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惡小報 永垂不朽 (杜念中)

作者: Rough (羅敷)   2011-07-16 10:51:58
2011年 07月16日
媒體鉅子梅鐸在英國捲入空前的政治風暴。從新聞集團旗下單一報紙竊聽失蹤女童的手機
留言,演變成多名警察被收買,然後集團所有報紙都涉嫌以不法手段取得他人隱私,之後
梅鐸與政界高層的密切關係遭到揭露,最後演變成政黨惡鬥。梅鐸試圖滅火,希望以關報
換取核准購買天空電視的股權。結果事與願違,歷史長達168年的《世界新聞報》遭到犧
牲,而梅鐸還是沒買到天空電視,算是賠了夫人又折兵。現在梅鐸還得親自到國會接受質
詢,而且風暴並沒有平息的跡象。
這次痛擊梅鐸集團的主力是《衛報》。《衛報》總編輯親上火線,揭露新聞集團旗下媒體
使用的各種不法手段,和政媒之間錯綜複雜的利益糾葛。英國小報再度成為舉國撻伐的焦
點,自民黨黨魁甚至提出要嚴格規範媒體的主張,但保守黨和工黨又不願甘冒限制言論自
由的大不韙,尤其兩黨與梅鐸都有扯不清楚的關係;下院為此展開辯論,各方唱作皆佳,
既精采,又虛偽,堪稱難得一見的民主大戲。
新聞集團旗下媒體究竟觸犯什麼法律,違反什麼規範,其實都可以接受調查。警察、政客
與媒體的不當利益關係也不難釐清。犯法就判刑,違規就處罰。媒體當然不能高於法律。
此外,就如所有商品,媒體同樣難逃市場考驗。這次揭發醜聞的《衛報》是英國的四家質
報之一,發行量不到30萬份,若加上《泰唔士報》、《每日電訊報》和《獨立報》,總發
行量也不到180萬份,在有6200萬人口的英國,算是相當有限。相對於四家質報,剛剛停
刊的《世界新聞報》每周一次的發行量就高達280萬份。
塑造英國近代文化
19世紀初創辦於曼徹斯特的《衛報》,相當長時間採取中間偏左的編輯政策,也以勞工階
級代言人自居,但勞工階層卻偏好《世界新聞報》、《每日郵報》這些小報。對工人而言
,《衛報》艱深難讀,而《泰唔士報》不但價昂,內容又只限於無趣的國會報導。每天買
報紙不是工人階級負擔得起,《世界新聞報》能以周報形式崛起有其經濟原因。
19世紀上半葉,教育不普及,工人受到剝削,沒時間也沒條件閱讀。早期工人教育靠的是
教會,然而一旦識字,工人抗拒《聖經》,反而去擁抱《世界新聞報》。《世界新聞報》
是活在礦坑和擁擠紡織廠的工人唯一能接觸到外在世界的媒介。透過像《世界新聞報》這
樣的媒體,工人才知道倫敦市況、世界大事、名人怪癖、皇室貴族的淫亂,和他們鄰近地
區的兇殺案。《世界新聞報》豐富了工人階級暗無天日的生活。
《世界新聞報》沒有因為經濟發展、教育普及,還有工人中產階級化而遭淘汰,反而隨著
工人階級向上提升而進入中產階級市場。如果說中產階級讀者都應是質報的讀者,那麼在
工人階級逐漸沒落,社會全面中產階級化的時代,四家質報當不致淪落到年年虧損的地步
。問題出在哪裡?人性、知識、品味、中產階級的背叛,還是極少數菁英份子的傲慢?一
波波對「小報」的譴責聲浪中,始終沒人看到答案。
是的,許多高知識份子看不起小報,但推崇小報的也不乏其人,其中霍布斯邦(Eric
Hobsbawm)、湯姆森(E. P. Thompson),和威廉斯(Raymond Williams)都是大學者。
威廉斯在《漫長的革命》一書中,尤其反對區分嚴肅的媒體和輕薄的媒體,認為小報對英
國近代文化的形成注入豐富的養分。
披頭四後期《Abbey Road》專輯中,有藍儂寫的一首歌,歌詞提到:She’s the kind
of a girl that makes the News of the World。披頭四自幼年起就是《世界新聞報》的
忠實讀者,從中得到許多創作靈感。《世界新聞報》罪不該死,卻被梅鐸一手扼殺。但是
藍儂和披頭四將讓《世界新聞報》永垂不朽!
《GOOGLE地球》
作者為《蘋果日報》社長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