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雷] 安妮華達最後一堂課

作者: solemnity (我相信)   2019-07-17 22:36:52
安妮華達最後一堂課(Varda by Agnes)
 
整部電影像是安妮華達的座談會紀實,漫談她的藝術創作。這樣介紹聽起來很無聊,但其
實內容豐富又有趣,即使我沒看過她的任何一部片,還是覺得相當享受;主要原因在於這
位電影大師對於藝術創作始終抱持熱情,而且永遠抱持著好奇、關懷的心看待這個世界。
安妮華達一會兒在劇院改建的演講廳裡闡述靈感來源,一會兒到過去拍攝地點和當初合作
的演員回憶拍攝過程,之後又帶領觀眾探訪各個裝置藝術的精妙,或讓觀眾跟著她一邊旅
行一邊創作;雖然沒有明顯的脈絡,但整體而言並不感到雜亂,反而相當享受。
 
「靈感」、「創作」、「分享」是安妮華達拍攝電影的三大要件。她的靈感源源不絕、俯
拾即是,從歷史名畫到牆面藝術,從影視明星到市井小民;動物、植物或物品都可以成為
深刻的題材。她的創作媒材多元,包括平面攝影、劇情片、紀錄片、裝置藝術,以及不同
媒材的相互結合;她的創作手法嶄新而多變,50多年前就大玩同步時間(五點到七點的克
萊歐),開始從事裝置藝術後更加揮灑自如,甚至可以在旅行中隨心所致創作藝術(最酷
的旅伴)。她的分享無遠弗屆,可以讓孩童看完後忍不住看第二次,也可以越洋感動世界
各地使用不同語言的觀眾們。
 
電影當中許多作品都令人印象深刻,包含拯救猶太人的義人們(真實與戲劇的並排呈現)
、藉由憤怒支撐人生的流浪女子(不講緣由,全然關注在行為表現)、島上寡婦(觀眾在
同一個場合聆聽不同故事)、膠捲屋(廢棄物再生的完美範例)。
 
另外我也很愛這部電影中,安妮華達對於生老病死的詮釋:
 
生—拍攝撿拾者紀錄片時發現的心形馬鈴薯,讓它盡情發芽後意外成為生機萌發的裝置藝
術。
 
老—「朋友想到自己要40歲了感覺很驚恐,我說40歲怎麼了嗎?然後就開始拍以她為主題
的電影。」「快80歲的時候急著要拍電影,到了90歲了反而覺得這也沒什麼。」
 
病—年老後出現視力問題,她和「最酷的旅伴」JR便找了一群人拿著字母排出視力表,安
妮華達還要下面幾排的字母上下晃動,代表她的視力狀況,非常有趣。
 
死—安妮華達面對死亡也顯得豁達。劇終的淡出看似突兀,但從字幕刻意移至開頭便知道
是刻意為之。作為安妮華達的告別人生之作,我就借用劇中小男孩看完裝置藝術後的發言
,想當作自己的感想吧:「墳墓通常應該讓人感到悲傷,但我看完卻並不感到悲傷。」能
在人生最後一哩路仍然傳遞著藝術理念,我想對於安妮華達來說應該是幸福的吧。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