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講] 王增榮談現代建築的發展

作者: hellobinbin (^^)   2014-10-31 14:46:21
白話現代建築 │當今建築發展的前世今生
很快,在西方被稱作「新建築」,並且把有著千年歷史的古典主義,與幾百年的新古典主義
一併革了命的現代主義建築,轉眼也變成有百年歲數的老字號。
今年,由想法最古怪多端的建築師庫哈斯(Rem Koolhaas)策劃之十四屆威尼斯建築雙年
展,出給各國家館的展覽主題就是:「Absorbing Modernity: 1914-2014」(Absorbing
,在此應該作雙關語用,同時有「吸收到的」與「有意思的」現代性之意),庫哈斯似乎
想透過這主題,嘗試對百年來現代建築在世界各地引發之各種狀態進行總檢討。由此可見
,現代建築已經不再單純是近代西方的建築文化運動,其實早就影響全球建築的發展,包
括台灣。
但就Koolhaas提問方式:吸收!我們在建築的領域,究竟吸收了些什麼現代性?又轉化為
什麼樣的「現代」台灣建築?要回答這個問題,或許,我們要先理解什麼是西方的現代(
主義)建築,它的興起、內涵,與轉折。
建築本來出於早先的人類尋求遮風擋雨的需求,也許最早的經驗是山洞,然後變成以構築
所模擬的山洞,再逐漸地,與其他人類所發明的生活工具一樣,變成為群居以後人類社會
的象徵元素,即文化形象,或權力形象。基本上,在過去東、西方的發展都不約而同地依
循長老社會的法則,把各種工具去功能化,轉為誇張其精神性、社會性與權力性的意義!
十九世紀,由於西方面臨獨特的社會發展狀態,因而引發西方認識論方面的反思,並導引
出新認知架構。建築,也在這樣的時代精神下,建立組建新的認識論,而現代主義建築就
是它的成品!
因此,本課程:〈白話現代建築〉,我們將對這個影響深遠之建築論述的內涵、特質,以
及其百年來的演變,作一個精簡的說明,以作為學員們理解當今建築現象的依據。
課程大網:
重組:前現代的建築發展
建置:現代主義建築的內涵與發展
反動:後現代的情緒與判批意義
衍展:新現代主義或下一個主義的前兆?
先知或其他:當代建築的報福音
課程講師:
王增榮老師
國立成功大學建築研究所碩士
現為比格達原創有限公司負責人、策展人
曾任國立台北科技大學建築與都市設計研究所、建築系專任講師及《台灣建築》月刊總編

課程時間:
2014/12/11 - 2015/01/15
週四晚上7-9點
課程費用:
5堂課1600元(學生優惠價1000元)
課程地點:
洪建全基金會 敏隆講堂(北市羅斯福路2段9號12樓,捷運古亭站六號出口)
課程洽詢:
02-23965505-114
www.hfec.org.tw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