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GOOGLE必修的圖表簡報術》

作者: notebookpage (我找到接班人了)   2020-02-16 14:38:35
圖文並茂版本:https://notebookpage1005.blogspot.com/2020/02/excelgoogle.html?m=1
資料視覺化已經是現階段資料分析不可或缺的技能,大部分人想到的是目前流行的Tabuleau

Power BI,但現實是並非所有地方都有這些軟體,如果僅能用EXCEL,資料視覺化到底能做
到何種程度呢?
最近讀了本關於EXCEL做資料視覺化的好書《Google必修的圖表簡報術》(原文: Storytelli
ng with Data),重新省思,其實資料視覺化不需要太多複雜的技巧、炫目的圖表,回歸初
衷,我們只是要說一個好故事讓人買單。我認為這本書最值得參考的地方,在於把很多概念
具體化,並附上「修改前」、「修改後」圖表比較,讓讀者可以思考修改的邏輯。以下簡單
整理我在這本書裡面獲益最多的重點。
1. 認清故事重點與聽眾背景
這應該是個簡報技巧中教到爛到不行的廢話,套用到資料視覺化,這也一樣是重要到不能再
重要的重點,原因是資料視覺化的本質其實跟簡報一樣,都是想要說個好故事,既然要說故
事,當然要先認清楚故事主軸。「讀資料」是一件違反大腦的事情,我們將資料轉換成圖表
,就是為了要降低大腦負擔,讓人更好一腳踏進這批資料想要說的故事,所以不論是發想要
用何種形式將資料轉換成圖表,以及如何簡化圖表達到更好的閱讀效果,首先都是必須認清
這個故事的重點。
書中提供了實用的自我檢視清單:
(1)這個故事需要怎樣的背景才能理解?
(2)誰是主要聽眾,他們偏好如何? 可能會有那些偏見影響他們接受我們的論點?
(3)哪些資料可以加強論點?聽眾熟悉這些資料嗎?
(4)如果時間有限,哪些資訊是觀眾必須優先知道的?哪些是必須強調的?
(5)想像一下這場報告成功的結果會是如何?
認清聽眾偏好、釐清故事重點並且精煉故事內容,聽起來或許老生常談,卻是溝通的關鍵,
不論是資料溝通還是簡報溝通,重點是將我們的觀點透過不同方式傳達給聽眾,在人的記憶
有限之下,如何增強資料記憶點達到溝通最好效果,都必須靠精煉內容,直接了當傳達最重
要的資訊。
2.選擇正確的圖表
釐清故事內容之後,必須為想表達的資料選擇正確圖表,然而這麼多圖表,該如何選擇? 每
種圖表有他是適合的應用場景,重要的是清楚自己想運用這批資料說出的故事,然後再做適
合的選擇,以下列出書中提到的一些圖表適用場景。
(1) 呈現有時間變化趨勢:線圖
呈現時間內畫如一年內每個月變化、一個月內每天變化趨勢適合用線圖,線圖須注意X軸的
單位比需一致,例如以月分呈現的話,就必須呈現1月、2月、3月...,若突然變成1月、2月
、5月會增加閱讀難度。若想呈現一段時間的「範圍」,例如某數值在一年內每月的最大最
小值變化,也適合以線圖呈現。
(2) 呈現兩個時間點的變化趨勢: 斜線圖
如果呈現變化趨勢只侷限與兩個特定時間點(如從2015到2016年),可以使用斜線圖。斜線圖
利用斜率,讓兩個時間點的變化趨勢一眼就讓人看清楚,這適合分類項目稍多的比較,也可
以用顏色的對比將想要強調變化的分類明顯的標示出來。因為斜線圖設計需花費較久時間,
作者有提供斜線圖的EXCEL範本。
(3) 呈現類別比較: 直方圖
直方圖雖然簡單,但因為我們眼睛很容易讀取,所以是非常好用的圖表。作者提到我們使用
直方圖應該避免誤導,直方圖的X軸要從0開始,才不會放大兩種類別的差距。另一個我從沒
注意到的重點是,直方圖的資料標籤要放在直方圖顏色裡面,若放在直方圖顏色外,也會影
響讀者對兩個類別長度的比較判斷。直方圖類別的順序也很重要,因為讀者的眼睛是從左到
右看,所以建議將最重要的類別放在左邊,才能強調重點。
(4) 避免使用圓餅圖
作者的觀點是任何形式(不論3D或非3D)的圓餅圖都應避免,因為人的眼睛無法透過圓餅圖,
一眼看出各類別的差異,到底34%比較大、還是30%比較大? 圓餅設計看不出來,不如用水平
直方圖取代,水平直方圖開始跟結束都有基準點,對於比較大小較容易。
(5) 避免使用雙Y軸共用
有時候我們想在同一張圖表呈現兩組資料,就會使用雙Y軸共用,例如同時呈現營收和利潤
,同時用直方圖和線圖表示並且共用Y軸,但作者指出這會讓我們的讀者花更多時間才能搞
懂雙軸的意義。替代方案是不要顯示Y軸的單位,直接顯示數字; 或者是將兩組資料的Y軸分
開來呈現,讓讀者能更快一目了然。
3.簡化資料大掃除(Decluttering)
減少視覺負擔可以讓聽眾在無意識的情況下更容易深入故事主題,但該如何減少視覺負擔?
作者引用了格式塔(Gestalt Principle of Visual Perception) 原則解釋,根據「相近」
「相似」「封閉」「連續」原則,只要物品是在位置上相近,或是形體/顏色相近,或是在
被圈選在某個區塊內,或感覺有連續趨勢,看的人會自然而然視為同一個群組(group),白
話來說就是人的眼睛會「腦補」,只要一點點暗示,大腦就會自己把他想成一個群組。
所以我們可以依據此為EXCEL圖做「瘦身」,例如EXCEL圖形外的框線可以去掉,因為封閉原
則會讓我們將右邊的圖視為完整的圖。
我們還可以根據以上原則,思考有哪些「圖表雜質」可以去除? 像是圖表內的橫線、資料
標示點...,如果圖例可以在相對應的線旁,顏色又相同,又可以節省對應的力氣。這些資
料雜質,就像是衣櫃裡不穿的衣服,原本覺得丟棄可惜,但其實不斷佔住看圖者的視覺空間
,如果把他拿掉,就會瞬間感受大掃除後的清爽,而觀看資料圖表者也因為理解容易了,更
願意往後聽這個故事。下圖就是左者把左邊資料雜質大掃除的成果,去除框線、資料標籤、
並調整X&Y軸刻度呈現方式和圖例顏色,圖表更簡單閱讀。
4.幫資料畫重點
說故事的最終目的是希望這個故事的重點深入人心,也就是讓人有「記憶點」,問題是人類
記憶短暫,很多事情稍縱即忘,尤其當資訊過載時更不容易記憶。即使圖表已經經過簡化大
掃除,還是需要一點時間理解重點在哪裡,所以我們需要顯著標示(Preventative Attribut
es),就是在一片資料海中幫我們的觀眾畫重點!畫重點除了幫助短期記憶以外,更希望能
夠在一目了然之下幫助觀眾可以跟以前的記憶做連結,更甚者進入長期記憶。
如何才是有效率的畫重點方式? 透過使用文字階層,標題與內文大小有區隔就可以做出最簡
單的文字階層,用大小先讓觀眾區別哪些是先看的重點。還可以使用顏色區別,大原則是用
顏色標示出故事的主軸,但必須注意顏色不能太多或太刺眼到無法關注重點,如果需要呈現
的顏色過多,可以考慮用漸層方式展現資料(Excel設定格式化功能/色階); 最後是利用位置
,通常人的視覺瀏覽東西呈現Z字形,先左上再慢慢往右下移動,所以可以依據重要性擺放
資訊,並且適度利用置中功能增加閱讀方便性。
5.總結反思: 想法先行,技巧跟上
回想起這幾年的資料視覺化學習,最大的心得應該是「要能夠快速因應不同需求」,如果站
在聽眾的立場,最直接有效的確實如本書所講─去除資料圖表雜質、越簡單越好,然而由於
需求的不同,有時候不一定能以一招應萬變。本書強調的是簡化圖表,但我認為複雜圖表也
有需要的場景,純粹是看需求。
即使如此,這本書仍是一次收穫良多的閱讀,資料視覺化的方法甚多,但重點是要「視覺化
什麼」? 唯有先釐清自己的故事重點,才有辦法簡化資料、為聽眾畫重點。 書中的簡化技
巧提供我們在做視覺化實用工具庫,不論是簡單或複雜圖表,只要多下些心思思考呈現方式
,不一定要複雜的視覺化工具軟體,都可以說一個好故事。
我也非常喜歡本書圖表的呈現方式,正如作者自己所言: 「簡潔有力」,重點明確又賞心悅
目的圖表,讓人忍不住想讀下去,如果有興趣看這本書人我推薦英文版本,圖表跟說明都更
原汁原味,在欣賞作者圖表的同時,也可以跟著作者思路,想想看如何對自己的資料圖表做
「大掃除」。
5.延伸閱讀書單
這本書同時也提供許多延伸閱讀學習書單,以下列出原文與中譯版本供參考,也希望之後可
以拜讀這些大作,並且再寫心得囉!
(1) The Visual Display of Quantitative Information (by Edward Tufte)
耶魯大學統計學家經典著作,提供大量圖表,該書提到必須要簡化一切非資料相關的篇幅

(2) Show Me the Numbers(by Stephen Few)
除了圖表視覺化外,本書有特別推薦該書是有關「表格」視覺化建議實用。
(3) Resonate(by Nancy Duarte)
中文版本: 視覺溝通法則:科技、趨勢與藝術大師的簡報創意學
作者多次提到Resonate用說故事方式強化聽眾記憶,字裡行間非常多概念引自此書,值得一
讀。
(4)The Visual Misscellaneum: A colorful guide to the world's most Consequential
Trivia (by McCandless David)
這本書展示了顏色在不同文化也有不同含意,運用顏色也要注意文化意義。
(5) Beyond Bullet Points (by Cliff Atkinson)
中文版本: 跳脫框架,用視覺說故事,以小搏大的逆轉簡報術
以「說故事」方式要如何做簡報? 書中提供簡單的故事框架。
書寫觀點:https://notebookpage1005.blogspot.com/?m=1
作者: YCR (每個人的心裡都有)   2020-02-18 01:49:00
幫推
作者: sheepsevil (sheeps)   2020-02-18 19:53:00
作者: miyabi82123 (MIYABI)   2020-02-18 22:53:00
謝謝
作者: wuhoho (不是我在說)   2020-02-20 23:28:00
推 感謝分享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