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學士vs.碩士vs.博士 ◎鄭陸霖

作者: monotones (trivial one)   2008-10-19 00:10:13
在下覺得這篇文章很生動的點出三個階段的差異,
讓我自己對該做的事情更加清楚,故於此跟大家分享。
※ [本文轉錄自 PTT2 skykissx 看板]
作者: skykissx (炎楓) 看板: skykissx
標題: 學士vs.碩士vs.博士◎鄭陸霖
http://jerry_cheng.blogs.com/socioblogist/
08/17/2008
學士vs.碩士vs.博士
很久沒寫這個blog了,今天在網路上碰到在千葉大的Denny,聊了一下最近觀察某學界的
聯想,之後有種念頭想回來這裡寫點東西,內容跟聊天的主題沒有直接關係。看了一下上
一篇,哇,已經都8個多月了,真的假的!其實,我本來一直想要整個關掉算了,留到現
在大約還有一點不甘心吧,之前有個留言好像用到defy,我一直想是不是那種心情,好像
說對了。Anyhow,我從這一則開始再寫起,盡量寫短,像打草稿一樣寫,像寫學術遺書一
樣寫,哈。不說廢話,免得又寫不成。
很久很久以前,我在社會學界的newsletter上看到一位得了碩士論文獎的學生感想,他提
問,到底學術社群要怎樣的「碩士」,要怎樣的「博士」?他說從來沒有人跟他講,他也
一直不知道答案。我那時一直就在想這年輕人的這問題,發覺後來的newsletter也沒有人
給他回應,不管有沒有人回答,我希望他已經暫時找到可以填空的答案。
我來個簡單的回答,這是我「這一個」社會學者的個人想法,起碼我是這樣看待這個專業
生涯的。
先從「學士」講起。我認為,學士應該是個老饕,對知識,對社會學與社會學相關的人的
知識有廣泛的胃口,不偏食,營養均衡,懂得什麼是老口味,什麼是新鮮貨,有品卻不挑
食。老饕碰到什麼生活上碰到的人事物,馬上會勾起特殊的食慾,同樣的,社會學學士在
日常生活中走動,看到聽到的人事物,也要能夠有敏感記憶的味蕾,會馬上想要找對味的
知識料理來品嚐,來止渴止饑。
現在大學以上高等教育非常普及,據說大專聯考率取率已經破表,許多學校開始因為招不
到學生要開始裁併。這樣的社會如果年輕人對知識的食量還是很差,鑑賞力全無,只知道
星光、八卦、聲色娛樂,偏食以致營養不良,看電視遠多過看書,接受刺激多過主動思考
,那就表示高等教育的惡質化。
再談「碩士」。如果說我們期待學士是「優質消費者」,期待博士是「優質生產者」,那
碩士就是在一個比較均衡的過渡位置。他是一個社會中「先進的知識/資訊處理者」(
advanced knowledge/information processor),從老饕的位置進化到能夠在生活中用簡
單的食材烹飪適宜的料理,一個進化版的知識老饕。
譬如要我來判斷碩士論文,我不會要求要有怎樣的創見,而反而會將注意力放在他的料理
過程。切菜、炒菜、上菜,手法有沒有清潔、俐落,做事的節奏、分寸、韻律,有無專業
可信的線索。碩士知道「規格」,實踐專業的「規格」,他應該是知識社會中各個領域的
「中堅」,要在部隊中就是士官長。他在各種與專業對應的領域、在各種營利與非營利組
織中應該是個projec的執行者,他要能夠根據問題、評判問題、架構流程、蒐集資料、研
判解析、最後最重要的,總結企劃的執行,成為一個承上對外做出精準簡報的溝通者。
最後「博士」,我認為適當的判準應該是,它是不是能夠烹調出具有個人色彩、具有創意
的料理。博士應該是大廚,如果是在一家餐廳,那就應該要能夠創造出維繫餐廳風評的「
招牌料理」、「推薦料理」。他毫無疑問應該是個生產者,而且是從能夠貢獻到食文化、
能夠開發味蕾、視覺新感受的大廚。博士的判斷不在專業規格,而是提出打破規格的契機
。博士論文不是合乎專業規格的證書,而是充分展現個性的名片,這是碩士與博士間最大
的差異。
當然,學士、碩士、博士,每個階段都會有能力的高下,就像老饕也有高低之分一般;但
我覺得,評價的標準不能因此就有所混淆(組間差異不能跟組內差異混淆)。
碩士煮起料理亂成一團,雖然是個老饕,還是不及格;同樣地,博士做起研究中規中矩固
然重要,但理應還要被要求提出自己的見解與創見。當然,這也意味著免除不必要的要求
負擔,不必勉強學士老饕就要能煮出道菜,不必要求碩士廚師烹飪出獨門絕活。
但學士滿街,整個社會還是人文素養低落;碩士快速生產,但連個知識消費上稍息、立正
,知識生產上拆卸槍械的基本動作都做不來、講不通,那只能說是個虛有其表的「擬知識
社會」。
開頭提到的那學生問得很誠懇,我這回答來晚了,而且比擬得maybe有點荒唐,但誠意希
望還感覺得到,還有點參考價值,起碼碰到我可以如此應付。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