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kissung (天堂鴉)
2025-10-11 10:19:58星雲大師:八種福田
從諸星宿中,月光為其最;
一切光明中,日照為其最。
於諸福田中,佛福田為最;
若欲求大果,當供佛福田。
─《過去現在因果經》
【提要】
「福田」,就是可滋長福德之田。凡敬侍佛、法、僧、父母,悲憫貧苦者,都可以獲得福
報功德,猶如農人耕田,能有收穫,故以田喻之。《大智度論》云:「受恭敬的佛法僧等
,稱為敬田;受報答的父母及師長,稱為恩田;受憐憫的貧者及病者,稱為悲田。」以上
三者,合稱三福田。除此,還要耕種我們的「心田」。佛教的修行,講究修心,其實修心
就是種福田。有了福報,心地更要用功,因為一切福田都不離開心地。
【正文】
佛經將布施譬喻為種田,農夫必須要選擇良田,勤於耕耘,才會有豐美的收穫;行布施也
必須要選擇對象,明三輪體空之理,才會有功德。
根據佛經記載,世間上有八種人,堪為眾生布施造福的對象,分別是:佛、聖人、僧、和
尚、闍黎*1、父、母、病人等。但就現在社會而言,三寶、修道者、父母、師長、病人、
殘障、急難、弱勢團體等,更堪為大眾所布施供養。
1.三寶:
三寶是佛法僧,其中尤以佛乃宇宙人生真理的覺悟者,不僅自覺、覺他,而且覺行圓滿,
如果人能恭敬供養,便能獲一切福,滅一切罪,故稱福田。
2.修道者:
能發心行菩薩道,普渡眾生的修行人,乃至其他宗教師,如牧師、修女、神父,甚至一些
具有專業知識,能貢獻所學以利益人民百姓的專家學者,都值得尊敬供養。
3.父母:
父為資行之始,有生成之德,自孩提以至成長,教誡育養,其恩浩極;母始自懷孕分娩,
以至乳哺鞠育,護持長養,愍念劬勞,其恩罔極,若人能孝順供養父母,自然獲福。
4.師長:
父母雖能生養我們的色身,若無世間、出世間師長教育我們,則不知人情義理,一個人若
不能通情達理,則無異於禽獸,故知師長乃法身慧命的父母,應當恭敬尊重。
5.病人:
佛陀說:「八福田中,看病第一福田。」可見佛陀很重視看病。看病不只為求福,也是修
行,所以佛弟子應當發心做眾生的良醫護士。見人有病,當念其苦楚,用心救療,給予湯
藥,則能獲福,故稱病田。
6.殘障:
殘障者一般缺乏謀生能力,若能協助自立,例如給予身心醫療、傳授技能、提供就業機會
等,這些都是最好的幫助。
7.急難:
「救急不救貧」這是慈善救濟應有的原則。急難是指因不可抗拒的外力造成的天災人禍,
例如戰爭、地震、水災,或因家庭臨時變故,致使生活陷入困境,這時如能即時伸出援手
,濟人燃眉之急,真是功德無量。
8.弱勢團體:
目前社會上一些公益團體,積極從事救援雛妓、防治愛滋病、幫助智障兒童、顏面傷殘、
受虐兒童、婦女性暴力等社會問題的救助,卻苦於經費短絀,無法推展業務。對於這些弱
勢團體,若能捐款資助,則等同間接從事社會福利,幫助解決社會問題,意義非凡,故值
得推動。
【註釋】
*1闍黎:又譯為阿闍梨、阿舍梨,意譯為軌範師、智賢、傳授,意即教授弟子,使之行為
端正合宜,而自身又堪為弟子楷模之師,故又稱導師。
https://i.imgur.com/bZdALhE.jpe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