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聞] 哭不出來-「主打劉」發功

作者: Yelnats28 (live)   2016-05-06 11:01:19
【關鍵評論網】2016-01-18
 http://www.thenewslens.com/post/270834/
 打造出張惠妹〈哭不出來〉的 「雙劉」黃金組合,
 如何成為無數歌手專輯大賣的保證?
(原標題:哭不出來-「主打劉」發功)
 http://musttaiwanorg.blogspot.tw/2016/01/blog-post.html
90年代台灣唱片圈由劉志宏作曲、劉思銘作詞的歌曲有「主打劉」的封號,是無數歌手專
輯大賣的品質保證,劉志宏直言以「商品概念」而非藝術品寫歌,劉思銘有「兩階段寫歌
程式」,從「本心創作 」出發,確定演唱歌手後啟動「市場機能」模式,張惠妹的〈哭
不出來〉就是成功範例之一。
當年白金錄音室是台灣唱片界重要的錄製工廠與交流聯誼廳,正為張惠妹籌備第二張專輯
的製作人馬玉芬在此當面向「主打雙劉」邀歌,劉志宏說:「歌曲交給製作人時,詞曲都
已經完成,由於音域寬廣,能夠演唱的歌手並不多,沒想到張惠妹的詮釋造成轟動,宛如
台灣的惠妮休斯頓。」
「這首歌是先有歌詞,當時因為喜歡村上春樹,決定用獨特的『村上』式語法,寫一首向
村上春樹致意的歌曲,才出現『才知道那都是真的,愛是真實存在,晴的天,雨的夜,平
常的語言』句子完全打散、倒裝的歌詞。」劉思銘回憶。
「由於當年歌壇充滿了偶像歌曲,為了考量非實力派唱將的音域,以及在KTV人人都能演
唱,大多數歌曲的音域高低都不會超過10度、11度,但是我想寫一首格局大一點的情歌,
有別於一般拘泥於小小悲傷的作品,於是找劉志宏商量,來做一首大器一點的情歌。」劉
思銘仍記得最初的概念。副歌「我想哭但是哭不出來」就是劉思銘回歸「市場機能」下的
標題。
「主打雙劉」的產量並不多,劉思銘說:「馬玉芬向我們邀歌時,我對張惠妹的印象就是
張雨生剛幫她做了張專輯,她是一個會唱歌,而且穿透力明顯的女歌手,以我們手邊的作
品檢視,找出最適合的一首。」
早期劉志宏也寫歌詞,在熟悉流行音樂市場的運作後,才和劉思銘進入了詞曲分工合作的
模式,他認為輔大哲學系畢業的劉思銘,無論文字或市場行銷的養分都非常充足,兩人從
國中同班同學開始培養的默契,觀念十分容易溝通,並且隨時觀察生活與流行的脈動。
像是為周華健所寫的〈其實不想走〉就是看了現場演唱會之後,周華健與歌迷之間不散的
熱情所寫的作品;陶晶瑩的〈姐姐妹妹站起來〉則是確定演唱歌手之後,「在詞句語法上
加入特殊的陶式元素。」劉思銘強調。
「創作者必須具備進入角色思考的能力。」劉思銘認為:「你必須有觀察力與好奇心,能
夠站在好幾個角色的不同角度說話,創作的源起是『本心』,但是投入唱片市場就必須有
聲音、語氣、群眾感受等多種角度的通盤考量,流行音樂是一個世代的價值觀。」
劉志宏也覺得:「一首好的流行音樂作品,不只要有好的詞曲創作,更需要有好的歌手、
編曲、製作人、發行公司、時代背景以及聽眾,流行音樂之所以為流行音樂,就是從發想
端到接受端都達到相互高度的共鳴,這首歌在當時能夠符合眾多條件,真的非常難得。」
對於當今的台灣流行音樂市場,「主打雙劉」不約而同認為:「產生很大的斷層」,劉思
銘更進一步分析:「唱片公司謀生的方法變成演唱會,單純的音樂消費族群已經不存在,
再也沒有人反複聆聽一捲卡帶、一張CD,將歌曲與自己的生命記憶融合在一起,流行音樂
變成手機下載等消費尾端,像是食用即棄,CD不再是家裡重要的東西,它依然是商品?還
是變成紀念品?」
「主打劉」發功,洞悉世情。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