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讀稅務法規的感想

作者: jayfei2000 (Michk99)   2017-09-01 01:41:02
因為考試的需要,
還有學習的需要,
我去年開始去某補習班學稅務法規。
這位老師上課講解以版書作基礎,
我整堂課的時間大概有三分之二在抄版書,
也許我寫字比較慢吧!
來不及寫,
所以我到中間的上課期間以後,
來不及抄的時候,
要用手機去拍照。
張老師上課一定用版書,
她講的話,
我常來不及聽,
時間都用在抄版書上居多。
基本上她的教材跟她的說明是不錯的。
不過如果學習問題是出在整體架構之類,
這種的問題的話,
原因大概是對稅法這種行政法規很陌生,
所以有一個名詞不是叫
「認知」嗎?
認識跟知道的能力比較弱一點,
這種性質的問題反而比較不好解決,
通常都出在一個人對這方面的背景知識了解的比較少,
解決方法之一是要去了解一下行政法學,
此外我發現很多人都有下面這個現象,
這是包括我在內也有的,
因為有一陣子,
我發現我看書看得好像有點不太懂,
然後講不出來哪裡不太懂,
文字和語句的吸收能力太弱,
以上是學生的問題。
不過商學類科的老師語文跟寫作表達能力基本上都不太好,
商業類科的東西其實是屬於應用類科的東西,
如果要很認真的去讀它的時候,
這個人的基礎學科能力必須要不錯才可以,
基礎學科能力不錯的人,
認知能力會比較強,
表達能力也會比較好,
台灣這種後進國家培養出來的人基礎能力都不好,
因為我們台灣什麼都缺乏,
加上又趕不上先進工業國家的發展,
所以在教材方面有考慮到這些現象,
因此我們的教材跟課程設計的時候,
常常是採壓縮式的,
先進國家願意給比較長的時間讓學生學習和發展,
我們台灣早期的課程設計不太鼓勵這樣,
台灣早期是很實用取向的,
我們不會給學生太多時間去鑽研或者認真思考一件事,
馬上就要學,
學了,
馬上就要做事,
馬上做事就是賺錢的意思,
能夠把美金外匯賺進資源缺乏的台灣,
再用美金外匯買石油或其他原料,
維繫台灣的生存,
這個對台灣來講是很重要的事情,
也是最好的事;
當年的加工出口區或者後來的 OEM/ODM 行業在台灣很流行,
就是這原因。
長期有計畫的研究,
發明,
思考艱難的問題,
思考基礎性質的問題,
對台灣來講不實際,
投資多,
報酬不一定看得到,
這種事情不適合台灣作,
比較適合有錢的歐美國家作,
連日本這樣的國家有的時候也不太敢作,
日本的應用研究很強,
可是基礎研究就還好,
因為基礎研究很花錢,
也花時間,
研究成果哪一天會出現,
會有用途,
說不出來。
台灣一直不太鼓勵發展作深刻思考的人,
尤其是早期對文化創意或者是音樂,舞蹈,藝術這種人,
台灣不喜歡培養的,
所以上面這種教材,
在我們的小學跟中學課本裡面不常看到,
外國人其實在語文教學很強調戲劇,
(私底下透露一件事,
外國人的寫作教學課程安排也比我們台灣好,
至少我知道的美國學校,
他們這方面是有強調的,
法國高中生進入大專的會考要考哲學,
這些都表示他們有考慮到學生長遠的培養,
當然這些國家比較富裕,
有本錢去培養也是原因之一。)
戲劇內容很多都是說話,
也就是溝通,
背後更進一步的就是這個人的思考能力,
台灣不喜歡推廣這個東西,
現在都還看的到這個影子,
因為這種東西不好賺錢,
開工廠製造產品來銷售這個方式,
對於台灣的人是認為比較實在的生存方式。
其實美國這種人也一堆,
全世界都是這樣,
川普當選總統也跟這樣的人在美國很多是有關係的。
話說回來,
有的時候這種「實用」的事情做太多,
就會變成一種麻煩。
對於「人オ」,
如果不是很要求,
就是說大學讀畢業,
然後就做事,
也不要求做得多好多好,
就做得可以混口飯吃,
那這個是可以的,
也就是所謂的差不多先生,
台灣早期是不鼓勵作精密產品的 ,
就算精密產品做得出來,
也沒人買,
我的一位退休的老闆跟我很強調這件事情,
雖然工廠製造的產品是很精緻的,
都是幫歐洲有名的品牌做一流的代工產品,
代工可以,
可是自己做出來賣,
不可以。
老闆心裡面的話,
真的是這樣。
回到競爭劇烈的今天來說,
基礎學科的養成,
譬如說國英數理化,
都不能太弱。
光是國語文一科,
就要看一下文法跟修辭學,
實用一點的取向的時候,
課文都還要唸一些論說文,
記敍文性質的東西,
文言文教材的問題在這邊先放下不談,
台灣的國語文教材有進步,
但是進步的不是很多,
像我自己就有買國語的文法書跟修辭學書籍來參考,
現在有些老師跟出版社注意到這個問題,
所以這類書籍在市場上容易找,
在博客來上面是很容易找到的,
但是我買的這些書都不是中小學的課本,
這些書都是被當作有興趣並且要進一步研習的人,
作課外補充讀物的。
如果將來作有關法規這一塊,
很多時候還是要有一個不錯的寫作能力,
語言表達能力也很重要,
長期計畫性的思考也有機會在這些地方出現,
因為都要跟政府,同業或相關產業 做「交涉」。
短期,中期跟長期的思考跟作業都會互相交叉運用。
有點抱歉,
這些都跟會計學的學習,
好像要直接有關係,
一下是談不上的,
耽誤大家時間,
不好意思。
......
......
補充說明一下。
以下書籍對於科學的東西學習都很有幫助,
不管是人文科學,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
只要是科學的東西都可以從下列的書中尋找到學習方法。
寫書的這位教授的維基百科解說 :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6%B3%A2%E5%88%A9%E4%BA%9E%C2%B7%E5%93%B2%E7%88
%BE%E5%90%89?wprov=sfla1
......
......
以下書籍都有中文翻譯本在市面上,
不難找到。
《怎樣解題》(How to Solve It)
《數學與猜想》(Mathematics and plausible reasoning)
《數學發現》(Mathematical discovery)
作者: jordan00497 (pele)   2017-09-01 18:58:00
所以你想去補習班學思考?教你思考應該是大學校園教授的事補習班負責讓你短時間通過考試
作者: jayfei2000 (Michk99)   2017-09-01 21:31:00
其實會教的老師不管在哪種機構都有辦法帶一些思考的,詮詮講的某一些話就有理論思考的性質。張季如果問她的話,其實她也知道背後的道理。就算是在大學任教的老師在大學的課堂之中,也不一定講得出思考的方式以及思考的方向。張文忠這方面也很厲害,基本上大學性質的東西,幾乎不管在哪一個科系,都很強調抽象性思考,出題的方式以及解答的內容都要往這個方面做,才是一個有水準的表現,其實會計這幾年考試有一些問答題,如果沒有做過抽象性思考的話,這個答案會回答的很難看。計算題有一次,詮詮算過一個題目,出題的老師不曉得是不是在學校有看人家 採用某種特殊的計算公式去計算題目,結果把題目的資料做了一些改變,特殊計算公式在那個地方會找不到資料計算。要解決那個問題只有從頭把課本看一邊,然後配合題目的出題方式 好好的想過,好好的想過這種題目是怎麼問法的,才有辦法解決。詮詮有特別提出這種現象。其實在別的ptt版上,探討學習方式及考試方法的討論群之中,也有人講到過這件事情,有一個考上研究所的先進吧。他就會在裡面講說補習班化的思考,用多了可能不太好。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