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護岸整治顧生態復育 食水嵙溪讓台灣白

作者: CS5566 (⊂(‵・ω・)⊃)   2016-11-28 15:25:59
護岸整治顧生態復育 食水嵙溪讓台灣白魚回來了!
ETtoday 新聞雲 生活中心/綜合報導
乾淨的水源清楚倒映出河邊的景色,魚兒在石頭和水草間悠游自在游來游去,
這是台灣白魚的賴以為生的家園。
全球僅分布在台灣的特有種純淡水魚類「台灣白魚」,
中文學名為「台灣副細鯽」,又稱為「肉魚」、「軟骨溪哥」,
於1908年在日月潭發現,比櫻花鉤吻鮭還要早近10年,
然而1個世紀以來,受到人類濫捕、棲息地破壞、環境污染、外來物種入侵等
種種因素影響,目前估計台灣白魚數量全台不超過2,000尾,
2009年被公告列為珍貴稀有保育類野生動物。
只有台灣才能看到的臺灣白魚,其特徵有身體呈淡黃色,鰭呈橘黃色,
體側為銀白色帶有不明顯之藍紫色縱帶,側線延伸完全達尾鰭基部,腹部為銀白色,
雌魚最初性成熟之全長為5.4公分,雄魚最初性成熟的全長為5.9公分,
繁殖期在3~10月,以5月為最高峰期,喜歡棲息在水質清澈、水草叢茂盛的支流緩流區,
以及水潭的淺水區,主要以水生昆蟲、底棲藻類及有機碎屑為食。
臺灣白魚僅存於南投埔里烏溪流域及臺中新社食水嵙溪,比國寶魚櫻花鉤吻鮭還少,
被列為珍貴稀有的保育類野生動物;
水利局則表示,食水嵙溪已禁漁,民眾捕撈臺灣白魚將依法處以1萬到5萬元罰款。
為了搶救台灣白魚,民國97年,特有生物中心把50隻種魚,
帶到當地的一個生態池進行復育,2年多以來,終於成功繁殖了一、兩千隻台灣白魚。
2009年,農委會將台灣白魚公告為瀕臨絕種保育類野生動物,
2013年食水嵙溪也被公告為封溪護魚河段。
但另一方面,食水嵙溪曾經逢雨必淹,讓當地鄉親苦不堪言,
台中市政府水利局決定辦理「新社區大南里番社嶺橋上游護岸整治工程」時,
特別邀農委會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林務局及農業局等單位協助,
兼顧生態保育及防洪減災。
在施工前,依野生動物保育法申請台灣白魚移置計畫,
由白冷圳水流域發展協會及清華大學生命科學院團隊於104年11月捕撈施工區域內
的臺灣白魚,移至食水嵙溪支流─番仔埤溪旁,由清華大學研究團隊圈養及觀察照顧。
為了讓護岸工程兼顧生態需求,施工採用生態工法塊石護岸,依照牠們的習性,
在溪中設置「魚穴」生物躲藏空間,提供適合魚蝦繁殖的環境。
施工過程中,水利局努力維護工地及鄰近區域環境,減少溪床沖刷及下游污染,
並在今年汛期前完成河道護岸施工,保障防洪安全;
河道整治至適合台灣白魚棲息的樣貌後,
未來也會持續追蹤調查、讓工程對當地保育類野生動物棲息環境的衝擊降到最低。
http://www.ettoday.net/news/20161123/815103.htm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