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問題] 買 CD 要注意的眉角 ?

作者: Tosca (hi)   2014-09-15 13:43:28
剛好最近南方音響寫了篇文章
裡面有提到一些錄音故事
http://www.southaudio.com.tw/Music%20AFW01.htm
早期的錄音工程就是這麼大費周章 就像文中寫的
不過我想最有趣的還是後面的一段
知名次女高音路德維希( Christa Ludwig, 1928 - )曾提出一個疑問:我們需要那麼多
錄音嗎?為什麼身為音樂家的她會對錄音價值產生質疑?路德維希說她之前曾完成某齣歌
劇錄音,由於指揮、樂團、主要歌手間的檔期嚴重衝突,於是部份歌手和指揮、合唱團及
樂團先進錄音室錄音,然後帶子再寄到某處的錄音室加入男高音,最後再寄到維也納加入
她的部份...,這段期間大家都見不到面,反正就順著走,幾乎沒有討論,卻有作品產生
,這算是藝術嗎?
不可否認的 就算在眾多德高望重的藝術家們的錄音裡面
仍然會因為商業問題 檔期問題 不得不出現分部錄音這種事情
大家分開錄 感覺就是把歌劇當卡拉ok那樣錄完嘛XD
難怪連參與錄音的Ludwig都自感汗顏 不禁說出我們真的需要這麼多錄音嗎?
言外之意應該就是 這種為了賺錢而搞得不三不四錄音 不如乾脆不要出版的好..
分部錄音是不是毒蛇猛獸?
很簡單 像文中介紹的阿伊達 錄音工程繁複浩大 唱片公司就會大力介紹解說
至於分部錄音?不好意思 你看不到唱片公司會大力介紹解說:
對 我們這部歌劇是分部錄音出來的 演唱者跟指揮完全沒見到面喔~~
這就是為何你很難去評估分部錄音到底佔比有多少
因為唱片公司又不承認 不跟你講
但顯然的 這是音樂家本人都不肯啟齒的痛.
作者: LancelotFi   2014-09-15 16:01:00
只能說那樣生產出來的,不是藝術家要表達的,而我們什麼都不知道只能用耳朵去聽,只能說我們聽到的,不一定是藝術家、演藝家們所想要表達的!這點就可惜了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