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taught course 和 research course

作者: eiggurat ((葵利) (謀))   2018-03-18 23:26:36
我們學校MSc taught, MSc by Research, MRes, MPhil都不同,各系所也有差異。本文僅
比較我觀察到的同學生活(taught course)和我自己就讀的經驗(research course)。
授課型碩士每個學期有規劃好的課程以及各課程規定的作業、團隊報告、考試。你會系
統性學習某項領域知識,會和同學們討論作業、準備報告,會有考試等著你準備。
像是乘坐一輛不停歇的火車,朝畢業前進。
研究型碩士沒有規劃的好的課程。根據系所方針,你可能有機會在教授建議下安排去旁聽
某些課程;根據實驗室風氣與人數,你可以有機會跟學長姐一起學習,例如讀書會或每週
心得分享。教授和學長姐就像旅遊中心的服務人員,建議你該怎麼走、發給你旅遊手冊及
傳單,你像是徒步來到新城市的旅人,要自己找尋名為畢業的隱藏景點。
不過你也可能來到語言不通,居民不理你的小鎮。QQ
我的實驗室只有我一個人,除了跟教授meeting,其他時候都是單打獨鬥。還好教授牽線
,獲得相關領域的公司實習,因此有實作計劃可以練習,也定期跟實習公司的計劃人員開
會討論進度內容。
我沒有旁聽課程,教授跟系所沒有積極安排,因此我的學習完全是自己找來的閱讀和線
上課程,幸運的是我的研究領域相關的線上課程蓬勃發達,不幸的是沒有同儕能夠一起討
論。雖然教授能夠給我學習方向的建議,但教授的專長跟我目前研究的東西也有一點差異

比起授課型碩士,他們通常第一、二學期在上課學習,第三學期及暑假撰寫論文;研究型
碩士從一開學就要開始思考論文題目,並且自我規畫如何利用這一年的時間完成論文。也
可以說,跟授課型碩士相比,研究型碩士要自行規劃第一、二學期的學習內容。
我們學校對博士生跟研究型碩士的要求基本上類似,一開始會要求寫研究計畫,然後定期
要繳交研究進度報告。我指導教授把研究型碩士當成一年長度的博士生處理,注重獨
立研究能力的培養。當然,一年新手要能寫出有料的東西,要非常努力。
這個過程中你會培養出一些有用的技能。面對無窮的知識海,你要如何標定及取得對自己
論文有用的學習資源,你要如何拆解這些知識,形成有系統性的學習步驟。當你有一整年
的時間握在手中的時候,你要如何妥善分配時間,如何自律;更進階的是如何提升效率,
在相同的時間內,配合論文題目的需求得到最大的產出。從毫無頭緒到稍微撥開一條前路
,很快又被掩蓋的過程中,你會熬出一股意志面對各種疑惑與迷惘,以及自我檢視再修正
的能力。
我當初是申請到taught course,三、四月的時候與課程主任用skype聊過幾次,他建議我
直接唸research course,並把我引薦給另一位教授。(還是賣掉呢?XD) 因為我本身已有
業界經驗,原本申請上的taught course有幾門課太過基礎,不如放棄這些授課,直接做
論文研究。
回到另一篇版友文章內的問題。
1.這兩種課程畢業證書帶回台灣的差異?
我認為taught course和research course回台灣其實都沒差,就是一個去英國唸一年碩班
拿到文憑回來的人。差別在於當別人問起你唸了一年都學到什麼的時候,授課型的學生和
研究型的學生會說出不一樣的經驗。注意,沒有哪一種課程比較好,單純就是課程結構上
的不同,學生獲得的經驗不同。能力有沒有提升還是回歸到個人對自我的要求。
2.哪一種比較難唸,壓力比較大?
我認為兩者差不多,只不過research course多了一點要求:你有沒有大概的想法知道自
己要做什麼,或想要自己找出一條道路。我認為research course培養出來的研究技能與
工作態度,不僅對繼續攻讀博士有幫助,帶回業界一樣有所助益。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