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為什麼人會罹患癌症?癌症醫的真心話點出

作者: sony577 (雙姓:《姓名權》平等!)   2020-08-07 15:57:54
為什麼人會罹患癌症?癌症醫的真心話點出關鍵
2020-08-05 17:11KingNet 國家網路醫藥 作者/中山祐次郎 整輯/黃慧玫
多數我宣告罹患癌症的患者,他們並沒有過著極不健康的生活,雖然偶爾會偷懶但也幾乎
每年都有做健康檢查。那麼,為什麼還會罹癌呢?是遺傳?生活習慣?還是運氣不佳就碰
上了?
事實上,我最常被癌症患者問到的問題都是「為什麼我會得癌症?」這句話中不僅隱含著
對罹癌的怨氣與絕望,也帶有「我平常都很注重健康,到底是哪裡出錯了」的疑惑。就讓
我來回答有關「為什麼人會罹患癌症?」這個問題。
癌症,到底是什麼?
所謂癌症,追根究柢就是基因異常引起的疾病,也就是「遺傳因子受損」。
把人類的身體細分來看,全身上下都可細分到「細胞」這個單位。也就是說,人類的身體
是由細胞構成,舉凡皮膚、眼睛、指甲、心臟、肺臟、肌肉都是由細胞組成。而細胞數量
約多達三十七兆個(早期稱六十兆個,但近年以這說法最為有力)。
每一個細胞裡面就好像是一座城鎮,分布著具有各種機能的組織。有類似發電廠的「粒線
體」、像是港口或是海關的「細胞膜」、宛如區公所地位擁有中樞機能的「細胞核」。而
基因就聚集在細胞核裡。要徹底說明人體基因有點困難。簡單來說,基因序列是由四種化
學物質以各式各樣的順序排列而成,分別為「腺嘌呤(Adenine)、鳥糞嘌呤(Guanine)
、胞嘧啶(Cytosine)、胸腺嘧啶(Thymine)」。這四個專有名詞,我們通常取其英文
拼音的第一個字母「A、G、C、T」來稱呼。這些字母在細胞核裡面像是一篇長篇文章似的
以「ATTGCGCTACG……」的形式排列著。它到底有多長呢?我們若用這四個字母做成一本
書,並將它排列在圖書館,約可以排滿一整層樓,因為它的字母數量多達三十億。
這四個字母的排列順序就構成一幅人體的設計圖。好比電腦是以數字「0、1」的二進法運
作,而人體則是由「A、G、C、T」建構完成。
令人驚訝的是,它們被好好地摺疊起來收納在極為狹小的細胞核裡面。接著,這四個字母
形成的文字列再與數十個字母串聯,就是我們所說的一個基因。目前我們可以推定的是,
有三十億個字母的文字列裡面含有二萬個基因。如果這字母轉換成別的字,或是有字母脫
落,基因就會轉變,有時會轉變成癌細胞,若再繼續增生就會形成惡性腫瘤。
換言之,「所謂癌症,是指基因異常而引起的疾病」。
異常又是指什麼呢?這是非常深奧的話題。舉例來說,有以下的情形:
‧ 癌症基因:打開癌化基因的開關。
‧ 抑制癌症的基因異常:為避免形成癌症而認真工作的基因發生異常,最後導致無法順
利工作形成癌症。
‧ 突發異常:基因失去功能而轉變成其他形式。
‧ 表觀遺傳(epigenetics)的變化:讀取基因這幅設計圖的功能失常。
癌細胞每天都在產生
這裡我將說明一項很重要但與治療沒有直接關係的事實,那就是「人體每天都會產生癌細
胞」。
細胞本是由細胞分裂而來。這時候,基因會被逐字逐句的複製。但它不是像影印機那樣一
次全部複製,而是宛若職人般一邊看著手邊的範本一邊字字句句地抄寫。因為是這樣的作
業方式,偶爾會發生抄寫錯誤的情況,我在前面所提到的「抑制癌症的基因」,就有發現
抄寫錯誤並修正的功能及防禦系統。
但即便如此,也無法停止錯誤的產生。每當細胞增生,就會累積複製失誤與受傷的基因,
其結果就是細胞「癌化」。一旦癌化的細胞增加,便會形成人類肉眼也看得見的腫瘤。事
實上「癌化的細胞」每天都在產生。因此也有這麼一說:每天都有數千個細胞癌化,然後
再被人類的免疫機能擊退。
那麼,基因為什麼會受傷呢?
理由很多,其中之一是「年紀增長」。一聽到年紀的問題,相信很多人都會感到困惑,不
過,年紀增長確實是誘發基因異常的原因。其他如細菌、病毒等的感染也會發生基因異常
,例如,子宮頸癌已確定是因人類乳突病毒而造成的。此外,暴露於放射線之下也會破壞
基因。
前面所說都是事實,接下來則是我的感觸。
當了解人體的構造與機制後,我是這麼認為的:「人類原本就有罹癌的宿命」。或許聽起
來有點哲學,但只要想到我前面提到的「癌症是因為基因異常引起」,就不得不這麼說了

人類史上,癌症是在何時出現的呢?
難道說,人類自古即受癌症之苦嗎?我認為不是。
回顧人類的數千年歷史,癌症並不是死亡的重要原因。癌症竄升為死亡原因的第一位(在
臺灣與日本皆如此),僅僅是數十年之內的事。在此之前,造成人類死亡的是感染症而非
癌症。感染症指的是結核病、霍亂等疾病。直到今天,世界上也還有不少國家的主要死亡
原因為感染症。而在先進國家,由於疫苗、衛生保健等日益進步,感染症受到相當程度的
控制,就不再是死亡的主要原因了。
請看右頁的圖表。這是日本政府所做的人口動態調查中的死因分析,開始調查的時期是從
1899年起。
從圖中可以看出日本自1899到1998年間,占死因前幾名的分別是肺炎、腸胃炎和結核病,
這些都是感染症引起。肺炎是因為細菌或是流行性感冒而引起,而造成曲線高峰的肺炎原
因是「西班牙感冒」,它是當時席捲全世界的流行性感冒。在這個時代,死因的推斷還不
是很成熟,而且仍舊遭受來自感染症的威脅。
1980年代初,癌症(惡性腫瘤)一躍成為死因第一位,這是因為已大幅控制住全國的感染
症,再加上高齡化人口逐年攀升的結果。1980年是我出生的那一年,也不過經過了近40年
,感覺就像是最近才發生的。
本文出處/摘錄自蘋果屋出版《癌症醫師的真心話》
https://health.udn.com/health/story/6014/4744849
作者: loveswazi (ffff)   2020-08-07 17:45:00
其實用業障解釋搞不好更好接受
作者: nnkj (井上吃雞)   2020-08-08 07:12:00
年紀大了 不知什麼原因導致抑癌基因表現變弱
作者: marathons ( 豆娘 囊鼠 蜂鳥 )   2020-08-08 07:14:00
教母在多板被水桶,到處流竄洗文貼簽名檔宣教.
作者: nnkj (井上吃雞)   2020-08-08 15:38:00
更正 本篇不是在說抑癌基因弱化論 而是DNA複製出錯論 那跟端粒的縮短比較有關減少壓力 增進副交感神經表現(丹田呼吸 聽交響樂)降低可體松有利於端粒過度縮短 目前沒有藥物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