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淺談精油中文名稱的迷思

作者: h4575587 (小鬍子)   2017-10-24 21:10:04
大家好,我是小鬍子。
一個小小精油進口商的第二代,
在最近接手家業之餘,
順便用進口商的角度,
分享一些較不為人知的資訊與經驗。
來談談有關精油中文名稱的迷思:
精油的中文名稱,我們稱之為「中文俗名」。
現在市面上,一種精油可能有無數種的中文俗名。
以Clary Sage為例,
你搜尋的時候可能找到快樂鼠尾草、南歐丹參、香紫蘇、蓮座鼠尾草、香丹參、麝香丹參、清澈之眼...各種不同名稱。
有時候你搜尋其中一種中文,
會跳出好幾種植物學名。
搜尋其中一種學名,又跳出好幾種中文名。
讓剛開始接觸精油的人滿臉疑惑,到底什麼名稱才是正確的呢?
嚴格來說,這些中文俗名沒有對或錯,差別在於使用頻率的高與低。
且不應該以此來辨識、區分品項的品種。
為何會這樣說呢?
這就要談到命名的方式。
其實中文俗名的命名並不是一個非常嚴謹的過程。
如我父親早期在進口精油時,
市面上還沒有進口的純精油。
多為台灣產的樟腦油、台灣檜木油等等,
除此之外幾乎都是香精。
很多精油未曾在台灣市場上出現過,甚至沒有中文俗名,如:Clary Sage、Vetiver等等。
當時網路也沒這麼方便。
於是他多以化妝品、香料學中的譯名來做中文俗名。
我們的命名多參考自以下幾本書:
1. 現代化妝品學(譯者朱文聰,民國78年出版)
2. 香料(譯者吳國靜,民國77年出版)
3. 基本香料學(譯著歐靜枝,民國77年出版)
https://imgur.com/PmkGXE5
早期常應用於香料、化妝品的精油皆有記載於其中。
像是Vetivert,有岩蘭草、印鬚芒草兩種翻譯,我們選擇了後者作為我們的品項名。
https://imgur.com/74mXjWG
但有些種類沒有收錄在其中,
如Clary Sage、Marjoram 等等。
我們就參考植物音譯、近似種名稱,
並融合自身經驗來命名。
例如:
Clary Sage 當時多產於南歐,
其植物外觀相較於鼠尾草,
更近似於中國的丹參。
我父親便將他命名為南歐丹參。
而Marjoram,
因我們供應商的地區非英語系,
j會發h的音,
故我們音譯為馬荷蘭(英語系翻譯為馬郁蘭)。
這跟Jojoba叫荷荷巴是一樣的道理。
很多時候翻譯會參照產區習慣的發音來翻。
可能有人會好奇,
你最早翻譯,為何市場上不是主要流通這個名字呢?
最主要是行銷上的考量。
在我們商品推出沒多久,
陸續有其他人開始進口。
若他們不自己翻一個名字,
用了別人翻譯的名字,
豈不是屈於他人之下,
間接推崇了別人嗎?
於是,
除了常見的品種,
如薰衣草、鼠尾草等品項之外。
那些不常見的品種在每次各家廠商進口時,
常會另外取一個新名字,
翻譯名稱就五花八門、越來越多。
更甚者會出書,
這就像不同流派,
加強自己的權威地位。(我父親早期也有出,但賣得比較差哈哈)
而為了介紹更多品項,
就必須把這些細分的每種學名都翻上一個新名字。
這些名稱或多或少都有一些根據由來,
但沒有太大的意義,
只是方便我們稱呼而已。
為何稱這些名稱為「中文俗名」?
就只是約定俗成,大家這樣講罷了。
今天假若芳療版有位教主般的人物,
宣布以後要把Clary Sage改稱為鄉民神油。
而信徒板友也跟著這樣叫、跟自己親朋好友傳播,
變成部分人的共識。
那從此鄉民神油也成為了一個受人流傳、「沒有錯」的中文俗名。
區分品項品種,
終究是要看學名與其品種特徵。
爭執這些中文俗名的對錯,
甚至批評他人講的中文俗名「很奇怪」、「那不正確」、「某某老師不是講那個名字」,
是對精油中文命名的方式沒有充分了解,
或吸收了偏頗、不正確的知識。
--------
有問題可以回覆或私信,
有看到的話會盡量回。
如果板友們喜歡這類資訊,
有空我會繼續寫。
作者: touchofgreen (a touch of green)   2017-10-25 13:02:00
推!
作者: smallwinsome (讓我想想...)   2017-10-25 22:58:00
謝分享
作者: thankseafood (感恩師父)   2017-10-26 10:17:00
之前逛專櫃買精油還有"墨角蘭"的譯名,感覺奇妙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