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討論] CD模擬的坐位

作者: Tosca (hi)   2014-09-06 09:29:41
我覺得有必要來直接寫一篇
否則以訛傳訛實在不妥
1.一般古典音樂錄音
不管是大編制的歌劇交響樂
小編制的室內樂 四重奏
到個人獨奏等等
絕對都是一起錄 跟正常演奏沒什麼兩樣
其實極少有分開錄分部錄音這種事情
就算你在錄音室內錄音 也是一樣
錄音地點了話
礙於場地問題
大編制音樂錄音 通常會使用真實的音樂廳 歌劇院
小編制(莫札特的交響曲 協奏曲 巴洛克音樂等)有可能改用教堂 或大型錄音室
個人獨奏 器樂奏鳴曲 四重奏等 才會完全在錄音室內錄音
2.古典音樂講的現場錄音(live recording)
指的就是真實的音樂會的錄音
但這其實有trick!!
很多音樂會再前一兩天會前半天 都會有彩排 這時候也會順便錄音
然後不少唱片公司和錄音師 就會把彩排的片段 搭配當天現場演出的內容
剪接出完美的唱片
以前做這種動作還不會跟音樂家講 所以音樂家本人等唱片發行
也分不出來到底是不是真的100%當天現場演出的內容
最有名的例子就是拜魯特戰後重開的那場貝多芬第九號交響曲
事後證實那張名唱片 是EMI拿彩排內容跟當天音樂會一起剪接的
怎麼知道的?
原來那場音樂會 當時還有順便實況廣播 而廣播公司居然保存當天的廣播母帶XD
所以50年後 被人挖出來 就拿來重出唱片(Orfeo出版 有興趣可以找一下)
一聽之下 一目暸然 EMI確實給人家動過手腳!!
3.我不清楚dopin大講的分部錄音是什麼意思
老實說這真的很少見
很多音樂家的傳記影片(像李希特 Richter)
很多音樂相關書籍(誰殺了古典音樂)
還有焦元溥對很多音樂家的訪談記錄等(遊藝黑白上下)
甚至音樂雜誌對古典音樂家的採訪(如Grammophone)
甚至錄音工程師自己的文章(Decca很多工程師都有寫回憶錄 畢竟合作的名人太多)
裡面都會談到錄音室的細節或趣事
基本上 很少很少所謂分部錄音這種事情
彈錯了 就是把彈錯那段重錄
協奏曲部份 鋼琴家和樂團配合不好 就是一直錄到好為止
(焦的書有提到齊瑪曼跟克里夫蘭管絃樂合作鋼琴協奏曲
下班時間一到 樂團有個女團員馬上拿著樂器走出錄音室
齊瑪曼怒火沖天 怒罵那位女團員不尊重藝術 : 你走 我不要再看到你~~
指揮家布列茲只好出來緩頰 等等
最後這張唱片還蠻有名的 是拉威爾鋼琴協奏曲的首選版本XD)
如果連樂手錄音中途 下班時間到不想加班直接走人 鋼琴家都難以忍受
怎麼可能有讓樂團分部錄音這種事情?
讓樂團先錄 鋼琴部分另外錄音? 鋼琴家怎可忍受這種事情發生?!
多看看 多聽聽 音樂家們的錄音趣事
就知道錄音真實情況如何
4.就算在台灣 真實錄音的情況 其實也鮮少是分部錄音的
今年高雄音響展有特別出一張黑膠唱片
那張黑膠內容完全是全新錄音 南方音響的黃裕昌去找音樂家 找錄音師錄出來的
如果你有買那張黑膠唱片 你會看到裡面每一首曲子
都會跟你標是錄音當時情況 每一支麥克風放在哪裡等等
他直接標示給你看錄音時後樂手的相對位置
你聽聽看你的系統有沒有辦法完全重現XD
所以本來就是一起演奏 一起錄音
哪有各樂器分開錄音這種事情
5.我知道很多流行音樂跟搖滾樂 確實都是分部錄音的
人聲 樂器 音效等 全部分開
事後再mix再一起
所以會有很多remix版本 甚至一些X週年紀年版 還會出當時真正原因重現的樣子
但是以為這種模式會拿來錄古典音樂 是非常不妥當的
大部分古典音樂錄音 幾乎所有你知道有名的唱片 有名的藝人的錄音
都是跟正常演奏那樣 正常錄音的
我講這些只是提出分享
錄音室沒什麼神秘
很多藝人 很多錄音師 甚至高雄音響展自己都在搞錄音
大家都沒再搞什麼分部錄音分開錄音這回事
怎麼演奏 就是怎麼錄音
作者: Dopin (ats.twbbs.org)   2014-09-06 09:40:00
什麼以訛傳訛 你好像把分部(軌)錄音妖魔化一樣 你根本就搞錯重點 分部錄音也不過就是那一個聲部分開錄的問題 有現場也有在錄音室裡的 不然你以為為啥 Dyna 要搞個柏林多聲道重錄版 你以為他們是那麼厲害可以把樂曲分離出來再給喇叭的嗎你說的正確 但是錄音細則不是像你講的這麼簡單 如此而已別說擺位問題了 人家光是研究駐波跟反射就花了多少年 講的好像麥克方擺上去就可以錄全體一樣 ... /.\
作者: Tosca (hi)   2014-09-06 09:45:00
當然會把他妖魔化 因為這樣指揮家 音樂家 怎麼做事=.=?當年福特萬格勒 看到麥克風就受不暸 說你拿掉我就開始演奏而現在你還要樂團某個聲部單獨去錄音?!
作者: Dopin (ats.twbbs.org)   2014-09-06 09:46:00
那你為啥不講卡拉揚 ?
作者: Tosca (hi)   2014-09-06 09:46:00
剛今世界上哪些一線音樂家會同意這種錄音方式 還真想不到錄音是音樂家自身藝術的呈現 錄音就代表他本人 他的藝術你說聲部分開錄音 不就像在跟梵谷講 你右下角這個花畫不好我們分開畫一朵好的 在幫你接上去~~這樣畫家不會起肖嗎?演奏當下 呈現出來的 就是音樂家指揮家想要給聽眾的聲音那就是代表他的藝術 代表他本人 代表他的聲音你分部錄音 事後硬給人家接上去 不就破壞他的藝術 他的聲音所以為什麼大部分音樂家不會同意這種作法
作者: nike00000000 (總動員的進步,提升人類S)   2014-09-06 10:20:00
來學習的...
作者: Tosca (hi)   2014-09-06 10:22:00
唉 其實我也知道很多現代錄音都是聲部分開錄音不可否認這樣音響效果會更突出 但音樂家是很感冒這做法所以我對這種作法很不以為然 畢竟這不該是"正常"錄音
作者: henrry461 (XD)   2014-09-06 10:28:00
感謝分享!!
作者: yeahbo (MSA-0011[Bst]PLAN303E)   2014-09-06 11:22:00
等等,Tosca堅持了一大串,結果最後又翻過來了? 囧
作者: Dopin (ats.twbbs.org)   2014-09-06 12:43:00
音樂家堅持跟音響要素是分開的 不是每個音樂家都可以這樣玩更不是每個演奏者都有這種實力
作者: Algg (日出時讓悲傷終結)   2014-09-06 12:50:00
這是劉漢盛在音響調聲學介紹的其中一張專輯http://tinyurl.com/kntnhddCD內頁有作曲家如何在錄音室搞這些東西的過程很有趣幾年前呂紀民的台灣歲月留聲跡 論壇跟高傳真都有介紹過
作者: justagame (各種加班)   2014-09-06 12:56:00
不要把應然實然混在一起阿...你不推崇跟沒有是兩回事
作者: Algg (日出時讓悲傷終結)   2014-09-06 12:56:00
人聲.樂器和空間殘響都有各自麥克風捕捉實際錄音室的現況 就分部錄音還滿常見的應用雖然說我沒看到這篇討論的話 還真的不曉得有這麼多學問長知識了www
作者: delaluna ( ̄︶ ̄y)   2014-09-06 13:28:00
卡拉揚1984薩爾茲堡的馬勒九 就是彩排+live剪出來的所以才會那麼乾淨完美還有他的聖桑第三號交響曲 號項就是所謂"分部錄"的例子管風琴在聖母院 柏林愛樂在Philharmonie 最後再合成所以最後結束時 樂團跟管風琴沒有完全match 不知道是刻意的還是"分部錄"難以避免的結果
作者: sevenfeet (引戰不成)   2014-09-06 13:33:00
"分部錄音"跟剪接完全是兩回事 怎會搞在一起?
作者: sinnx (就這樣夏夜晚風吧)   2014-09-06 23:12:00
受教了 謝謝分享
作者: reich3 (月湧大江流)   2014-09-07 00:46:00
古典音樂分部錄,這還能聽嗎? 特例不要當通例~
作者: clop (月餅狗)   2014-09-07 01:48:00
古典音樂分部錄..太扯了...
作者: Dopin (ats.twbbs.org)   2014-09-07 12:19:00
扯不扯是一回事 事實上的狀況往往是另一回事 :p
作者: AncientLich (低能的宅宅)   2014-09-07 22:45:00
現代的電影配樂有時候為了省人頭會分部錄音 這倒是有看過。 但古典音樂是一個整體的藝術 這時候還搞分部有點本末倒置了我是不太相信會有比較有名的指揮願意這樣搞
作者: musicanuda (musicanuda)   2014-09-08 16:47:00
推這篇,長知識!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