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宮崎駿的「零戰」神話

作者: filmwalker (外面的世界)   2013-08-15 00:50:00
http://showbiz.chinatimes.com/showbiz/110511/112013081200001.html
中國時報 陳清泉
由日本動畫大師宮崎駿執導的動畫影片《起風》(The Wind Rises,另譯風起了),7月
在日本上映後,意外引發政治爭議,讓這部埋首五年創作的長篇鉅作更具話題性。
 《起風》有別於宮崎駿之前的虛構作品,以1920年充滿經濟不景氣、疾病、關東大地震
的日本為背景,描述日本航空之父崛越二郎開發零式戰鬥機的過程,以及與里見菜穗子相
遇、相戀的愛情故事。加上導演庵野秀明配音、久石讓創作音樂、以及荒井由實唱主題曲
等電影元素,影片首映兩天,開出約三億台幣的亮麗成績,並入圍第70屆威尼斯影展,預
料將再掀起一波「宮崎駿旋風」。
 根據堀辰雄的《起風》原著小說,以及宮崎駿在模型雜誌《Model Graphix》連載的同
名漫畫拍攝。一如宮崎駿說明拍攝這部動畫片時所說:「這部片並不想以反戰眼光告訴世
人戰爭的殘酷,只是想編寫一個為實現夢想不斷努力的傳記。」就此而言,那些暗示日本
可能走向二戰前的方向和批評宮崎駿想「入侵」政壇的言論,似乎太過於以政治短視,評
斷此片的傳記式風格。
 看過1970年的《突襲珍珠港(虎!虎!虎!)》或是2001年《珍珠港》電影的觀眾,對
影片中日本編號「A6M」零式艦上戰鬥機的空中戰力一定印象深刻,堀越二郎正是這款大
日本帝國海軍從1940年到1945年主力艦戰鬥機的研發設計人。零式艦上戰鬥機在1939年正
式服役,當年是日本皇紀2600年,因此又名「零戰」。二戰期間,從中國戰區到太平洋戰
區都可以見到被盟軍暱稱為「Zeke」的蹤影。
 「零戰」首見中國戰區,陳納德將軍曾把戰機的性能情報呈交羅斯福政府,卻因盟軍將
太平洋戰區視為次要戰區未受重視,等到美日正式交戰,戰爭初期的輕敵加上戰術錯誤,
「零戰」與美軍戰鬥機的擊落比(Kill Ratio)為1:6。「零戰」被視為不可能被擊敗的
無敵戰機,讓西澤廣義、(土反)井三郎、岩本徹三、太田敏夫等飛行員,靠著戰機的優
異性能、扎實的訓練,加上豐富的實戰經驗,得以在歷次戰役中無往不利,塑造所謂的「
零戰神話」。
 之後,美軍新式戰機登場,日本又延緩新一代戰機開發,西太平洋戰局逆轉,「零戰」
因馬里亞那戰役的挫敗,在二戰末期,只能充作「神風特攻隊」的自殺飛機。三菱重工業
與中島飛行機株式會社總計生產10,449架「零戰」,到戰爭結束時僅剩下1,157架。神話
總是有破滅之時,正如明治維新而富國強兵的日本,卻因軍國主義的侵略行徑,幾乎為日
本帶來毀滅性的悲劇,曾經叱吒風雲的「零戰」,最終隨著新一代戰機的研發和二戰結束
走入歷史。
 《起風》所鋪陳的不是宮崎駿的人生,而是藉回溯堀越二郎從單純喜愛航空機的少年,
成長為陷入是否應該製造「零戰」而困惑的設計師為全片衝突主軸。一方面以「零戰」寓
意著對二戰歷史的反省,藉此警惕狂熱民族主義和戰爭的代價;另一方面,《起風》勾起
日本國民對「零戰」神話的想望,卻也凸顯宮崎駿個人身為軍武迷卻崇尚和平主義的矛盾

 堀辰雄《起風》的書名,來自堀越二郎邂逅里見菜穗子時,朗誦法國詩人保羅.瓦勒里
的詩句:「縱有疾風起,人生不言棄」。宮崎駿藉《起風》之名,歌詠堀越二郎奮力不懈
,雖起疾風而不言棄(風立ちぬいざ生きめやも)的人生,以及「零戰」曾經創造的神話

(國立高雄第一科技大學兼任助理教授)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