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認為到底誰退讓較多,要客觀的從2018川普上任開始看到現在,
因為其實這次只是第一任關稅戰的延續,只是這次火燒得更旺而已。
這是我請AI做的表:
簡單分析:
A.退讓評估關稅降幅:
- 美國:從145%降至30%(降115個百分點),但30%仍遠高於貿易戰前(3%)
或初期(10-12%)。
- 中國:從125%降至10%(降115個百分點),接近貿易戰前水平(8%),
對美國出口商讓利更大。
B.經濟壓力:
中國對美出口(5000-6000億美元/年)遠大於美國對華出口
(1500-2000億美元/年),145%關稅對中國經濟衝擊更大。
C.談判讓步:
- 中國:2020年承諾購買2000億美元美國商品(僅完成58%),
2025年同意討論芬太尼議題並接受磋商機制。
- 美國:僅調整關稅幅度,未開放市場或取消芯片等限制,結構性讓步較少。
結論:
其實從2018開始看到現在,中國在關稅上的退讓幅度還是相對於美國退讓的多,
這客觀來講是肯定的,不管你是政治立場上親中親美派,看客觀數據不會騙人。
當然要怎麼解讀這樣的數據就見仁見智了。
但是同樣的,目前兩邊互相掐住的限制出口的部分都沒談,因此影響還有在繼續。
90天之後會怎麼發展又是一團問號了。但簡單來說,目前肯定對股市是利多,
畢竟台灣還有很多大型的廠商都是台灣接單大陸工廠出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