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長,內有手術照片請謹慎)
我們家的玄鳳鸚鵡今年11歲半,身材圓潤,
個性是逆來順受、受到各種委屈也不離不棄的那種,
她因為這樣溫和的個性,和肥肚上濃濃的奶香味受到全家人的喜愛
大概是在九月初的某一個早上,我把燈打開,發現她罕見地蹲在籠子底下,
趕緊抓來揉捏一番,赫然發覺她的胸口旁邊微微突起,仔細一摸,是一團腫塊,
當時的體重是117克。
我趕緊預約了台北市的非犬貓動物醫院,
最快的看診時間是三天後,足見這家醫院的熱門程度,
到現場時,醫師量測腫塊直徑約為1.5公分,
並詳細解說鳥類腫塊常見的類別,初步排除脂肪瘤和黃瘤的可能,
醫師表示,要去除腫塊,只有手術一途,
但考量到鸚鵡的年紀、體力和麻醉的風險,他建議我們再觀察看看,
如果腫塊的存在不影響生活品質,或許就沒有手術的必要。
在這裡,我們曾問醫師,腫塊是否有分良性或是惡性?
醫師回答很有意思,他說腫瘤本身的性質的確有分良性或惡性,
但在寵物鳥的方面,良性的腫瘤如果長在重要的地方,影響了生活品質,
那結果就是不好的(惡性的),反之,如果惡性的腫瘤長在手術可以輕易去除的地方,
手術過程也順利的話,那結果就是良性的,所以探討腫瘤本身的性質意義不大。
這是第一次看診。
看診隔日我便收到診所發來的當日看診費用明細和手術報價單,
手術費用比預想高了許多。
就診後的一個禮拜,鸚鵡的腫塊日漸增長,剛開始時,
我還疑惑,會不會是自己的錯覺,但真的是一天比一天大,
到了手術當日,才經過短短十四天,腫塊直徑已成長到2.5公分,
鸚鵡的體重下降到112公克,精神也明顯變差。
其實在那些日子裡,我曾向家人朋友分享自己的焦慮,
說來有點慚愧,我從來沒有花那麼多錢在寵物上面過,
這個價錢對於家人來說,也帶來價值觀上面的衝擊,
他們雖然愛鳥,但也不是很認同這項花費,而我才剛開始工作不久,
看著戶頭裡的存款,雖然不是付不出,但真的無法那麼義無反顧。
有一次當母親在和阿姨通話時,平時節儉的阿姨聽到我在考慮這件事,
趕緊讓母親把電話拿給我,跟我說錢是多麼重要,
死生有命,不如讓他們順應自然造化,把錢花在更有用的地方。
到這裡,我才感受到,主人之外的人,是無法理解主人跟寵物之間的羈絆的,
所以我只要做出自己不會後悔的決定就好。
想著鸚鵡與自己的種種回憶,各式各樣的喜怒哀樂,
我便致電動物醫院要求盡快進行手術,
但因為醫師的時程太滿了,最快也只能安排到十天後。
在這十天內,我時常以淚洗面,
一方面,我覺得手術是唯一解方,我要賭賭看;
一方面,我又覺得鸚鵡可能撐不過手術過程,
我只能在假日時與家人帶鸚鵡到公園走走,
看看紅花綠葉,想像這是最後的相處時光,
這時候的鸚鵡,已經飛不動了,靜靜地待在手上,曬著暖暖的太陽。
到了手術這天,醫師在向我說明手術風險時,
我就開始大哭,醫師有點遲疑的向我確認是否還要進行手術,
我答:「當然要阿」
後續簽手術同意書時,實際如我雖然一邊潸然淚下,
還是一邊抽抽噎噎地問護理師,如果手術過程心跳停止,
費用是否會有所變化?(現在回想起,其實是蠻尷尬的)
護理師回答依當時手術已經進行到的項目而定。
最後我選擇,如果手術開始後失去生命徵象,則繼續完成手術,
讓鸚鵡無病地走,如果在麻醉階段就離世,則中止手術不繼續拖磨。
約三個小時後,在速食店等待的我接到電話,
說手術成功了。
我回去的時候,她還在恢復當中,
在透明箱子裡站著休眠,當她聽到我們的聲音時,輕輕叫了一聲。
_
醫師表示,手術過程很順利,鸚鵡沒有流到不該流的一滴血,
而腫塊本身,竟然有9.2克,
相當於一個50公斤的人,身上長了一顆5公斤的腫瘤,
對身體的負擔非常大。
回到家後的幾天,鸚鵡的活動力明顯提高,
接近拆線的那幾天,她甚至可以轉彎飛行,像年輕的時候一樣,
只是體重來到了90克,讓人有些擔心。
拆線這天,醫師表示鸚鵡的精神與復原狀況均為良好,
我們也推測體重減輕,或許和最近運動量變高有關。
又過了一個禮拜,
我們來看腫塊化驗報告,似乎是某個部位發炎,
旁邊的組織為了保護身體,便築起高牆包裹發炎部位,
因而形成生長快速的腫塊。
醫師打趣地說,在裡面還看見像是小骨頭的東西,
彷彿是孿生姊妹,以為是現實版的皮諾可(當然是不可能)
總之,小鸚鵡就算是度過這個難關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