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會計師看時事/營運持續管理 強化應變力

作者: conk (conk)   2016-09-18 15:58:01
  亞特蘭大一場停電,達美航空部分重要系統和網路設備未
切換到備用系統,衝擊達美電腦系統及全球各地營運,以致於
約千個航班取消,近三千個航班延誤,使達美航空蒙受鉅額損
失。此事凸顯該公司電腦系統的脆弱,也重創公司聲譽。
  日前,台灣也有航空公司罷工導致多班航班取消,許多旅
遊團及旅客受影響無法出境或滯留國外,對旅遊業及航空公司
影響甚巨。
  上述事件,從國家及企業風險管理角度來看,應認真思考
是否做好「營運持續管理」(Business Continuity Management
,簡稱BCM)及危機處理。
  營運持續管理(BCM)是當組織萬一發生事故或災害時,急
難狀況下仍能確保持續運作;藉由實施營運持續管理作業及營
運持續計畫,將事故或災害或管理缺失發生時所帶來的衝擊和
中斷時間降至最低。
  企業可能面臨營運中斷的風險相當複雜且多樣,常見的不
良後果包括:市場占有率喪失、營運成本增加、喪失營運及環
境控制能力,更嚴重者可能涉及違反法律、法規或標準等,甚
至於違反道德責任、信譽,讓形象嚴重受創 。
  國外科技大廠早已要求台灣代工廠商應建置BCM,因此,
BCM已成為台灣科技產業向客戶證明其風險管理能力,以及維繫
客戶關係的最基本要求,進而透過完善的建置增加競爭優勢。
  另外,許多在高風險環境下營運的企業,如金融服務業、
電信、交通及公共事業,其服務中斷會影響大多數民眾的權益
,對於BCM應更加重視。面對全球競爭壓力,企業勢必也需以
通過BCM國際認證來證明其營運持續能力。
  惟大多數的組織,包括政府單位及上市櫃的公司多半未能
完整建置BCM,只是零星的由資訊部門負責系統備援及回復計
畫,環安衛單位負責災害應變計畫,通常未能全公司整體考量
。而所準備的緊急應變計畫,也多僅針對災害發生時,為確保
人員生命及公司財產安全的處理措施,很少針對各項業務中斷
後,應執行復原業務流程工作項目進行詳細規畫,或者整體計
畫未臻健全;就算有計畫往往也未完整演習應變計畫。
  事實上,依照BCM的國際標準,除了人員安全及資訊科技的
支援外,尚包括服務水準規畫、危機溝通、供應商及廠商管理
等等,而供應商管理是最常被忽略的。
  董事會除應與企業經營高層充分討論重大突發事件對公司
的影響及因應之道外,另應指派專責單位確保企業在遭遇所有
可預期的風險事件時,都已做好萬全準備,並建立所有員工的
風險處置能力,建置明確的應變規範及計畫,並持續透過演練
加以落實。如此建立組織應變力,使其得以有效應對中斷事件
,進而保護公司、股東、客戶、商譽及品牌。
  無論電腦當機或罷工,雖然發生機率低,但影響層面大,
且多半為意料之外爆發致反應時間有限。危機處理是以最迅速
確實的方式處理危機,讓組織化險為夷。
  重點工作包括於危機發生前加以偵測、預防,並展開相關
準備、監控、因應及危機處理評估作業,進行危機情境模擬演
練等,都是董事會應監督經營團隊強化的危機處理項目,才能
確保組織永續經營。
(作者是勤業眾信風險管理諮詢公司董事長、
中華民國企業經理協進會副理事長)
來源:
2016-09-16 03:58 經濟日報 陳清祥
http://udn.com/news/story/7244/1964379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