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Transformers變形金剛 之轉生術

作者: filmwalker (外面的世界)   2014-07-11 14:38:15
http://mag.udn.com/mag/edu/storypage.jsp?f_ART_ID=523006
聯合報╱文/朱錦華
「賣座公式」是電影業者一直在尋找的「聖杯」(Holy Graill)。百分之百成功的公式
或許沒有,但成功率比較高,還是有的。例如一部電影賣座之後,就一直拍續集。因此,
電影「影集化」,是近代電影界普遍的現象。當然,Hito電影系列《變形金剛》(
Transformers)亦是其中之一。
日美玩具公司合作 全球化產物
《變形金剛》是全球化(Globalization)下的產物。全球化的好處之一,是可以攫取全
球的資源(包括勞動力、文創)為己用,然後再把產品賣到全世界所有地方去(至於壞處
,那就一時三刻說不完了)。《變形金剛》即是日本玩具公司Takara(目前稱為Takara
Tomy)跟美國「孩之寶」(Hasbro)玩具公司合作的結晶。1970年,Takara從「孩之寶」
那裡買下當家產品「戰士阿祖」(Combat Joe)人偶的使用權,再把它改頭換面變成了「
微星小超人」(Microman),並且為它創造了一系列故事,以漫畫形式推出。1982年,「
微星小超人」系列開始加入機器人角色,其中一些機器人已可以簡單的變形為飛行器之類
的交通工具。1980年,Takara推出名為「戴亞克隆」(Diaclone)系列。「戴亞克隆」又
分出了許多小系列,包括了可以變成汽車的「汽車機器人」。
動畫影集變電影 真人版走紅
1984年,「孩之寶」選出「微星小超人」與「戴亞克隆」兩個系列中的部分玩偶商品,以
《變形金剛》的名稱引進美國,並由「漫威」(Marvel Comics)公司出版漫畫,同年,
動畫影集《變形金剛》分別在美、日的電視台播出(共分為四季,1984年播映至1987年,
共98集)。1986年,再推出電影版The Transformers:The Movie(參加演出的聲優之一
,是電影大師奧森威爾斯)。當然,大家最熟悉的,仍是2007年由麥可貝導演、真人版演
出的《變形金剛》。它的最新一集:《變形金剛4:絕跡重生》(Transformers:Age of
Extinction)最近在台灣上映。
汽車、英雄、動作片 全球熱賣
《變形金剛》結合了美國人對汽車的癡迷與對破壞的狂熱、以及日本人「末世英雄」的心
態(美國多數動漫英雄的主要任務是打擊犯罪,但日本的主角最擅長則是拯救人類和地球
)。這類影片主要鎖定青少年觀眾,有強烈的電玩化傾向,由於動作/破壞的場面夠大,
合乎美國電影一貫的「賣座公式」,所以順理成章的在全球各地也大賣。
Optimus Prime
柯博文 拉丁語的「叫我第一名」
話說在《變形金剛》出現前,Transformer這個字是指「變壓器」(是的,就是我們日常
生活中的家電用品「變壓器」)。Trans是英語中很常見的「字首」(Prefix),主要有
兩個意思:一是指「從某地到另一地」,例如Transport(交通)、Transit Visa(過境
簽證)等。另一個意思是指「轉變」,跟它合併產生出來的字非常多,例如Transition(
變遷、過渡)、Translate(翻譯)等。《變形金剛4》副標題是Age of Extinction,直
譯是「滅絕時代」。但中文片名譯成《絕跡重生》,顯然是為了討個吉利吧?順帶一提,
男主角「柯博文」的英文名字Optimus Prime是什麼意思呢?原來Optimus是從拉丁文來滴
!意指「最棒」。Prime(源自拉丁語Primus)則是指「第一」。加起來就是「叫我第一
名」啦!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