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閒聊] 原來訊源才是真兇

作者: yamatai (迴避性人格障礙症)   2018-01-13 08:22:42
以往的我的觀念總是訊源只要乾淨無染,性能高就好,比方說細節量極大
韻味,音色什麼的都是擴大機在調,喇叭則是最大的限制器
現在我發現我錯了。為什麼我之前一頭栽進黑膠系統,現在想想
竟然就是因為黑膠系統比起一班的數位系統容易有韻味太多了
當你的訊源有正確的韻味的時候,後面就簡單非常多了
很容易就好聽,擴大機挑普通的就好,喇叭也普通的就好,就可以融入音樂
當你的訊源韻味不好,你就需要用染色比較重,或者特殊設計的
擴大機以及喇叭補回來
數位訊源最容易發生的事情就是速度太快了,聲音的暫態比真實的快太多
當發生這種事情的時候最容易感受到的就是聲音變瘦變冷
覺得音樂比較趕拍(急促感),或者給你動態比較大,或者重量感比較重的印象
甚至會覺得音場比較大
但是代價就是,音樂失去了表情,不會感動
為什麼數位訊源容易發生這種事情? 我認為是因為音樂訊號在數位系統上
等於是經過重組的。當執行重組的元件速度太快的時候就很容易發生這種事情
我認為這很可能是之前為什麼一大堆人要搞電腦訊源降頻
為什麼要找速度慢的 CPU,為什麼要用線性電源這都是很可能相關的
我認為這也是為什麼一大堆人特別喜歡古老的 CDP,認為比較溫暖有韻味
因為他們的做出來的暫態是正確的,只可惜很多性能面真的太差
這是最近聽了朋友的 accuphase CD player,發現這台則有韻味跟性能兼顧的能力
已經最近又開始玩 BIOS 降壓降頻,給我的啟示
我認為這就是現在黑膠復興,真空管復興真正的原因
因為數位訊源速度太快,聲音太冷了。
要馬你就直接換成黑膠,要馬你就用管機讓他變慢,這都是立竿見影的方式
當然最正本清源的方式,是找到韻味很棒,性能面又兼顧的訊源
坦白說,電腦訊源要做到是非常辛苦的,因為影響的元件太多,平衡非常難調
DAC再搭上來變數非常非常多
找一台高階帶有正確韻味的CDP,恐怕還是最簡單的方式了
所謂的音樂性,或者韻味,就是用正確的比例跟節奏來表現音響性或性能。
作者: Dopin (ats.twbbs.org)   2018-01-13 09:28:00
關鍵字 : 互調失真
作者: yuugen2 (馬英丸)   2018-01-13 10:13:00
喔 是啊之前一直覺得調整訊源的改變不如調整後端器材 但隨著器材升級之後 變成訊源改變一些就很有感
作者: gungrandpa (槍爺)   2018-01-13 10:54:00
我倒是覺得黑膠的動態普遍比較優異
作者: louis0407 (能當個鄉民也是一種幸福)   2018-01-13 11:03:00
感覺從一個極端彎去另一個極端了速度快絕對有好處,畢竟真實世界的訊號沒有任何限制,問題在於追求速度快所帶來的負作用,通常用雜訊來統稱但我完全同意source端的重要性與美學上的複雜性而P900他們追求的是相對效能,一方面犧牲效能壓低雜訊,一方面極端精簡系統端的負載,只保留系統核心與音訊播放資源但其實,真正該重視的是具有深度的美學,剩下的都是怎麼達成它的過程
作者: mytedliy (Ted Li)   2018-01-13 11:37:00
LINN Exkat
作者: steffenlee (steffen)   2018-01-13 11:38:00
音響器材細節夠+音樂性好 就專心聽喜歡的音樂就好了再搞下去玩不完的(除非樓主樂在其中)感覺樓主常對系統調整挑毛病 器材換很快心得也很多我目前則是擔心萬一器材壞了 以後買不到一樣的器材(已停產)怎麼辦,當然有更新更好的 只是很貴啊
作者: GLUESTICK (口紅膠)   2018-01-13 11:49:00
大家可以回家聽黑膠啦
作者: nawussica (暴民好弱 )   2018-01-13 11:56:00
失真比較美
作者: nathan2000 (風間仁)   2018-01-13 12:44:00
主要人耳不是儀器啦,弄的好聽才是目的.
作者: Punchline (㊣♂特優肥宅")   2018-01-13 14:49:00
意思是30年前電影比現在FHD還高清 您文組?
作者: k078787878 (舟)   2018-01-13 15:28:00
失真是重點人不是完美的當然很難接受完美的東西30年前的類比確實比現代最高階數位還”高清”吧?
作者: lll156k1529 (吃雞腿)   2018-01-13 15:37:00
所以音樂性好跟失真有什麼關聯嗎?
作者: yys310 (有水當思無水之苦)   2018-01-13 16:11:00
他3類 您專戰文理組?
作者: s800525 (Tim)   2018-01-13 16:39:00
打薄碼可以腦補補正+50,無碼缺點都跑出來了當然不好
作者: ultimatevic (龜龜龜)   2018-01-13 16:42:00
會嗎...我聽過很多數位訊源沒原PO說的問題
作者: Tosca (hi)   2018-01-13 16:55:00
這不是薄碼vs無碼 是生魚片vs生魚 我之前有分享過這觀念
作者: max8201 (我是一隻沙沙羊)   2018-01-13 19:06:00
黑膠也不是連續的什麼類比好嗎
作者: wtsph (Plz don't say u r 雷姬)   2018-01-13 19:07:00
要舉例也是底片膠捲IMAX跟數位IMAX比啊....
作者: max8201 (我是一隻沙沙羊)   2018-01-13 19:07:00
探針有大小,記錄載體也有大小極限,換算後取樣率跟bit比CD還差很多倍完全就是錄音的的問題而已,跟載體沒直接關係然後影像那邊說類比贏數位...再想想吧!
作者: z1288 (阿邦)   2018-01-13 19:18:00
基本上數位是趨勢,黑膠以後終究是小眾市場,跟數位相機的淘汰一樣
作者: lll156k1529 (吃雞腿)   2018-01-13 19:23:00
趨勢又怎樣?音響什麼時候不是小眾市場了
作者: gungrandpa (槍爺)   2018-01-13 19:41:00
黑膠是死過之後再復活的現在還比十年前好多了!
作者: Tosca (hi)   2018-01-13 19:44:00
黑膠以後其實會變成古董市場 現在已經算半古董了畢竟黑膠的黃金時期 1950-1980 平均來講已經是半個世紀前了黑膠的真正價值在 他從錄音 剪接 後製 到壓成片 都是全類比以錄音這步驟來講 大概從1990年代開始就已經是數位錄音化了錄音這部分只剩下戰PCM vs DSD 剪接後製是PCM天下 DSD很少總而言之就是 都已經不是純類比了~~所以從頭到尾類比錄音 原汁原味 就只有黑膠唱片而已
作者: Sirine (シリネ )   2018-01-13 20:22:00
但是唱針的運作方式 確定聽到的是原汁原味?原始的錄音是否為類比錄音也是大問題
作者: Tosca (hi)   2018-01-13 20:28:00
1950-1970的母帶都是類比母帶阿 原始錄音當然是類比錄音
作者: Dopin (ats.twbbs.org)   2018-01-13 20:37:00
CD 剛出來時還有特別標注 AAD ADD 這種刻錄方式 現在沒了在那 (1976) 之前的黑膠當然都是 AAA XD當時也不是說沒有數位錄音 而是載體太貴 而且相關機器根本沒有問世 XD
作者: Aceyalone (深山大盜)   2018-01-13 20:41:00
有種在看攝影那邊的底片vs數字的即視感...數位
作者: Tosca (hi)   2018-01-13 20:48:00
現在一堆現代錄音出黑膠 我們都要戲稱他們是DDA錄音....話說唱片工業從1960年代開始就是兩聲道立體聲的天下但電影業其實要到1975杜比stereo後才真正普及立體聲在那之前大部分電影都是mono錄音的 連教父都是 很難想像...
作者: yamatai (迴避性人格障礙症)   2018-01-13 21:55:00
教父 1972 一開始就是 stereo 喔
作者: Dopin (ats.twbbs.org)   2018-01-13 22:06:00
看戲院 到 1988 左右都有 mono 的戲院 但教父一開始就雙軌
作者: twdvdr (風中的一粒沙)   2018-01-16 22:58:00
為賦新詞強說愁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