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elish (elish)
2025-10-28 21:24:17原文部落格連結:
https://www.elish-nbf.net/2024/05/blog-post_25.html
緩慢的連載迎來尾篇,最後除了收尾和原作出處外,也提及不少故事。當中最讓我
印象深刻的,是英國威爾斯關於鬼火的民間傳說。因為描述鬼火現象的詞彙其實非
常多,所以挺費工夫的。本書收錄的是名為屍燭或屍光(corpse
candles / corpse lights)的故事。除此之外還有離婚後變成怨偶
的公爵與公主,死後化飄繼續吵架,搞得他們的公爵子孫遺囑是死後把他埋在生石
灰裡,省得自己也變飄擾人的,呃,厭世系鬼故事?
「破鏡重圓」講述生前是一對怨偶的薩克森-科堡公爵約翰.克西米爾(Duke
John Casimir of Saxe-Coburg)與薩克森選帝候奧古斯都
的女兒安娜公主,在他們死後一百年跑來要自己子孫薩克森-艾森伯格公爵克里斯
蒂安(Christian, Duke of Saxe-Eisenberg)替他們評評理,
放下怨恨重修舊好的故事。
史實上克西米爾宣稱安娜公主外遇,本來要把她處死,但最後變成軟禁在塔裡,甚
至再婚時還鑄了嘲諷她的錢幣(顯然你要是統治者,就可以幹這種事)。無論如何
依據本書收錄的故事設定,安娜實際上並未外遇,一切都是克西米爾自己小雞肚腸
的猜忌。
克里斯蒂安雖然不太想跟阿飄扯來扯去,但人家畢竟是自己祖先,所以也是善盡勸
合不勸離的工作,讓兩人放下仇恨再次走到一起。不過有意思的是克里斯蒂安顯然
希望自己死後能一了百了,所以下令自己死後要埋在據說能避免鬼魂跨越的生石灰
裡,看來他沒什麼想牽拖子孫解決的遺憾,總個來說也是啾咪的一篇。
本書把兩個公爵都譯成國王,老實說因為這幾個頭銜代表的都是公國統治者,所以
這樣譯嚴格說起來也不算錯。問題出在英文是Duke,所以用King搜尋時
,會不斷跳進不對的兔子洞。不過也還好到這篇之前我已經找到出處,確認可以視
作鬼的邀請這部選集根基的是什麼書了。
起因是我確認古堡驚魂譯自The Beggar Woman of Locarno後,
就開始尋找資料庫裡與中譯本出版時間相近,同時又有收錄這篇故事的選集。然後
我找到Noel Lloyd 和 Geoffrey Palmer合著的Haunting
Stories of Ghosts and Ghouls,噹噹,中大獎了!
經過清點,鬼的邀請有11篇小說出自這本有點青少年作品味道的選集,之前那些
根本不知道從哪來的故事,現在都有了出處。鬼的邀請是Invitation
to a Ghost(1965),死亡的約定是Appointment
with Death(1960),黑緞帶是The Black Ribbon(1965)
,上面這篇破鏡重圓則是The Duke's Decision(1960)。
其實我在讀鬼的邀請時,最困擾的一點在於收錄作品的畫風很神奇,民間傳說、有
名的十九世紀、二十世紀初作品、知名作家的二線、三線作品,最後一些則是迪士
尼畫風的溫馨YA小品。蛤,到底是怎樣的集子會這樣收啦!
當然實際上沒有一本集子這樣收,我也不知道為什麼鬼的邀請內容會拼貼成這樣,
是出版社的指示呢,還是譯者自行決定的,又或者經過討論而成?不知道,只知道
最後成為奇怪的短篇小說集。
那些冷門鬼故事如果不知道出自本書,比福克納先生文字介入國會山莊火藥事件還
難找。萬聖節的鬼(Ghost at Halloween.1968)描述從印度
回到英國的一家五口,在農莊裡開了萬聖節派對。當大女兒蘿拉講起鬼故事時,她
彷彿被附身搬的講起了曾有個叫Meg的小女孩在這裡過世。
儘管當下氣氛很恐怖,但蘿拉感覺得到對方沒有惡意,實際上當她們隔著鏡子相望
時,她才從Meg口中得知,她一直很想交朋友。但很遺憾只有小孩能在萬聖
節看見她,偏偏那些看見她的孩子都被嚇飛了,沒人願意和她成為朋友。不用說,
現在Meg有朋友了。
不難看但也不好看的平庸子供向感,附帶一提,不知道出處下關鍵字找這篇時,一
直被歐亨利的The Gift of the Magi蓋台。
頑固的鬼(The Obstinate Ghost.1968)則是女兒在媽媽
過世後,本想要成為全能住宅改造王,結果媽媽死不放手,人鬼大戰後女兒放棄的
故事。寫作初衷可能是想搞笑,但讀完反而讓人滿五味雜陳的。鬧事的畢竟是自己
很清楚對方脾氣的媽媽,雖然崩潰但也無可奈何。
鬼的願望(The Message.1968)描述知名肖像畫家前往
某牧師家做客,卻看見他們多年前死去的女兒瑪麗的鬼魂(說到這個,本書好多瑪
麗)。原來她當年被爸媽懷疑偷了五先令,結果情緒太激動就在父母不知不覺間猝
死了。
這麼多年來她都持續暗示訪客五先令的下落,儘管事到如今已經不知道當初把硬幣
藏起來的人是誰。不過總之畫家心有靈犀又或者是鬼附身的找到了,就藏在正好同
時間裝修工人正在處理的牆壁裡,現在開始瑪麗可以真正的安息了。
小胡這男孩(Huw.1968)描述一名旅客在前往巴拉鎮的路上,
遇到一個叫小胡的年輕男孩搭便車。他載了男孩一程,結果卻發現對方半路上竟然
不見了。來到鄰近的酒吧詢問,旅客才發現這男孩是當地人都知道的鬼魂。
小胡在一次騎車前往鄰近小鎮好看馬戲團時因意外過世。不過當地認證小胡不壞,
所以既然小胡要旅客別去巴拉鎮,那他最好就別去。接下來的劇情自然關於旅客說
什麼都要去,卻在半路上發現小胡竟然不惜搞走他的油也要阻止他繼續前進,嗯,
手段很務實的鬼魂。
這招這讓旅人不得不臨時住進半路上的農莊民宿,等隔天早上再出發時,才發現前
往小鎮的路上發生山崩。他要昨晚繼續前進,大概就被捲進去了。之後原本不相信
幽靈存在的旅客,從此轉變想法。
老實說這幾篇都是中規中矩的鬼故事,不很好看顯然也不出名,若不是因為找到出
處大概很難搜尋到(其實吝嗇的鬼也蠻有這兩位作家的味道,但他們的作品書目找
一輪都沒看到)。但也因為不是很精彩的故事,所以我原本盤算沒找到就算了,能
找到是驚喜。若要說這些作品裡哪篇找不到最讓我遺憾,那就是「鬼火」這篇。
故事描述在英國威爾斯鄉村有一對感情很好的表兄弟,他們在回家路上看見鬼火。
當地傳說鬼火會映出將死之人的臉,表哥性格比較白目硬是跑去看,結果看見一張
有點認得卻又不太認得的怪臉,嚇掉一身毛的回家。事發沒幾天表哥就急病,當表
弟前來探病時,方才從表哥口中得知,原來那張怪臉就是他自己重病憔悴的臉,講
完這事沒多久表哥就死掉了。
其實我總有個印象覺得以前看過這故事,本以為會非常好找,結果要查才發現完全
找不到。更糟的是,我甚至不確定自己關鍵字該怎麼下,
下Will-o'-the-wisp就會完全被傑克南瓜蓋台,這讓我意識到得先從英文到底是怎
麼講鬼火開始。
然後關於這個謎,當時朋友也幫忙問了Chatgpt,然後驚喜得知
原來這個故事的標題是『湯姆的怪臉』,作者是美國作家馬克.吐溫
(Mark Twain)。太棒了,雖然不知道為什麼馬克.吐溫要寫英國傳說
,但請給我原文標題謝謝。
Chatgpt 表示:英文標題是The Man Who Corrupted
Hadleyburg (The title in English is "The Man
Who Corrupted Hadleyburg. ")。
Chatgpt,這是另一本書。
總之在洛夫克萊夫特去福克納家過萬聖節,與馬克吐溫沒有寫的短篇小說後,我確
認在尋找譯本出處上,Chatgpt的主要功能就是來亂的。事情終究得回歸
尋覓的本質,也就是熱血與根性。關於這點,我到現在還是不知道鬼火在洋文裡有
幾種形容,因為我沒有數。
在這之前,我不真的知道原來一個鬼火的現象(如果可以稱之為現象的話),在外
文中有如此大量的說法。而且這些名詞指的往往是類似但不同的傳說,像是傑克南
瓜、小精靈騙人迷路的提燈,仙女的夭壽陰謀,還有預告死亡的燐火。
一個一個詞下去查,總算得以確認關鍵字是屍燭和屍光(corpse
candles / corpse lights),這是威爾斯周邊地區的民間傳說。
查詢時我沒直接找到關於臉的故事,但讀到不少見到鬼火後短期內有人過世的民間
傳說。情節基本上都很類似,全關於死亡預告(其實日本也有類似的鬼火故事)。
確認了這件事後,當我在Haunting Stories of Ghosts
and Ghouls發現Corpse-Candle(1960)這個標題時,
看都不用看就決定是你了。當然我還是有讀啦,沒錯,就是這篇。到這裡為止全書
27篇,我找到26篇出處,滿足。
附帶一提,後來發現The Ghost's Companion這本收錄了
鬼的邀請中的六篇小說,Tales to Tremble By 則收錄了三篇。
儘管不確定當初到底為什麼會選擇這樣分裂型的譯法,為什麼選擇那幾篇,又為什
麼抽掉那幾篇,剩下那幾篇怎麼來的都是謎。但無論如何可以確定的是,這為我尋
覓的過程增添了很多樂趣,每個歪路都帶出更多有意思的資訊可以學習,阿宅樂無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