利維獎最佳女主角,
她的寡婦席維雅,時而優雅美麗、時而純真可愛,聲線也好、穿透力佳,可惜跟Matthew
Morrison二重唱的時候或許為了平衡,刻意壓低了音量,反而減弱了歌曲的氣勢。
歌曲和編舞時優時劣。幕啟,是倫敦的一場上流社會宴會場景,但音樂卻十足現代流行感
,一群衣冠楚楚的紳士淑女跳著看起來像是不知哪個鄉下地方帶來的舞蹈,真是叫人
坐立難安,完全無法讓我進入十九世紀英倫。還有拙劣的美人魚、泰迪熊道具,矯揉造作
地取笑上流社會禮儀,也叫成人觀眾出戲。
但也有印象深刻的好場景——席維雅去世一幕:劇組在席維雅寢室演完《彼得潘》之後,
聚光燈煢煢地打在舞台正中,舞台上只剩席維雅和彼得潘,突然一陣旋風吹起,席維雅
的白衣裙擺和金黃秀髮飄逸著,彼得潘將手上金粉一撒,霎時間點點光茫旋繞著席維雅,
席維雅和彼得潘相視而笑、乘著這金粉旋風飛出窗外,緩緩消失在觀眾視線,前往
Neverland了。好浪漫、好詩意。
整體而言,劇本故事雖好,但欠缺藝術統整性可能是《尋找新樂園》一個註腳。
為了票房考量的選角,卻在劇場藝術成就上失了足,也是遺憾之處。不過對於投資者而言
,或許場場爆滿,吸引一群Glee迷們來看Matthew Morrison,才是重點吧。
附上show clips影片: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jv1rP4iyuns
作者: onlyshe818 (小樂)   2015-04-27 11:01:00
想看看Jeremy Jorden的版本
作者: alg5820 (Nick)   2015-05-08 22:43:00
想看Jeremy Jordan版本+1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