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2018會審人員536 (代PO)

作者: conk (conk)   2018-09-28 07:07:07
107高考 107普考
國文 40 國文60
中會 49 成管97.5
法英 64 會計87
會審 58 法英70
財政 53 審計84
成管 88 政會45.5
審計 53
政會 71
平均 60(錄取分數59.00) 平均74(錄取分數69.50)
1.背景
我是大學畢業後進四大事務所工作將近一年,本來只有打算考會計師,在進入事務所後覺
得長時間的工作模式不適合自己,才下定決心離職準備公職,大四的時候是報名北一會計
師面授,離職後是再多買公職的教材,和報名全訓班(財政和中會)的課程。
2.準備方式
中會:
這科我是把林正老師和林銓老師的課都各跟完一遍,尤其是今年IFRS修正的地方。林正老
師會把觀念講的很鉅細靡遺,很多冷門的題目也都不會放過,而林銓老師在每章節開始前
會先整理本章的重點架構,對於之後的解題有很大的幫助。
到1-2月左右的時候發現自己選擇題總是一再錯同樣的題目,決定另外報名全訓班單科的
課程,有額外的一對一助教時間,有很多錯誤觀念我是在這邊才糾正過來,這次考試寫完
選擇題之後就有點昏頭了,所以申論題犯了很多額外的錯誤,考完真的就很想放棄,但是
千萬要堅持到最後!
成管:
我覺得成管的題目很活,只要改幾個字,答案可能就大不同,近期的考試成管都沒有到很
難,把林銓老師上課教的觀念融會貫通,對於解題不會有太大的困難,選擇一定要多練,
很多都會重複出題,觀念一定要真的弄懂,不要背答案。
審計:
上完喆文老師的課,我才真的懂了審計到底在說什麼,從觀念的建立到公報內文都用口語
來講解,不再是公報上生硬的文字,老師也會另外提醒五顆星的重點選擇題和問答題考點
,課本後面的選擇題也是一定要做,有問題的地方儘快搞懂,申論題的部分之前準備會計
師的時候已經背過好幾輪,所以我是拖到六月初才開始背,所以申論的分數也沒有很好看

政會:
這次普考和高考都出了類似的折舊題型,幸好普考考完的時候有在其他網站上看到別人討
論,所以高考的時候也有拿到一些分數。
喆文老師上課的講義整理的很詳細,在新公報出來的時候也另外整理了補充講義,對於每
個分錄的來龍去脈也解釋得很清楚。可以在旁邊用文字註記以便之後的複習!我常常會忘
記這一科的內容,我是會一直去重複看。
會審:
張季老師的筆記重點是很有邏輯的,會整理出許多相關的內容,對於寫申論題時會有很大
的幫助,但是背科不是我的強項,所以我會儘量去理解法條內容,方便之後的背誦。我是
以 預-決-會-審 的順序重複看,申論題一定先要試著去練習,我是一直拖到考試前才試
著去寫,分數也是沒有拉起來。
財政學:
原本在大一修完經濟學就決定不要再碰這類型的科目,相對來說這科真的是很難入門的一
科,同樣的地方讀了三四遍還是不能理解為什麼是這樣,各種圖形和假設都很陌生,真的
靠不斷的練習,讀完課本後,我會另外再抄筆記,課本後面習題一定要練習,觀念懂是一
回事,寫題目又是另一回事。
真正讓我下定決心的科目報名全訓班的科目就是財政學,因為很怕財政學會是讓我考不上
的科目,到後期我居然會計劃把財政學當作我拉分的科目,但是這次考試的時候看到題目
就傻住了,第二題是直接空白沒寫,還是建議多少寫一點,至少還會有些筆墨分。
共同科目:
作文的部分應該是我有史以來拿到最低分了,所以就不分享心得了。
公文是參考青草茶公文,考前多背格式,有拿到基本分。
3.結語
準備考試這一年,大家知道我的決定後都會說一定很辛苦,其實在準備的時候我並沒有這
類的想法,每天固定時間起床吃飯睡覺,累的時候就去和家人說說話或去運動,固定去打
工,雖然犧牲聚會和各節日會覺得很可惜,比起沒日沒夜的工作,我覺得可能還好一點。
我從不覺得我有一個讀會計的腦袋,但看到很多人的上榜心得之後,慢慢相信自己也可以
做到,「當你真心渴望某樣東西時,整個宇宙都會聯合起來幫助你」,過程中可能會質疑
自己的決定,但不能讓這個想法影響太久,想著就這樣努力的念,即使真的沒考上,自己
的會計能力也會變得很好。
最後,千萬不要到最後才放棄!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