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106 第二年上榜 心得

作者: eirine (leng)   2017-10-27 02:13:38
補習師資:
 中會:鄭泓
 高、成會:徐錦華
 審計:羅智成
 稅法:許碧玉
 三法:程律、周律、施敏
大學會計系畢業,目前還在研所。
應試過程:
第一年(105):應試中會、稅法、審計。 稅、審二科及格。
第二年(106):應試國文、中會、高會、成會、三法,五科及格。
我自認自己準備考試的方式並非主流,以下的分享更像是心路歷程,
適合自己的方式需要摸索,最重要的是用對工具和對症下藥。
大學或考試期間都受到板上神人們幫助及解惑,非常感謝。祝版上各位早日上榜!
◆第一年:稅審吃老本XD
 第一年只準備三科是因為稅審記憶還算新,而且印象中因為104年太難,
有猜105會相對容易及格,就把重點放在這兩科。
中會是抱著加減唸唸的心態把比較難的幾章複習,但真的就是加減唸所以…
沒去考國文純粹是因為想繼續抱佛腳念審計而已XD
覺得背科一定要抱佛腳因為投報率很高。
放榜後跟預期一樣及格兩科,所以心情上沒受到影響。
◆第二年:補習+心態調適+戰友+運氣+app工具:
1. 補習:
由於本科已經是會計,對我而言補習班是再取自己所需要的部分,所
以我盡量全部都轉為函授。而且我喜歡快轉聽哈哈~XD
高點這邊老師擷取考試重點的能力我覺得很強。今年的考猜幫助很大。
而且我很多忘記的觀念,高點的這些老師的講解都有讓我重新理解、重新
懂如何計算,是很好的教學與複習工具。
我覺得「自己聽不聽得下去」才是選擇師資最重要的一環,比起推薦誰
我更傾向去實際試聽。所以我只能說最後選的這些老師我都滿喜歡的(尤
其是法科跟徐媽),也很符合我的需要,可以短時間內弄懂我不會的章節。
p.s:筆記:
邊複習我會邊自己做筆記將觀念和題型做歸納收斂。
筆記寫法我沒在管怎樣做筆記比較好之類的,自己看得懂最重要(而且
一年後回來翻還看得懂 ex中會…),我的筆記寫滿了「怎麼弄懂的過程」
的白話文XD看起來很像上課講稿。
另外是我習慣將某大類計算公式所含的科目用直式表示,比較清楚什麼
東西要加/要減,最後會變成什麼。
2. 心態調適:找自己的步調、策略
長期考試找到屬於自己的步調和適合的策略比較好。我自知沒有能力和
相應的準備時間一年全過,所以一開始就設定拆成二至三年。照自己的步
調達成目標更迅速,結果出來也不會影響心情,能更集中準備應試科目。
3. 讀書會戰友:照著進度走而不懈怠的秘訣
我認為這是我得以在今年幸運上榜的最大原因。
真的很感謝讀書會的每個戰友。
暑假加入系上朋友組成的讀書會,主科目為中會與高會,三法和成會偏
自己準備。和讀書會成員一起安排緊密的讀書進度。
這邊分享一下我們運作的方式:
﹡密集度:2~3天meeting一次,每次約2~3小時。
﹡主題:每次討論複數個章節,例:中會:存貨+租賃、高會:避險+非營運
﹡meeting方式:覺得有值得討論的部分就在meeting提出來一起解決或是試
著教大家,互相分享個人獨特解題技巧之類的。
﹡效果:因為大家都想有所貢獻,所以每個人都很認真完成目標進度、準備
能討論的部分。自己沒跟上就再努力XD也是有沒念完的時候,因為
我還有成會和三法的函授沒看完。
﹡P.S.我們常約早上9點開始,可以互相督促彼此早起、更有效率的使用一天
的時間。讀書會大約在八月初完成教材的複習,接著便進入寫(a.)考
古題、(b.)當年七月的國考題目與(c.)高點考猜的密集寫題目循環。
4. 運氣
建議大家只要是有準備的科目就去考,即便準備的不太充足都上場寫。
包不准就剛好遇到你有準備的部分或是人品爆發之類的。
當然最好的還是準備好再去啦,只是有時候真的人算不如天算。
成會和三法我函授來不及看完還是上場考了,但考前我有把補習班給的總複習
講義跟題目寫完,加上自己猜重點下去念(公司法我把前面總章念完直接跳念閉
鎖性公司,其他部分用考古題+法條填補),考前比較著重念的部分剛好有考到,
所以覺得自己真的有幸運到,也還好我最後決定進場考完。
另外是講到爛的運用三上零碎時間,吃飯、睡前、通勤、做瑜伽時也都在看法
條跟重點整理…XD或是跟戰友一起互相考對方,跟戰友一起複習其實會比較有趣
(一點點)。
5. APP
手機:Forest和「潮汐」這兩個app。
電腦:我下載了「SelfControl」這個程式,可以把會分心的網站鎖住,而且
沒有任何方式可以解除…XDDD重開機也不行XD我一弄就是鎖10hrs之類,
讓自己不可以玩電腦orz
◆考前測速模考:
這點非常重要,也很建議大家在考前一定要拿考古題(任何國考都行)模擬考試
情況,限時內寫完,並馬上檢討。
模擬考試可以讓自己習慣在時間壓力下寫題,讓考生在考場上發揮的較符合平常
水準。我考前和讀書會的朋友對會科一同練習了4次。
記得今年上場考中會、高會、成會我都寫到最後一秒還有點發燒XD因為真的來不
及。我模考分數大概都70幾,實際上場就剛好打個折變60幾了,考前模考可以訓練
跟檢視自己現在能力,雖然會有種脫光光的感覺,但是還是必須的一步,在壓力下
哪些章節的東西會空白寫不出來,真的只有模考可以無所遁形。
◆其他:
國文的部分選擇題是吃高中的記憶,但我過去自己念國文的心得是了解並歸納
「作者是怎樣的人、喜歡寫什麼論點的文(文風)」會比較好猜選擇題。
舉個例:
﹡蘇軾稱讚人會怎麼稱讚、貶低人會怎麼貶低之類;或
﹡A作者雖然是甲朝代的人,但他喜歡讚美的風骨性情是乙朝代的,違背甲朝代
主流 etc
這對我而言是一個相對容易「猜題幹真意」的方式,今年我也是用這個方式上場
寫題,今年的古文題雖然很艱澀但我沒有錯太多(5題),因為題幹考的印象中滿多
是熱門作者的冷門文章,但只要對作者的性情或是各朝代的文化觀念背景有了解,
猜測題幹會相對容易抓到方向,再配合選項抓貼近作者習性的較能選到正確選項
(也可以用選項反向推測題幹是什麼意思,若能推的回去的就有可能是正確選項,
但有風險,需多操作幾次)。
整體的準備方式就是找到自己的讀書方式和工具以求效益最大。雖然老套,但其
實還是唸下去就對了,並且適時放鬆心情(我自己是看古裝劇解氣,還把甄O體用
在作文上,作文有不錯的分數XD),調整作息到考試時間才能好好地應考。
以上。
祝各位順利!謝謝過去所有幫助過我的人及版上前人智慧。
作者: WEICoTW (Willie)   2017-10-27 07:00:00
作者: friendegg (☆橘☆)   2017-10-27 09:14:00
作者: cocoman121 (HRM)   2017-10-27 19:38:00
作者: freejp   2017-10-27 23:52:00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