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創] 還看今朝(十一)棠棣之華,鄂不韡韡

作者: stardust1224 (咪咪喵喵咪)   2021-03-25 23:36:54
(CP:成祖X建安帝、于侍郎X景王、皇上X景王、大汗X皇上、高皇帝X皇太子、皇上X于侍
郎)
(十一)棠棣之華,鄂不韡韡
  常弘也不是沒有上過戰場的人。
  他還不滿十五的時候,就已經隨著爺爺常棣高舉造反大旗了;正因為他看過大場面,
知曉額森是個強敵,此生若未曾與他打過照面,只怕像他這樣的人兒,幾百年來、全天下
也難再得見了,便說道:「朕不去會一會額森的話,就是縮頭烏龜,對不起皇爺爺。」
  猶記當年,金鑾殿中,常棣舉著一把劍,一步步踏上玉階,最終站在龍座前,用劍尖
指著建安帝.常允的脖子。
  「大哥,若你打一開始,便想如此折殺小王;那麼你當初登基的時候,便該殺了小王
,也不至於弄成今日這般田地,逼小王非得拿劍指著你!」
  常允雖一生未曾習武,面對常棣的威逼,卻未曾退縮,不但將脖子伸得更前,令常棣
隨時都可以抹了他的脖子,還正氣凜然地說道:「『棠棣之華,鄂不韡韡;凡今之人,莫
如兄弟。』弟弟,你這可是對不起先皇給你起的名字啊!」
  儘管常弘目睹了逼宮的全程,最終,建安帝.朱允究竟去了哪裏,他卻依然不知。
  有人說,常棣故意在眾人眼前殺死了替身,好安排親哥哥逃走──常允很可能逃離中
原,去別的地方作了王。此事究竟是真是假,無人能證實。
  常弘只聽說爺爺與這位建安帝,其實曾經非常交好,至少在原本的太子,高皇帝的長
子.常明暴卒前,確是如此。
  常明一生都隨高皇帝戎馬征戰、平定天下,自是高皇帝心中最為屬意的接位人選。
  偏偏造化弄人,就在大晝朝終於安定典制、開始與民休息時,常明從前在沙場上積勞
過甚,大病一場,變得連牀榻都不能下,終日臥病。
  高皇帝不忍愛子日漸消瘦、藥石無醫,便開始燒香拜佛、鈔經誦咒、每日在佛前跪拜
磕頭、延請千名僧人進宮祈福,即使做得再多──這位高皇帝一生中最疼愛的兒子,終究
是薨了。
  為此,高皇帝下令將這千名僧人活埋,為常明陪葬,只因僧人們都是騙子;還下詔毀
去國中所有佛寺,只因佛祖不發慈悲心、憐憫心,竟不聽他這名天子的請求。
  原皇太子薨逝後,朝臣頓時分作兩派,分別擁護常允與常棣。
  兩撥人馬都在押寶,看高皇帝究竟屬意誰能登上太子之位?
  究竟是過目不忘,才高八斗、精通政事,由高皇帝細心教養的常允呢?抑或是勞苦功
高、與常明一同立下無數汗馬功勞的常棣?
  正因著京中同時有兩位皇子,使得朝臣們的心都飄浮不定,甚至開始不拿高皇帝放在
眼裏,高皇帝這才決定將常棣分發到邊疆作蕃王。
  常允聞詔後,自告奮勇,說道自己願意離京,換得常棣鎮守在京中作太子。他伏在高
皇帝的階下說道:「父皇,請聽皇兒斗膽進言,棠兒才是我大晝的將來哪!」棠兒是常棣
的小名,無上皇登基後,便再也不允許任何人用這名字來稱呼他。
  高皇帝卻以一句「你就是個文人,跟人去邊疆作甚麼王爺?你小弟有你沒有的本領,
可是你也有你小弟沒有的本領!」霸道地堵了建安帝的嘴。
  因此,常棣離了京,本來作個蕃王,倒也安生;偏偏朝廷裏頭,出了個晁錯第二,開
始奉不知哪裏出來的「高皇帝遺命」,興許是他自己編排出的《治安策.卷二》,派御史
們四處搜刮皇親國戚們的罪證,以此為要轄,大肆地收繳王爺們的國土、財產、軍隊。
  建安帝雖知將分封國收歸為郡縣,不失為對策;卻也不捨常棣與他長年以來的兄弟之
情,便搖擺不定,抓不準主意。
  這麼一削,便削到了常棣的頭上,不讓常棣活了,才會發生後來的那些事兒──常棣
以「清君側、除奸臣」為旗號,率八路軍馬殺進玉京,大破宮中五門,將建安帝的親信們
一概斬首,逕入金鑾殿中,步上天子的臺階,持劍對著當朝天子逼宮。
  憶起自己不只是常棣一支的血脈,還曾親自跟著他一起拆遷、造反過,常弘頗有自信
地說道:「額森造反確實厲害,朕卻不一定輸他;說幹就幹,朕現在要出征!快準備好朕
的甲冑,呈上來!朕要往灞上點兵去了。」
  于和廷與景王常鈺素來交好,兩人交接了眼神,聖上的弟弟.常鈺立刻抓住皇上的手
臂,說道:「陛下,不可呀!」
  見王爺已出面,于和廷便向皇上低頭行禮道:「啟稟聖上,兄弟同心,匡扶社稷,此
乃天之倫常;征戰為武人之事,豈可勞動陛下您御駕親征?黃公公如此提議,用心為何,
微臣不敢斗膽揣測,只萬望陛下此事務必三思!」
  常弘聞言,眉頭微蹙,答道:「于侍郎,你之意思,豈不是在指桑罵槐地數落無上皇
了?」
  于和廷立刻噗通一聲跪下:「恕微臣說話愚笨,微臣絕無此想!」
  常鈺見于和廷跪了,也跟著一齊跪下,抓著皇上的蟒帶,說道:「皇兄,容臣弟斗膽
進言,于侍郎說的話雖不中聽,還是有幾分道理的。忍字畢竟是心頭一把刀啊!還請陛下
顧慮天下蒼生,保重千金之軀,暫且忍讓一時。」
  常弘只把小弟自地上扶了起來,彎腰替他拍去膝上沾染的灰埃,便繼續說道:「是可
忍,孰不可忍?你要朕當那東瀛忍者嗎?朕偏不!朕就要憑著這股膽氣,去殺了額森小兒
!」
  「朕保重龍體,是為了天下蒼生;朕親上沙場,為民除害,亦是為了天下蒼生!朕要
親自用烙熱的鐵棍,自那額森的底下戳進去,把他串成沙威瑪,再把博羅削成薄片,配了
熟麵吃下肚,讓這群畜生死得更難看!」
  語畢,又將于和廷自地上扶了起來,摸摸他頭上的烏紗帽,說道:「自古天才之人,
總有些不完滿之處;于侍郎可是文舉榜眼、武舉狀元,我朝數一數二、文武雙全的良臣,
就是高皇帝時,都未曾出過像你這樣的將相之才!不過是嘴拙了些,人又快言快語,朕既
知曉你的本性,又怎會拿這一點來怪罪你呢?」
  于和廷聽完,只以為常弘當真不怪罪,便還禮道:「多謝皇上體恤,微臣感激涕零,
粉身難報。」
  皇上心想:「這常鈺小弟,該不是真與于和謙搭上了?可是鈺弟向來在朕的掌心裏,
安份得很;就他這稟性,亦成不了氣候。與其花多餘的心思,去猜想這兩人能在京中搗鼓
出甚麼風雨來,還不如快去快回,朕先發兵往天順堡,收拾了額森再說。」
  於是常弘震聲,口諭道:「朕在此親自下詔,這道旨意,務必讓內閣大學士擬為詔書
,頒布於天下──朕宣布,景王常鈺,與兵部侍郎于和廷,共同鎮守玉京監國;朕與黃震
,率良將十萬,發兵鎮守天順,不讓賊寇進犯我玉京半分!」
  常鈺不及阻止,頓時頹了肩膀,嘴裏打顫,不斷低聲喃喃道:「皇兄……皇兄……你
別走……別把臣弟一個人扔在這裏……臣弟害怕啊……臣弟鎮不住這些個如狼似虎的大臣
們……也防不了來襲的韃子們……沒了皇兄、臣弟當如何是好呢……」
  于和廷見此態勢,怕是已不能挽回了,又素知常鈺不是個拿得定主意的主兒。
  為了給他打一劑強心針,便捏著常鈺的手腕,悄悄往常鈺耳邊說道:「微臣雖恨無法
親上戰場,報效我大晝朝;然這段期間,陛下既欽點王爺您監國,便是看重王爺的才幹,
知道監國一事除了王爺以外,無人能勝任。」
  常鈺聞言,頓顯喜色,回握住于和廷的手,問道:「于侍郎,你說的話可當真?皇兄
原是這麼賞識本王的麼?」
  于和廷鎮重地點了頭,說道:「陛下雖信任您、重用您;只怕朝中百官,卻不一定個
個服您。」
  「皇上離開玉座的這段期間,微臣將盡畢生之力輔佐王爺,力除王爺週遭一切隱患,
還請王爺不必過於擔憂,儘管施展才幹便是。皇上在外力除賊寇、王爺您在內鎮守國都,
二人共護我大晝命脈,這不也是兄弟同心麼?」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