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2019會計師兩年下車心得

作者: a2311a (haohao)   2019-10-26 23:16:50
一、背景
台北大學會計系畢業,目前剛進四大事務所不久。第一年通過國文、中會、成管、審計、
稅法、高會,第二年通過三法。
附上成績單如下
https://i.imgur.com/9B7OuII.jpg
二、前言
當初決定考試的時候就訂下了兩年內通過的目標,會科當然被排到第一年的名單內,再加
上大四上了系上開的稅務會計,所以決定再加考稅法。因為自己是個沒辦法看函授的人,
所以就決定去上北一的面授,除了比較容易專心之外,也可以當面問老師們問題,是我比
較習慣的上課模式。
因為當初個人的安排,九月才開始上始準備考試,其實後來覺得這個時間挺不錯的,不會
太早結束導致忘光,也不會太晚結束複習不完。但真正開始唸到有感覺是大概隔年的四月
左右,才真的完全定下心找到適合自己的讀書方式。
三、準備方法
因為第一年報考的科目比較多,所以也沒希望衝到很高分,比起一直K某一科讓腦袋麻木
,平日會安排兩科假日安排三到四科的進度,進度是以週為單位去計劃,讓自己有一些緩
衝的時間,不會有當天沒到進度就會影響到隔天的壓力。上課完一定會在兩三天內複習(
很重要),課本後面的習題幾乎都會寫完。大概在六月的時候開始走自己的第一遍總複習
,整理出自己的筆記加上重寫一次講義裡面的申論,第二次總複習以現有的考題為主,一
邊刷模考題一邊更新自己的講義,然後在八月開始每天刷考古題,維持手感。
中會 (測:44/申:32/合:76)
在學校上中會時都只是為了應付考試,實在沒什麼機會搞懂前後的因果關係,但很感謝林
正老師真的把大家當初學者在教,因為有不少單元早忘光,能夠在準備考試時,還能從基
本功開始仔細地講解,對於之後寫題目有很大的幫助,很棒的是能在下課時去問老師問題
,建議如果真的有當下聽不懂的隔壁也不會的真的要馬上問,不然之後碰到還是會卡住。
在最後三個月我把所有講義的申論題都做了一遍,雖然很花時間,但這麼做真的能確切地
確認自己觀念是真的懂了,而不是只懂了某一題,搭配上老師發的複習講義和考卷作筆記
,最後兩個多禮拜每天寫一到兩回考古題,除了練手感也大概了解近幾年的出題方向。
另外也要推林詮老師的中會,真的是把我的所得稅救回來,講解清楚也很好理解,聽著聽
著就解開了卡住的腦袋。
高會(測:38/申:23/合:61)
因為學校剛好也是大四才上高會,準備起來相對比較不緊張一點,只是原本以為會這麼美
好,到了七月的時候又忘了前面…所以真的不能懈怠下來。還好林詮老師的大表只要會了
就很容易上手,面對很多複雜的問題,大表在手難不倒我XD透過表格把很多複雜的題目敘
述規格化再放進表格,這樣下來整個大觀念都是建立在大表上,只需要留意各個條件放進
表格的方式,相對來說是比較好整理及運用在考試上。
成管(測:47/申:42/合:89)
從來沒想過成管可以是這個分數,因為在學時成管完全被我放掉了,當初就是抱著重新來
一次的心態去上林詮老師的課,一開始有點負擔,因為老師挑得題目都不太簡單,有時候
老師會分享一些實務上遇到的成管問題,聽著挺有趣,也更幫助了解講義文字的部分。最
後幾個月有把講義整理成自己的筆記,透過自己的語言去彙整幫助我更了解各單元的觀念
跟互相之間的關係,因為成管除了計算觀念也佔了很大的比重,然後就是猛刷題目,尤其
是選擇題,投資報籌率很高。如果有機會也可以坐到前面的位子,因為不定時的問問題真
的讓人一直很專心。
國文(測:28/申:34/合:62)
國文基本上就是吃老本,大概考前幾天看了兩三年的考古題就上場了,但沒想到選擇還是
可以拿到一定的分數,所以可以相信,過了那麼久以前學過的東西還是不會背棄你的。作
文的話因為平常有在記錄自己的影評或音樂評論,所以就是以這些文筆為基礎去寫的。
審計(測:46/申:29/合:75)
在學校學審計學完還是不知道在幹麻,但上過喆文老師的課後大改觀,順著審計的順序帶
著你慢慢了解,搭配上老師文字加上圖表的筆記,更容易理解講義的內容。很推薦自己再
做一版審計筆記,因為當在整理資料的時候才會發現很多課文看過去不會發現的細節,再
加上審計有很多相似的內容,自己念過一遍之後才會知道哪裡容易搞混,另外很推老師出
的申論題整理,不會讓你盲目地全背公報,而是找出出題機率高的來背(雖然也是不少)當
初我是用錄音的方式在通勤的時候一邊聽一邊看公報背,連排隊時都在聽。
稅法(測:44/申:32/合:76)
我在大學也把稅法放生了,但還好大四有修了稅務會計,算是有一些概念。但張季老師的
筆記真的很強,好看又整齊,不管是申報的順序、時間、限制都能用適合的表格呈現,在
計算的方面,老師會用直式的方式告訴你加減項,這樣之後複習也不怕看不懂。另外要推
老師整理的總複習講義,我把原本講義的重點內容重新整理在那本總複習講義,再搭配上
講義後面大量的題目,基本上不會有什麼問題。
三法(測:42/申:25/合:67)
因為今年只準備這一科,所以把徐瑋超老師和張季老師的課都上過了一遍,各有各的好,
如果能都上過一遍當然是最好。徐瑋超老師的觀念很厲害,因為沒有課本沒有目錄,所以
都是跟著他的筆記走,他的筆記已經融合過其他相關法條的內容,第一次聽可能會覺得有
點跳,但老師在講解申論的時候就會覺得很受用,因為其實有些問題會同時牽涉到不同的
法條。張季老師的上課方式是以講義為主,在講解法條的時候會特別注意文字上的細節,
對於選擇題很有幫助。至於法條和條號的部分建議能還是要背(但太早背還是會忘記)不然
申論題會沒什麼內容。
四、結語
其實當初對於要不要考試猶豫了很久,剛好也想要在大四的生活找個重心,所以還是走上
考試這條路,中途真的N度想要放棄,找不到自己念書的理由,找不到堅持下去的原因,
再加上學校大四的高會,被壓得有點喘不過氣來,所以跑去大玩了三天回來後告訴自己已
經玩過了,就沒理由再羨慕別人在我看書時在玩樂,還寫了張明信片給自己,提醒自己當
初的想法不能後悔了哈哈,之後在中會課本上看了某位前輩的心得分享,瞬間豁然開朗,
那位前輩真的準備得非常認真,相比之下我所遇到的真的不算什麼,結論,找個非常認真
辛苦的範例,對比下去,會發現一切都不算什麼,就有力量走下去了。
感謝北一的老師們和資源。
很感謝我的家人,還有一直以來的戰友們,這段時間沒有你們我一定沒辦法撐下去,謝謝
有你們一起討論問題、謝謝有你們一起抱怨有多辛苦、謝謝有你們一起走在這條路上。
最後想附上一段我很喜歡的韓劇台詞:
給現在生活在這個瞬間的各位
飽含我的真心
願你們奮勇向前
反正今生我們都是
第一次
真心祝大家能夠早日下車!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