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新媒體焦慮蔓延 記者陷集體恐慌

作者: UnCue   2015-09-07 23:26:57
今年的7月15號有一則新聞:「因應新媒體蓬勃發展,原中天新聞部總監詹慶齡將調任新媒體事業群內容暨產品處總監」,一個資深主播從TVBS轉戰中天,隨後又從熟悉的新聞部轉戰新媒體,此則新聞不但引起人事問題的討論,其實也點出了目前電視台的普偏現象-「新媒體焦慮症正在迅速蔓延」。
「新媒體」就目前而言就是網路媒體,畢竟在人手一機的時代,現在的人已經不再從客廳的電視、桌上的報紙獲得新聞資訊,相反的,而這群人改從網路獲得新知;因此電視台、紙媒都急於創造另一個網路平台,藉以吸引網路族群,而這正是為何現在所有的媒體都在開創「新媒體」的原因;也就在老闆們都在衝「新媒體」的此時,第一線記者的工作型態也發生重大變化。
以平面記者為例,在質感方面,過去記者撰寫新聞,如同翻譯原則:即「信」、「達」、「雅」,信指的是忠實呈現所欲報導的新聞內容,達指的是要將所欲表達的意識、觀念傳遞到位,雅則簡單,即在文字修辭上不要對閱聽人有不好的學習可能,不過,現在新媒體強調點閱率,「語不驚人死不休的譁眾取寵」變成才是王道!
例如,很久以前的黃義交緋聞案。前省府新聞處長、已婚的黃義交與前聯合報採訪主任周玉蔻、名女人何麗玲傳三角戀情,曝光後還被爆出黃義交稱紅粉知己都為「寶寶」,當時,省長宋楚瑜正訪美,各界期待宋回國後如何處分黃義交,結果宋回國後將黃調非主管職務,聯合晚報報導這則新聞的標題為「輕拍愛將,抖落桃花」,字句優美,切實掌握處分精華,堪稱傑作,如果事件發生在今日,標題很可能是「因為寶寶們 黃義交被宋打臉拔官」,雖然直白卻也粗淺,不復含蓄美感。
除了質感變化,「搶快」也變成記者一大惡夢!「深度與完整」一直是平面較電子的優勢,因為平面記者可以利用相對充裕一點的時候去防堵這些失誤,但在新媒體中主打的「網路即時新聞」卻讓平面記者電子化、也變成在衝Live。像是在記者會現場,以前大家雖然也是邊聽邊打,但總會在記者會後再詢問、確認一些問題,讓內容更趨完整才發稿;但如今,公司主管不斷和別家即時比快,一場記者會電話摳未煞(台語),有時根本來不及校對是否有錯字,就已經被催到快要往生。
此外「衝量」也是即時新聞的惡夢之二,以前紙本可以等到晚間截稿再行出手,後來慢慢的變成一天要發一至兩則,現在已經變成主攻即時。畢竟,即時新聞已經變成公司的金雞母,廣告量最大的都在這裡,所以即時變成戰場,在這裡、稿子永遠不嫌多、新聞是否完整也不要求、題材不限可引起討論最好,尤其主管都會不斷與別家媒體進行「比稿」,催促詢問「怎麼沒有?」、「何時要發?」,所以我曾遇到最誇張的情形是,一場記者會被要求再短發另三則稿子,只因為主管要求「面面俱到」,別人有的我們也補一下!即使這根本不是重點,發了也只有幾百的點閱率。
過去傳統的新聞人,基本課綱是擔任民眾的守門員,將有用處的新聞篩選或者節錄下來,現在的新聞已從綜藝化更進階到「隨手取得化」,但吊詭的是,偏偏新媒體趨勢已漸漸取代傳統媒體的優勢,所以,對於新媒體,我的建議是看看熱鬧,排遣一下無聊時光,邊滑手機、邊笑就好。
文/陳綺貞/2015-09-02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