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假設] 1630年代大肚王國全面西化

作者: kuma660224 (kuma660224)   2017-12-29 02:52:20
就當作外傳好了.....
2000年秋天,有個家庭飛到馬尼拉,
準備轉機到菲律賓小島渡假旅遊。
小朋友首次出國,在迷人的馬尼拉灣旁,興奮得牽著祖父到處看。
這裡夜色很美,旁邊是亞洲最大的複合商場
Mall of Asia, 靠海這一側是馬尼拉情人們最愛的約會地點。
小孩: VUVU,VUVU(祖父),你有來過對不對?
這裡那時候好玩嗎?
祖父: 呵,我年輕時不是來玩的啦,是來戰爭打仗的,學校應該有教你只是不太詳細吧。
當年我20多歲,從軍校畢業第2-3年吧...
我講古給你聽......
1941年日本帝國軍在夏末秋初
(台海風浪較和緩季節,再晚不利登陸),
以借道至海南與中南半島海域演習為由
,航艦主力奇襲瑪國海軍成功。
日本後來聲稱瑪國與國府私下軍火貿易違反中立,視為參戰。
一切試圖維持中立的政治努力不再有意義,
捲入戰火已成為必然。
1941後半,瑪軍在海軍艦隊潰敗時,
緊急要求美國軍事援助,但美軍因遠東軍力嚴重不足,
表示1942後半較可能討論援助可行性,
建議瑪軍以本土動員進行消耗戰死守。
或是主力撤離到呂宋與美軍合流。
美國對於日軍另開戰場也震驚,
代表接下來呂宋也很危險,
但由於美國在夏天7月已凍結日本在美資產
8月已實施石油與經濟制裁。
碰上秋天這震撼時,美國已經沒什麼非戰爭的手段能用了。
美國兩洋擴軍行動才剛開始,5艘正規航艦
才剛開工,此時連遠東美軍也只能守勢待援。
瑪國高層在內部很短暫會議爭執後,
多數同意失去海軍與暫無外援時,
幾乎沒可能獨自對抗有大量航艦與戰艦的
日本帝國,很難阻止登陸。
即使動員後能讓陸戰膠著,瑪國也無法
保護運輸航線,沒有油彈糧食物資
的補給,瑪國自傲的工業與機器,
很快將無法運轉。
我們註定走向失敗,且代價是本土焦土化...
瑪國為減少本土軍民傷亡,與追求勝機,
高層決定盡早放棄本土決戰。
啟動應急轉進方案"AKau B計畫"(屏東古語)
後世稱為巴士海峽版的墩克爾克(發電機作戰) ꀊ
同時啟動A計畫欺敵作戰,聲稱以山地作戰,
以及縱橫東西岸的多道防禦陣地對抗日軍。
在東北季風尚未開始時,大批動員的中部南部東部的所有船舶,分別從東西兩岸搭載部隊
,陸地大批徵召的車流從公路鐵路往南運輸
至南部數個大小港口,搭船橫渡巴士海峽,
日夜不停,航運數量多到難以計數。甚至封存除役的老式輪船也被動員。
當初政府幾乎把本島所有能橫渡海峽的船隻都帶走了,
除了渡海太危險的漁筏小舟....
秋天這提早放棄本土的政治決定是否正確,
後來歷史學界很爭議,不過橫渡海峽的運輸計畫,確實是成功了。
秋初日軍從北岸登陸後,著重於北台灣都市與資源佔領,
使南部到呂宋的轉進計畫,損失不大而達成任務。
美國遠東空軍的戰機掩護也幫了一點忙。
當然日本似乎也狀況外,以為瑪國會窮盡資源反擊,初期拼命鞏固北方登陸區與港口的防
禦,以及修復機場。
但日本預期的主力逆推決戰並沒有發生。
1941年秋,日軍在瑪國西岸都市精華區只遇微小抵抗的情形下,快速佔領精華地帶。
但日軍推進到中南部後,迅速重建損壞的機場碼頭,預囤戰略物資,並且讓戰機轟炸機進
駐。顯然呂宋已在威脅之下。
瑪軍野戰部隊,緊急轉進時到呂宋時
初期補給混亂,連地圖都缺乏。
盟軍先安排瑪軍分散到呂宋中南部偏遠處與民多洛島,先整頓重組,
瑪軍已得知美菲盟軍原定到巴丹半島與科雷吉多要塞島死守的橙色計畫。
美軍原本駐菲只有1萬多,戰前只增援到2-3萬,其它近10萬是菲殖民地民兵,
戰前才新組建立起來。
這些殖民地新軍只是輔助軍水準。
訓練與裝備遠不如美軍與瑪國正規軍,
美方兵力虛胖,不足以對抗十萬以上日軍。
1941夏末瑪國的轉進呂宋增援,
讓此地盟軍實際戰力有翻倍的提升。
雖然獨力擊敗日軍有困難,
但此時聯軍領導層都認為防守拖延,等待日後美海軍反攻的計畫,有更高成功率。
但問題在於該怎麼佈局?
巴丹半島地帶,不適合再擠入更大兵力進駐。
因為原本美軍計畫並未料到瑪國
提早保存戰力撤退到呂宋。
沒有多餘陣地與資源能讓太多瑪軍進駐使用。
1941年底瑪軍司令部重整完畢,
多數部隊取得彈藥給養後往呂宋島東西側分散。少量部隊進駐巴丹半島。
瑪美雙方沙盤推演與會議後決定,若日軍登陸,美軍與菲軍在遲滯作戰後,
依原定橙色計畫,將後撤堅守巴丹半島,
保護馬尼拉灣,並作為誘餌,吸引日軍包圍。
美軍應從原定死守6個月等待美國主力援助,改為不預設上限,但期望守住1年以上。
瑪軍作為預備隊日後機動襲擊日軍。
瑪軍會議後立即招募當地菲律賓義勇軍,
將瑪軍各級單位的偵搜營與偵搜連擴編。
聘僱菲人義勇軍擔任軍事嚮導。
畢竟呂宋不是熟識的地盤,需當地人協助。
準備應付將來的戰爭。
但這場戰爭還是來的比我們想像中快。
19411208日軍航空部隊突然空襲,
在短時間毀滅克拉克等基地的美國遠東空軍。
使呂宋中南部的瑪軍海空軍大為震驚。
原計畫瑪軍可跟美軍航空部隊互相掩護。
誰料到美軍空軍第1天就被奇襲毀滅。
連空中對抗都還沒發生,就毀在地上。
日軍14軍48師的先遣支隊在呂宋北部登陸。
日軍14軍16師的先遣支隊在呂宋南部登陸。
失去空優也無強力海軍的盟軍,
註定無法阻止之後日軍主力登陸與增援。
美瑪緊急會議,政治軍事的高層們
都認為不能再輕易退守到澳洲。
盟軍初步情報日軍對呂宋只以14軍為主力,
日軍同時已對菲律賓,威克島,香港,關島,馬來亞...多路並進已是事實,
認為日軍南方將兵力吃緊無力再增援。
死守呂宋不是沒有機會。
那時我在司令底下幹事,親眼看到
司令官對一眾幕僚表示: .......(前略)
我等忍痛從台灣提早撤離,
保留實力,是希望把日軍主力引到呂宋決戰,
以減輕台灣本土隱匿山區的山地軍的壓力。
並減少本土受戰爭的傷害。
海外軍必須在此牽制大量日本陸軍。否則讓日軍主力回師平亂。
豈不是白白犧牲了本土山地軍?
故鄉的戰友夥伴在先祖上帝護佑下
還在神聖祖國山地奮戰,我等曾向國人許下1年後與盟軍共同反攻的承諾,
各位, 偉大祖國就在巴士海峽對岸,
大肚開國先賢曾忍辱負重只為保全民族血脈。我們現在忍辱寄居外地,不能喪志。
比台灣寬廣3倍更有縱深的呂宋島戰場與周圍上千島嶼海域,是諸君的新舞台,
每遲滯一個日軍師團,就讓本土山地軍多喘息一口氣。
各位軍官勿忘忍辱誘敵,將主力引離台灣的戰略初衷。
我軍南方海外軍團,不會再輕易放棄戰場。
諸位,榮耀瑪國.....(全體起立歌頌國歌...)
...............................
瑪軍司令部隨後與美軍司令部聯繫,
彼此確認堅守呂宋政策不變。
敵軍情報必須隨時互相交流。
瑪國高層政軍會議之後也決議,
呂宋遠征船團將分為兩部份。
A部隊以中大型船艦為主,包含所有運輸船,
繼續將流亡政府及科技兵工專家技術人員,
遷移到更安全的澳洲,這些人才不能落入日軍手中。
其中包含戰爭時緊急召集的動員青年。
他們未受軍事訓練也無裝備,政府撤離時,
動員所有船隻將動員青年大部分也帶走,
但只靠熱血不能作戰,根據政府計畫,將把他們送到澳洲或美國,
接受軍事訓練與接受盟軍裝備,
半年或1年後,成為瑪國反攻力量之一。
預定1942或1943之後A部隊海軍艦隊重整,
以瑪國殘存唯一一艘航艦為主體。
加入美軍艦隊參與太平洋反攻戰役。
B部隊船團為海軍潛艇與魚雷快艇及小型艦,布雷艇,及各式小型民船漁船。
以海上游擊騷擾,協助保衛呂宋與馬尼拉灣。
他們噸位太小,不適合跟隨遠洋艦隊出擊。
只能隱匿在菲律賓上千島嶼,發揮最後餘熱。
(A船團離開時將只保留單程油料,到澳洲再補給。將油彈物資留給呂宋守軍與B船團)
1941年底瑪國政府離開前,
曾與菲律賓人民代表簽署備忘錄與共同聲明。
表示瑪軍進駐呂宋為共同抗暴,
瑪國支持菲律賓戰後獨立自主地位。
這也是美軍戰前允諾的,瑪國身為南島國家領袖,將協助實現菲律賓自主。
此聲明確立瑪軍與菲律賓人民的合作關係,
為戰時的互信合作打下基礎。
194112日軍登陸在呂宋北部後,幾乎沒有受到阻擋,美軍很快依照戰前的橙色計畫。
龜入巴丹半島與科島要塞死守。
194201呂宋攻防戰第二階段開始。
日軍快速佔領幾乎不設防的北部各基地,佔領不設防城市馬尼拉。
瑪軍在北部也未配置主力,只做騷擾性阻擊後往外圍逃脫。
日軍發現盟軍與瑪軍抵抗,但疑惑對方是否兵力不足,一直且戰且退。
日軍大本營判斷,敵軍潰退,應依照原計畫,
攻略馬尼拉周圍據點,使盟軍投降是第一要務。
瑪軍步兵大都是輕裝自行車部隊,逃的倒是挺快,日軍也以銀輪自行車部隊追擊。
1941隨瑪國中央政府撤退到呂宋的部隊,
是中央機動主力陸軍游騎兵。
也裝備2萬輛國產軍用自行車。
瑪國雖在19世紀末引進菲律賓熱帶馬種,試圖培育適合亞熱帶的軍用馬,但成效不佳。
最後引進歐式自行車後國產化。
作為步兵軍用機動載具。
對於缺乏穩定能源的瑪國,戰時無須燃料補給的軍用單車,很自然成為步兵運輸主力之一

以鐵馬部隊搭配其他機械化車輛。
1941年底的小規模遲滯阻礙作戰,
瑪軍鐵馬部隊 vs 迌擳x銀輪部隊 ,
擔任互相迂迴偷襲與追擊的角色。
1941年底日軍在呂宋西岸與東岸登陸的兩股主力,16師團與48師團
開始往馬尼拉夾擊,鉗形攻勢。
日軍14軍團進展之快,出乎本間雅晴中將的預料,認為盟軍已實質潰敗,
接下來只是收拾各地殘兵。
應無視敗退而逃往東西兩側山區的瑪軍與呂宋民兵,全力合圍巴丹半島與佔領馬尼拉。
日軍逐退馬尼拉周圍瑪軍與盟軍小部隊後,
開始猛攻巴丹半島的美軍進行包圍並封鎖,
之後日軍炮兵運輸到位,猛轟巴丹縱深陣地。
美軍依賴半島的叢林沼澤與兩座火山之間設置的多層陣地頑強抵抗。
此地融合山地戰叢林戰陣地戰,易於防守,
但日軍14軍團以優勢兵力能輪替進攻,
仍逐步消耗守軍實力。
1942第1季,在這幾乎沒春夏秋冬差異的炎熱國度,美菲軍依託工事陣地,已死撐數個月。
這數個月期間日軍其餘機械化與銀輪部隊,
在呂宋各地推進佔領,希望與瑪軍及美軍南部部隊決戰。但瑪軍戰略目標是持續牽制拖延

盡量避免對決,分散打擊維持機動性
避免被包圍,因為日軍14軍有明顯數量優勢。
只要瑪軍實力還在,日軍必須分兵打擊,
無法全力攻擊美軍。
美軍與瑪軍其實都在擔心對方會崩潰投降,
定期密電交換戰況情報。
不管包圍網內或外,少了任何一邊日軍就能全力殲滅殘餘一方,結束戰役。
瑪國殘餘航空部隊到呂宋後,雖因疏散到菲律賓中南部島嶼臨時機場,未如美軍遠東航空
部隊開戰就被擊倒。
但此地後勤與油彈都缺乏。初期撐出一定架次掩護地面部隊後,就逐漸失去戰力。
因為擔憂空襲而疏散過度,也導致妥善率與補給再也回不來。
194203日軍已覺悟到並非盟軍潰退的單方面清掃戰場,而是對巴丹陣地的攻堅消耗戰,
日軍將大阪第4師團調到呂宋登陸增援,
加入巴丹戰鬥,準備最後一擊。
但在瑪軍騷擾補給線與襲擊日軍部隊後方的遲滯下,日軍被迫延後最終攻勢近2個月,
先行掃蕩呂宋中南部的後患,但沒有太大的收獲。
1942上半年, 盟軍大量不利消息傳來。
呂宋的堅守遲滯並無法改變日軍南方作戰
在東南亞同時多路出擊的腳步,
馬來亞,新加坡,瓜哇,緬甸...
各地戰鬥早在幾個月前就開始,甚至已結束。
東南亞與南洋大片土地資源海域,
都落入看似無敵的日軍手裡。
194204日本海軍甚至擊沉印度洋的英國競技神號航艦。
194205日本在珊瑚海擊沉1艘美軍航艦,
重創1艘航艦。
呂宋盟軍顯然陷入孤立無援,
在日軍增援下,盟軍呂宋守軍實力也日漸消耗,美軍困守巴丹與科島的要塞陣地,遲早會
喪失鬥志,提早投降。
瑪軍與美軍決定實施新戰略反守為攻。
開始將東西兩翼山區分散的機動部隊集中,
衝進呂宋平原,兩翼會師後,再以主力從北側日軍巴丹包圍圈北側,試圖替美軍解除包圍

日軍包圍的16師團突然受襲,
但沒有太大混亂,擋住了攻勢,
日軍14軍司令於攻勢第2天時,
已判斷主力決戰時機來了。
立即調動各地平亂保護補給線的第4師團
收攏主力組成戰略預備隊,意圖側襲瑪軍。
日軍16師團則繼續包圍攻擊美軍。
日軍判斷兵力優勢,即使維持對美軍包圍,
也依然有能力同時擊潰瑪軍。
瑪軍正面頂著日軍包圍網外圍部隊的反攻,
雙方機槍子彈與山砲互相傾倒灑彈。
在中央平原西南側,巴丹東北方,
兩個東方最早工業國,投入一個又一個營
的兵力相互消耗戰。
瑪軍外側佈置的偵搜小隊以及瑪菲游擊隊,
持續回報敵軍動態。
也獲知側面也即將面臨日軍調動的預備隊夾擊,一旦被側擊,後果難料。
整個午後,瑪菲遊擊隊試圖遲滯日軍行軍速度,但實力差距太大。干擾程度有限。
瑪軍火炮部隊已移動到制高點丘陵,
開始動用後方保留的榴炮與重迫擊砲,
開始持續猛烈開火,在之前長期多次小規模戰鬥中,很少看到瑪軍炮兵如此浪費寶貴彈藥

日軍判斷顯然是彈幕掩護前方主力後退,
整個夜晚雙方無線電吵雜的像菜市場,
日軍想阻止瑪軍主力脫離。
雙方照明彈幾乎打到天亮,鋼雨與鮮血灑在土地上。
日軍戰略預備隊前鋒,奮勇冒砲火突擊。
人人都認為再怎麼傷亡大,只要夾擊成功,
之後就能快速結束戰役,
瑪軍大部快要脫離時,還是與日軍預備隊前鋒接觸了,敵我距離已太近,砲兵曲射火力支
援已經平息。
日軍前鋒擠壓著瑪軍前線。瑪軍也暫時擋住日軍攻勢。
日軍16師團南北側各對著美軍與瑪軍兩面作戰。
瑪軍機動部隊南側東側也跟日軍16師團與第4師團兩面作戰。
但不久之後瑪軍前線直射火力又猛了起來,
因為終於退到預先安置的二線火力陣地。
這時天才剛亮。
瑪軍早知不可能一次打穿日軍包圍網。
佯攻後徐退,誘使追擊的日軍預備隊來撞
預置火力陣地,並派機動兵力包夾日軍,
才是真正戰術目的。
瑪軍小型自走砲車已運動到戰術埋伏位置,駛入預挖的半埋據點,火炮角度放低開始齊射

自行車機動部隊也跟隨炮車進入陣地,
步兵把機槍與迫砲組裝完成。
這是誘敵軍進入交叉火力陷阱的埋伏戰。
日軍預備隊也開始受到側翼襲擊兩面作戰。
夾擊者被反夾擊,75mm砲彈持續在側面炸開.......雙方都知道這一天將會很漫長。
日軍輕戰車試圖突破,75砲卻輕易阻止這努力。瑪國陣地不只用自走反戰車砲伏擊,
連防空高射砲與75山砲都拿來平射。
陣地的重機槍是無法飛行的戰機拆卸下來的。
瑪軍可以說全部家當都擠出來了。
瑪國陸軍渡過巴士海峽時,本土大型軍車大部分都放棄,不帶到呂宋,因為大型重機械太
吃海軍運輸力與工業化後勤需求。
瑪國因為海島環境與海洋貿易立國。
投資在海軍與陸基飛行部隊比較多,
戰前1930年代開始就不太重視戰車,
不過身為東亞老字號工業小國,
農業需求創造的耕耘履帶機械市場。
讓軍方參考戰間期歐洲發展自製輕型甲車,
有良好基礎,早期主要用途是載運或拖火炮。
1941秋天隨瑪軍轉進運輸到呂宋的,
就有瑪國的機動砲”石虎”,類似輕戰車尺寸。
其履帶與底盤前身,是瑪國經濟部農業機械計畫的產物,軍方多次改良,
針對馬力與速度與酬載,做加強而軍規化。
它噸位較輕小,補給上負擔較小,
所以仍被部隊帶來呂宋。
石虎有數種衍生型,
運輸型與重機槍型與反戰車型,
重7-10.5噸不等。
石虎運輸型也負責拖弋M1型山砲
(1930年代瑪國自美國引進授權生產,美軍後來改名稱M116榴砲)
砲重只有0.65噸。瑪國陸軍引進仿製後稱為MA31年式75山砲。
石虎系列最重火力的是裝載75戰車砲型,
規格與定位很類似德軍MarderIII自走砲。
瑪國軍工專家將75反戰車砲
去除輪子與砲尾駐鋤減重,
裝載於石虎輕型甲車底盤作為機動火力,
俗稱75機動砲,重10噸級。
改造時並增加正面傾斜砲盾防彈構造,
但只能防禦重機槍與破片。
它不是戰車,砲身轉動角度很小。
配備破甲彈與高爆彈。
戰前瑪國曾研究更具防禦力的石虎II加長增重
定位類似二戰後期的德軍Hetzer輕驅逐戰車。
不過在藍圖階段,本土已被佔領,未有原型。
自走砲設計在伏擊日軍戰車時很有效。
因為日軍輕中型戰車裝甲都非常薄弱,只有6-12mm.
日軍戰車部隊非常有勇氣的往陣地前方衝刺,但它的正面裝甲即使75山砲也能擊穿,
日軍火炮也能輕易打穿瑪軍機動砲,但由於瑪軍陣地是低矮的半埋掩蔽設計,日軍戰車是
被伏擊方,步戰之間缺乏無線電情報聯繫,
只能看到開砲火光才能察覺目標,很快喪失戰力。
75機動砲石虎因為噸位尺寸與重量限制,
沒有旋轉炮塔,甚至開頂沒完整炮塔。但也因此可裝較大口徑.
但沒足夠裝甲,車內攜帶彈藥也不足。
瑪國評估不適合用於攻勢環境。
但瑪軍陸軍75機動炮的長期戰訓準則,就著重伏擊與火力支援,因為海島偏守勢。
瑪軍之前把75機動砲當成緊急軍團預備隊。
在小規模襲擊交戰時,盡量不使用,
因為一旦損壞或耗盡油彈將難以彌補。
直到這一刻才是幾乎全數動用,
除了故障殺肉拆解的車輛。
能動的全加入機動夾擊的特遣部隊
日軍步兵缺乏反甲能力又被奇襲
開始像諾門罕靠步兵的勇氣鬥志來對抗,
雖然95式輕戰車勇猛發動反擊。
37mm火炮持續射擊製造不小傷害。
但6mm的輕薄裝甲,後續在12.7mm重機槍埋伏下,成為槍下亡魂。
5月底呂宋雨季將要開始的時候,
兩軍主力對決已一週,奇襲與包圍,
包圍者再被反包夾,逆襲與反逆襲與反反逆襲
兩軍像兩股螺旋互絞。
盤據要塞與巴丹半島的美軍儘管彈藥不足,
在瑪軍奮戰鼓舞之下,也奮勇還擊反攻,
使前方日軍16師團不能抽調支援,
雖然效果有限。
終於日軍第4師團戰略預備隊,因傷亡太大而潰退。或許他們終於意識到戰術錯誤。
不該在進入夾擊的劣勢情況,
繼續試圖靠勇氣與數量想要逆轉。
瑪軍前線也用盡事先儲放於陣地的補給堆棧,
輕型車載75砲自帶彈藥少追擊能力有限,
而拖弋型75山砲也跟不上敵軍。
瑪軍在夾擊時雖擊潰一部分敵軍,
被逃脫的只能下次戰場再見。
瑪軍也很快撤離臨時火力陣地,
回到丘陵山區並疏散,以免被日軍後續部隊捕獲。
這場戰役雙方都認為實質勝利,
日軍認為已擊退瑪軍主力。瑪軍已無法再發動同樣規模的反擊,而巴丹包圍依然存在。
瑪軍認為戰略目標達成,此戰使日軍增援的生力軍殘破,短期無法壓垮巴丹的盟軍。
1942年中此役之後,雙方部隊都暫時失去衝擊力,註定戰況膠著。
日軍包圍部隊與預備隊都被奇襲受創,
但兵力仍不至於轉為劣勢。
至少巴丹封鎖包圍網還是撐著。
但已沒自信能在今年解決呂宋戰役。
美軍指揮官麥克阿瑟,原本計畫若萬一此役失利,就要趁機離開菲律賓,也稍微安心了。
此時日軍已經擴張太遠,連印度洋都有日軍航艦足跡,處處佈局處處開戰,難以再次增援
呂宋。畢竟呂宋日軍也無立即被反攻擊潰的危險。南洋島嶼才是大本營認為危急優先運補

此時盟軍電報終於傳來好消息。
美國中途島海戰大勝,擊沉日軍多艘航艦。
這代表美國援軍反攻的時間不遠了,
羅斯福嘉許盟軍的呂宋聯合軍英勇抗敵,
表示盟軍今年底或明年初將不計代價,
營救呂宋,美軍與瑪軍的潛艦在破交戰的空檔,運來彈藥與補給,美瑪聯軍士氣大振。
麥克阿瑟已超越原定死守6個月目的
能否繼續守到1年,還不知道。
但這裡美軍瑪軍菲軍多數樂觀認為他們可在這渡過基督教的耶誕節。
雖然瑪美菲三方語言溝通還是不方便,
但對於十字架信仰,他們有共同的肢體與感情語言。
呂宋這裡的日軍因為情報管制,不清楚中途島戰役的結果與影響,
也沒人能預料到2個月後瓜島戰役,
將成為日軍的太平洋絞肉機。
航運船隻的損失增加,也不是基層能看到的數據,只知道補給增援慢慢變少。
他們仍認為皇軍能打贏這場戰役。
但呂宋戰役今年大概很難結束了。
下半年盟軍該龜兵的繼續龜兵,逃避決戰的繼續逃避決戰,彷彿年中這場突然決鬥是幻覺

麥克阿瑟帶著自信對羅斯福表示,只要日軍沒有大量增援,有把握繼續撐到1943反攻。
1942年底在瓜島戰役期間,
瑪美兩軍研究未來反攻方案,
預定1943以瑪國潛艇封鎖巴士海峽,
使呂宋日軍也無法有效率的被增援與補給。
盟軍判斷呂宋日軍兵力未來不足以防禦全島。
無法阻止1944盟軍登陸或增援,
盟軍增援到能阻止巴丹包圍時,
日軍沒有勝算,將退到呂宋北方山區防禦,
盟軍對巴丹守軍增援與提供彈藥補給後,
就跳過收復遼闊的呂宋北部漫長攻略戰。
美國瑪國海軍航艦主力直驅收復瑪國本土,
盟軍登陸前,瑪國本土山地游擊部隊配合牽制日軍兵力,且瑪國在海外新訓的青年軍,
將成為盟軍第一梯隊登陸主力。
瑪國領土縱深小,內外聯手,日軍無處可逃。
日本失去瑪國佔領區,呂宋日軍就沒有後援。
只能浪費這些兵力等待終戰,
他們再怎麼守也等不到援軍與物資補給。
盟軍收復瑪國後則可以恢復其軍工生產,
為攻擊日本本土的最終目標,取得關鍵的棋子。也能轟炸日軍在中國沿海省份的陸地交通
線。使日軍的南方軍,華中軍,華北軍,
無法串聯。
就這樣呂宋戰役重要性,在中後期
逐漸被邊緣化,其勝敗對終戰時間沒有影響。
1943-1944雙方無法消滅對方,雖攻守逆轉。
但呂宋也沒有發生盟軍的大規模進攻戰,
只有彼此不斷牽制與試探,直到終戰。
呂宋的堅守,對於美國及瑪國而言,
是凝聚初期信心的意義,即使在最困境的1942上半,盟軍也沒有完全丟掉它。
….呂宋不重要,但也很重要。
至於瑪國本土大登陸過程,
瑪國本土山地軍不屈的抵抗,
老人的哥哥也死在山地戰,
那是另一個故事了。
老人轉頭看看孫子,他大概故事講到一半,
就坐著睡著了,馬尼拉灣的夜晚依然炎熱,
老人看到遠方有人放高空煙火,
不知是慶祝什麼,回想起半世紀前
科拉基多島上的盟軍高射砲火,日軍轟炸機
墜落爆燃的巨大火光,當年也很燦爛啊......
夜深了,該叫醒年輕的孫子,回飯店睡覺嚕.
作者: metz1552 (梅斯的黃色砂岩)   2017-12-29 03:28:00
推,二戰時期的瑪撒朗歷史被補齊了。
作者: albus (阿不思)   2017-12-29 09:07:00
推補充 好看
作者: ntct1998 (yee拳超人)   2017-12-29 11:08:00
作者: tm3201 (咚咚咚咚咚)   2017-12-29 12:36:00
外傳太棒啦 以後還可以出越戰版的
作者: Seiran (它它)   2017-12-29 17:39:00
溫韾
作者: so4su4 (暮色黃昏)   2017-12-29 18:47:00
大推
作者: albertx (zzas)   2017-12-29 20:57:00
推推
作者: brianlingood (九頭牛)   2017-12-30 01:03:00
推~~
作者: otis1713 (segayu)   2017-12-30 12:22:00
作者: dustlike (灰塵)   2016-02-07 11:12:00
居然還有外傳!!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