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閒聊] 現在年輕人真可憐

作者: Oswyn (Oswyn)   2020-04-09 01:23:01
: 來補一個例子
: 鈴木このみ「THERE IS A REASON」
: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pSDHA2rOX0M
:
: 電影宣放出的幕後影片
: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cREAHvB02RQ
:
: 會想花錢買哪個版本?不過只買的到前面的啊
:
: 推 yamatai: 下面的好聽很多耶 上面細節少很多 3D也變差 壓動態很沒力 04/07 23:22
: → yamatai: 音色也鮮活很多 到底為什麼要後製成上面那樣阿..... 04/07 23:23
:
: 這大概就是所謂大人們的決定不是嗎XD
: 上面的扁平到感情都沒了,但結果不是歌手的鍋啊
: 我想也不是工程師的問題,畢竟有下面的版本
: 所以就是大人們的決定,依住例大聲就容易賣的好這種路數
: 推 znew1219: 有部分是YouTube normalization造成的 04/08 19:09
: → znew1219: Volume/Normalized 100%/42%(content loudness 7.6dB) 04/08 19:12
: → znew1219: Volume/Normalized 100%/65%(content loudness 3.8dB) 04/08 19:12
並不是哦喲
不管是 RG or YouTube 的 Normailzed 都是線性的,跟數位音量沒兩樣
主要只和噪聲方面相關,但如果系統底噪低基本上可忽略
但壓縮是非線性的,上面的差異主要還是 Compressor 造成的
不然 YouTube 的 Normalization 是可以手動暫時關掉的,樓上可以試試
以下方法在目前的 Chrome 版本應還能適用
先開 Chrome > YouTube 播歌 > 暫停
用 foobar 之類能開 WASAPI 獨佔流(ASIO應該也行)的短暫播放然後停止
Youtube 畫面應會黑屏,如出現音訊轉譯器出現錯誤就是 Youtube 沒暫停:D
回到 YouTube 點黑畫面或按鈕繼續播放,此時應該就是以影片的原音量輸出
F5、調 YouTube 音量或換影片就重置
因為 YouTube 實際上儲存與傳送到用戶端的影片都是未調整的原音量有損
Audio Normalization 是在用戶端,與 YouTube UI 裏的 Volume silder 一起連動的
上述打斷 YouTube audio streaming 再播放讓 YouTube 漏了對音量作再處理的 Bug
但是、這表示你得承擔 Peak 爆漿的影響
https://imgur.com/lVLH0b9
影片1、True Peak -0.3 dB 完全沒撞牆
https://imgur.com/JjEWgCo
影片2、True Peak 2.0 dB 十分超過
https://imgur.com/DTDQhhs
CD 音質對照組、 True Peak 0 dB 但一點 Headroom 都沒有留
BTW Youlean Loudness Meter 裏的 DR 值因為是 RT mode
是以 3 sec 區間的 short term 所以只是歌曲結尾的數據在這沒有參考價值
但在 Chrome 看 YouTube 乃 Shared mode 數據會進到 Windows Audio Engine
APO CAudioLimiter 的限制振幅是 0.985(-0.13 dB),所以用原始音量播放超過限制
的部分都會被削
影片1應不會受到影響,但影片2的影響大、因為是非線性失真所以聽起來應該會很糟
這也是為什麼 YouTube 必需使用 Audio Normalization
因為有損音頻因為壓縮與量化+可能的抖動,對於高響度的內容(現在大部分都是)
如果不降下來的話就會受到非線性失真(削波/限制器)的影響
※ 影片2看起來比 CD 還多起伏,那是壓縮、量化的噪聲並不是更棒
而 Audio Normalization 是線性,負面影響十分輕微甚至於低過人耳感知

有興趣可以試看看
以 foobar 裝 YouTube Source,解進 foobar 的數據會是 32-bit 浮點數
此處的影片2因為 True Peak 2.0 dB,不但 Intersample 連 Sample 數值都超過 ±1
很適合當樣本來對照
https://imgur.com/YSNBV0M
原始數據 無 DSP 以獨佔模式送進 DAC
原始數據 音量 -3 dB 以獨佔模式送進 DAC
原始數據 無 DSP 以共用模式或 DS 送進 Windows
原始數據 音量 -3 dB 以共用模式或 DS 送進 Windows
原始數據 進行 Dither 以獨佔模式送進 DAC
其差異除了音量大小,實際上因浮點數大小超過 ±1 而會在不同的地方產生不同的變化
但如果 DAC 是 Studio 或 HI-END 級,有 Headroom 保護的話在獨佔模式就沒什麼影響

另外因為 Decoder 可解出浮點數,表示如何處理 16 or 24-bit 之下的資料會有影響
雖一般會統稱 Dither、但實際上是 Dithering、Truncation 與可能的 Noise shaping
但 foobar DSPs 的 Dither 應該都是 Dithering with Truncation
所以無法與 Noise shaping 做良好的結合
推薦兩個可用的 VST plug-in
http://mda.smartelectronix.com/
應該是能掛 foobar 的 free VST Dither 最佳解
且功能完善支援多種抖動方式及 Noise shaping
但因為 UI 相容性的關係,只能掛在 VST Wrapper 有點麻煩
https://www.stillwellaudio.com/plugins/psycho-dither/
Psycho Dither、評估版但沒鎖功能
這其實比較適合低碼率的音頻內容,Psycho Power = Noise shaping 的強度
建議先從 1~4 試起
另外要不要 Upsampling 再進行 DSP 又是另一種考量
如果要進行 Noise shaping 個人建議要升頻就是了
作者: Daedolon (Daedolon)   2020-04-09 01:36:00
電腦白癡表示:跳過 謝謝
作者: tauym209 (屁股冒煙)   2020-04-09 02:19:00
覺得專業
作者: Jay915 (平靜的心…看世界)   2020-04-09 05:08:00
作者: andyaries (搶不到的浪漫)   2020-04-09 06:47:00
趕快推一個 別讓人以為我看不懂
作者: l98 (尋找屬於我的星星)   2020-04-09 07:43:00
專業,推
作者: djboy (雞尾酒)   2020-04-09 08:26:00
趕快推一個,好險我最後一段有看懂,其他都OOX
作者: goldie (阿良)   2020-04-09 09:14:00
專業推
作者: Reshiram ((′・ω・`))   2020-04-09 09:49:00
看不懂推
作者: yamatai (迴避性人格障礙症)   2020-04-09 10:15:00
我之前也有抓過網路廣播進 foobar 撥放,的確效果好很多畢竟他可以外掛很多功能。youtube理論上應該也是可以阿對,我好像也有幹過這檔事
作者: instill8   2020-04-09 10:57:00
看的懂隨便你
作者: goldie (阿良)   2020-04-09 12:27:00
請問一下 dithering 什麼時候才沒有意義?24bit/96kHz 以上 or 24bit/192kHz 以上的"無損"?或者只要是 lossy 有損音檔就有意義?還是 bit depth 16bit? 以下(含16)不管無損有損都有意義?
作者: richardckc (RichardCKC)   2020-04-09 14:43:00
有專業有推,但我看不懂...(文組)
作者: graysious1 (houseful)   2020-04-09 14:45:00
專業!漲知識了
作者: enamelcord (娶妻當娶殤不患♥)   2020-04-09 15:41:00
好酷!長知識!感謝分享~串流的音量平衡也是類似的概念嗎?
作者: znew1219 (NULL)   2020-04-09 18:09:00
恩恩,影片2的normalized比率還比較高,影響比較多幾個串流平台YouTube,Spotify,TIDAL目標都設在-14 LUFSYouTube normalization可能基於peak loudness,而不是perceived loudness,也應該是採用Short-term另外,YouTube會把AAC轉opus,AAC 44.1kHz,opus 48kHzAAC延遲比較低,兩個版本聽感有差異有DAC為了避免clip會把0dB降1~2dB,留一點headroom給數位濾波,foobar內建的DSP表現不理想,有機會來試試那幾個插件,只是要怎麼配合foobar使用?SSRC將近20年前的良心之作,為了XP的SRC問題才用,現在實用性不高,其他內建DSP也沒在用了,升頻改用不顧北極熊的HQPlayer ^^,16bit以上量化失真很小,很難聽出差異對於影像,像是madVR處理精度16bit輸出8bit,10bitdithering就滿有差,顯示器尺寸越大越明顯找時間來試試看那些插件,感謝~
作者: katzlee (I wish)   2020-04-10 00:13:00
作者: bigheadpro (極凶麒麟)   2020-04-10 01:42:00
感謝分享專業分析,但看不懂,只能也只剩感謝
作者: pool3690 (popfg)   2020-04-10 02:27:00
好專業
作者: hank8954 (KEI)   2020-04-10 14:46:00
推個 厲害
作者: yenchieh1102 (香蕉史塔克)   2020-04-11 12:20:00
太專業了吧!已跪
作者: goldie (阿良)   2020-04-12 21:04:00
哇啊啊啊…多謝回覆還回這麼仔細,太用心啦!甘溫~不好意思,這幾天在忙,來晚了。原來只有截短資料時才有必要做抖動,原汁進DAC的則不用。而且做了抖動後,就最好要獨佔直送音效輸出裝置,學習了!我音樂播放器也是用 foobar2000,各種codec解碼是固定整數還是浮點數輸出就不得而知道,但先不管它了!另外,對於 -3dB 處理於送到 DAC 之前這件事,想請問大大會建議設定在 foobar2000 的哪一階段?就我知道的有:1. DSP 的 Hard -6dB limiter? (非-3dB囧, 放DSP最後一階)2. ReplayGain 的 Preamp?3. foobar2000 的音量控制?[目前 DSP 掛了 Skip Silence -> EQ -> Reampler (SoX)]BTW,我也反響度戰爭+1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