閻紀宇專欄:從血肉磨坊到和平殿堂 一戰凡爾登戰役百年祭
http://www.storm.mg/article/124597
美國總統歐巴馬5月27日造訪日本廣島,回顧71年前在日本冉冉升起的那兩朵蕈狀雲,也
留下「第一位踏上原爆地的在任美國總統」歷史身影。3天之後,另一場緬讓大戰亡靈的
儀式在歐洲大陸登場,不像廣島和平紀念公園那麼舉世矚目,但意義依然深遠。
看過科幻片《明日邊界》(Edge of Tomorrow)嗎?女主角弗拉塔斯基(Rita Vrataski
)被稱為「凡爾登天使」(Angel of Verdun),因為她在人類與外星生物「擬態」(
Mimics)的惡戰中,率領同袍在法國東北部的凡爾登(Verdun)拿下第一場勝利。
「凡爾登」的確是殘酷戰爭的代名詞。從科幻回到100年前的凡爾登戰場,5月30日法國與
德國領導人共同舉行儀式紀念的那場戰爭,對壘陣營當然不是「戰鬥人型機甲部隊」與外
星怪物,但戰況同樣慘烈到難以想像。
1916年2月21日,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己近1年半,法軍在凡爾登迎戰德軍,當天清晨7時
15分,808門德軍火砲齊鳴,對法軍陣地狂轟濫炸10個小時,200公里外的地方都聽得到爆
炸聲,德國小說家榮格(Ernst Jünger)形容為「鋼鐵風暴」。
砲兵轟擊之後是步兵衝鋒,步槍、刺刀、毒氣、手榴彈、火焰噴射器一一上陣,死傷數字
直線上升。更可怕的是,這樣的戰況不是一天兩天、一星期兩星期就分出勝負,而是雙方
在焦土上反覆拉鋸。凡爾登戰役(Bataille de Verdun, Schlacht um Verdun)持續進
行了整整10個月,同年12月20日落幕時,誰勝誰敗其實已無多少意義(雖然戰史學家認為
法國是贏家)。
德軍主帥(參謀總長)法金漢(Erich von Falkenhayn)深知凡爾登對法國人的民族情感
意義、歷史地位意義,他的戰略目標不是攻佔此地、進軍(250公里外的)巴黎,而是吸
引法軍不斷投入有生戰力,以德軍優勢重型火砲摧殘蹂躪,像宰殺動物一樣將法軍「放血
」,最終拖垮法國全體的戰鬥意志,讓巴黎當局垂頭喪氣走上談判桌。
303天血腥鏖戰,16萬3000名法軍、14萬3000名德軍化為冤魂,他們不只是「陣亡」,而
是被600萬發砲彈撕裂、粉碎。法金漢因此得到一個綽號:「凡爾登的血肉磨坊主人」(
The Blood-Miller of Verdun)。
戰後雙方檢點戰場,至少13萬具遺體(或屍塊)的身分無法辨識,只能不分國籍、集體掩
埋在杜奧蒙公墓(L'ossuaire de Douaumont);生前你死我活,死後卻長眠君側。人類
相互殺戮、相互毀滅的執念之深,其實要比任何一部科幻電影的外星怪物更令人畏懼。
慘痛的歷史應該會帶來深遠的教訓?希望如此。雖然一戰落幕後不21年就是二戰(歐洲戰
事)登場,但是1966年,也就是凡爾登戰役的50周年,曾經在此地作戰受傷被俘的時任法
國總統戴高樂(Charles de Gaulle)重返戰場,呼籲法、德兩國盡棄前嫌,展開密切合
作。
18年後的1984年9月,時任法國總統密特朗(François Mitterrand)與時任德國總理柯
爾(Helmut Kohl)連袂來到凡爾登,攜手參加紀念儀式,象徵兩國真的己經做到化干戈
為玉帛,帶領歐洲邁向統合,徹底終結戰爭,讓和平永遠是歐洲現在式。當然,那時候南
斯拉夫內戰(Yugoslav Wars,1991─2001)還沒有爆發。
又過了32年,凡爾登戰役百年祭終於降臨,法、德兩國領導人奧朗德(François
Hollande)與梅克爾(Angela Merkel)重返古戰場,這一回所有老兵都已凋零,只見約
4000名兒童在原野上奔跑,重現百年前的荒謬殘酷,希望能讓歷史教訓深入人心、代代相
傳,也為近年停滯不前的歐洲統合注入新的動力。
昔日的血肉磨坊,今日的和平殿堂。戰爭的紀念其實可以超越國家民族的野心榮耀或羞辱
悲情,展現更廣泛、更深遠、更人道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