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覽]「生物+科學+藝術」跨領域創作展

作者: fredku (呵呵)   2013-04-17 01:08:22
展覽名稱:THE INCUBATOR – 「生物+科學+藝術」跨領域創作展
展覽時間:2013/04/18-2013/05/05 (WED-SUN 13:00-21:00)
展覽地點:自由人藝術公寓 (台中市五權路594號)
座談會:4/28(日)下午4點
展覽者:Raphael Kim / 長谷川愛 / 林沛瑩 / 張顥馨 / 顧廣毅
臉書活動頁面:http://www.facebook.com/events/126948344118787/
展覽簡介:
Incubator在生物學實驗中是用來培養微生物的控溫室。而Incubator作為展覽名稱
便是要比喻此展覽所要孵育養殖出新興文化的狀態。在生物、科學、藝術等多領域
的雜合之下所形成的作品將會展現出彷彿新物種誕生般的驚奇。而在科幻之下的虛
擬感官卻隱藏了真實的科學價值。
討論的主題內容包含了微生物養殖、超材料(metamaterial)、替代器官重組、變種
生物等等,其所涉及的領域則從生物、醫學、物理等科學領域到視覺藝術和設計領
域。而此展覽所要聚焦的主要是「生物藝術」這個新興學科在二十一世紀所扮演的
角色。
「生物藝術」跳脫了新媒體藝術的範疇,科技技術不只是新媒體藝術的載體,其中
藝術的思維被輸入科學研究領域並影響了科學的發展。除此之外「生物藝術」所延
伸出的倫理議題在這個時代也有其被關注的必要性。這個新興學科除了作為視覺藝
術脈絡中的一個新流派以外,而可能是一種新型態文化的產生。
藝術家介紹:
顧廣毅 Fred Ku
http://www.facebook.com/KuKuangYi.Fred
1985年生於台北,台灣
現就讀於國立陽明大學臨床牙醫學研究所以及實踐大學媒體傳達設計研究所,具有
牙醫師與視覺創作者雙重身分,曾獲2012年台灣美術新貌展-立體創作系列入選。
作品《補綴物的有機擬態》系列,使用牙科材料為創作媒材,將假牙的功能解構,
並從型態上產生變化,從本來單一的器官變成多種生物體造型的擬態。用一種科幻
語彙去表達擺盪在有機與無機、真實與虛擬之間的狀態。
張顥馨 Haohsin Aushin Chang
畢業於台大生命科學系,現就讀北藝大藝跨所。以當代藝術形式,討論當今科學與
社會文化的關係,以及社會對於物質科學之想像,於策展、創作、研究等皆有實踐
。曾參與2009 SIGGRAPH Art Gallery、台北當代藝術中心論壇雙年展,並獲當代
藝術基金會實習補助。
林沛瑩 Pei-Ying Lin
http://peiyinglin.net/
畢業於國立清華大學生命科學系(雙輔系資訊工程與人文社會學系文化研究)與英
國皇家藝術學院設計互動學系 (MA Design Interactions, Royal College of
Art),主要研究的課題在於科學與人類社會的結合以及人類隱藏的慾望可以如何經
由科技的輔助而獲得改善或是造成一個社會文化的變化。主要領域在社會科學議題
或是人類感知的哲學與符號學層面創造新的故事(fiction)。過去大部份經驗為
攝影、互動藝術、新媒體藝術以及生物藝術、設計哲學研究,同時涉獵網頁設計、
程式設計與手機程式設計。主要的興趣則是以生物實驗、戲劇劇場的方式來觀察人
類並且實驗,作為設計的養分來源。
長谷川愛 Ai Hasegawa
http://aihasegawa.info/
愛是個夢想家,喜歡利用藝術與設計來為日常生活提供意想不到的解決方式,也在
解決問題的同時質疑人類對於「生存」的感知。愛畢業於英國皇家藝術學院設計互
動學系及日本情報科学芸術大学院大学電腦動畫學系。她的動畫創作曾在日本國家
電視台播放。十年前搬至英國倫敦,擔任動畫師、角色設計師與插畫家。她同時以
設計師身分參與許多大型公共藝術製作例如Haque Design and Research的作品Sky
、Burble and Evoke。近期作品有《極端環境汽車旅館》系列、《我想要生鯊魚》
以及《共享小孩》。
Raphael Kim
http://www.raphaelkim.tumblr.com
畢業於英國皇家藝術學院設計互動學系。Raphael Kim是生物駭客兼設計師,致力於
從設計與科學的角度尋找微生物在日常生活中的新角色。堅持使用DIY哲學來接觸合
成生物學,Raphael主要專注於探討生物科技的社會與文化意義。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