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結婚照

作者: aaawei (aaawei)   2012-12-26 19:41:43
如果你結婚 會不會拍結婚照呢?
比起"婚紗照" 我比較喜歡"結婚照"這個說法
它的意思是:因為發生了"結婚"這件值得紀念的事 所以想要拍照留念
就像過生日吃蛋糕會拍照 完成學業會拍畢業照一樣
這是強調攝影裡的紀實性
而"婚紗照"指稱的重點
比較是新人(特別是新娘)以各種姿勢角度展示了漂亮的婚紗
如同網拍的模特兒 既然賣點在千挑萬選的禮服
是否發生了"結婚"這個事實 在婚紗照裡幾乎無須關切
畢竟觀眾根本不在意照片需要去證實被攝者真為一對夫妻
即使是毫無關係的樣板模特兒 我們也分辨不出來
當然 不管是"結婚照"或"婚紗照"
都不是婚姻是否成立的必要條件
就像每個人可以決定以不同的方式過生日
不見得都要吃蛋糕或買禮物
但畢竟生日每年都在發生
多數人結婚卻只有一次 總會希望以慎重地態度面對
於是這個"慎重"裡就隱藏了婚禮業者見縫插針的無限商機
其實 如果雙方都覺得不拍婚紗照一點也不遺憾 自然沒有拍的必要
若只有一方想拍或為求滿足家中高層的希望
那麼拍不拍? 花多少錢拍? 往往會成為當事人的痛苦來源
身為攝影愛好者 拍照留念自然是我表示慎重的方式之一
另一半也想拍 因此第一關很順利的通過
一開始甚至想找認識的朋友來拍或乾脆架了腳架自己拍
但在服裝/妝髮與交通的考量下
最後還是圖方便找了自助婚紗工作室
至少在最核心的攝影上 比較能跟攝影師取得共識
不同的文化傳統裡 孕育了相異的婚禮服裝
一般都是穿上最能代表本國傳統的服飾以示隆重(如日本的和服)
然而台灣在西化與現代化的過程中 已經失去了對傳統服飾的崇尚
現代新人多半習慣以西裝搭配白紗作為主打
少數新娘會拋開歐式晚禮服而選擇祺袍 已經是掙得中國文化裡的最大顏面了
(至於就別提新郎那千篇一律的西裝了)
而氣球/玩偶/字卡/道具等"配料"
更是在婚紗攝影精緻化的過程中發展出的多元選項
是上當或新意 端看新人的感受與價值判斷
關於場景
有人喜歡重返相識地點拍照 因為那具有不可動搖的紀念意義
有人嚮往美麗夢幻的熱門場景 因為看起來浪漫極了
不趁拍婚紗去以後大概也不會特地去一趟
也有人純粹只在攝影棚內簡單拍攝 或許只為了給個交代或也已心滿意足
除了費用考量之外 場景的選擇最能體現新人對結婚照的看法
究竟是人和場景的關聯性重要?
或是自己因置身夢寐以求的美景而心情愉快重要?
還是排除場景意義單純紀錄人像即可?
這是一個的見仁見智的問題
回到照片的紀實性
如何讓新人看起來像自己而不是演員呢?
個人認為"直視鏡頭"是一大重點
如同看電影時 若演員直視鏡頭 會產生面對面的錯覺
這時觀眾無處可躲 必須成為當事人而不再是旁觀者
從而拉近了彼此的關係
同樣的 當我們看到任何一張證件照
也不會感覺到一絲表演的成分
因為證件照被嚴謹的要求真實性到令人乏味的程度了
在結婚照裡 若新人在棚內並肩正襟危坐直視鏡頭
就會給人拍攝"雙人證件照"的感覺
但由於身穿非常正式的服裝 那份隆重感會填補缺乏創意的無聊感
父母輩的結婚照 多半就是這種風格
這也是我最想拍的照片
然而婚紗照為求商業發展 當然不會滿足於此
業者無不使出渾身解數 在服裝道具上花招百出
攝影師也被迫以更編導式的引導技巧設計新動作 吸引顧客目光
而這些動作背後所隱含的
往往是本國文化背景下社會期待新人舉止姿態的最大公約數
為什麼即使表情自然
新人對看或一起凝視遠方這種照片看起來還是有點刻意呢?
因為明明知道鏡頭在那裏 卻要表現出旁若無人的樣子
這件事本身就是一種表演
演技自然的表演 還是表演
跟我們在日常生活裡不經意被拍下的自然有著決定性的差異
何況日常裡按下快門的人多半是認識的親友
婚紗照的攝影師和被攝者通常在此之前都是陌生人
在缺乏情感基礎下 要拍出自然的照片更是難上加難
攝影術問世以來
已經引起無數美學上或哲學上的思辯
而"照片"在"結婚"這個事件裡之所以扮演這麼重要的腳色
恐怕還是在其"再現"與"證據"的特質吧!
至少就我而言 最終能打動我的
還是那些自己看了不會害臊
捕捉到真實情感表露瞬間的照片吧!
作者: Galileolei (那個誰誰誰)   2011-01-03 17:09:00
推 我也想拍那種正襟危坐的婚紗照 很隆重
作者: dreamerlala (夢行者啦啦)   2012-02-26 23:25:00
推一個 心有戚戚焉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