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語] 天上天下,唯我獨尊

作者: kissung (天堂鴉)   2019-05-14 01:03:31
佛誕生時,為什麼會說「天上天下,唯我獨尊」?
佛誕開示
佛為求一切智,不惜生命而抖擻精神來修行,我們怎可不勞而獲就想成佛?
◎宣化上人 開示於萬佛聖城
一九八二年五月一日
釋迦牟尼佛在過去生中,「三祇修福慧,百劫種相好。」修難行能行的苦行,修難忍能忍
的法門,為眾生髮菩提心,修一切智,不惜生命來教化眾生。生生世世都是忍苦耐勞,吃
人所不能吃,讓人所不能讓,所以才得以成就佛果。
佛不是一朝一夕修成的,而是修三大阿僧祇劫,才示現「八相成道」:第一「降兜率」,
兜率天是候補佛位的法王子所居處。第二「入胎」。第三「住胎」,佛在胎里仍是轉法輪
教化眾生,為所有有緣的眾生說法。第四「出胎」,佛出胎日是四月初八。
出胎後,他一手指天,一手指地,說:「天上天下,唯我獨尊!」這是不是佛貢高我慢呢
?我不是為佛做辯護律師,他的確是夠得上這種稱號。他一出生就這麼說,這是向眾生們
打招呼,要眾生知道。
佛出世當日,有九龍吐水浴佛。後來在宮裡學習世間技能,所有一般人會的技能,佛都不
學自通,通達無礙。然後他出王宮,去游四門,見到生老病死苦,覺得這是人生最大的痛
苦,一切都是生住異滅,也是成住壞空。他感覺如此生老病死苦很沒有意義,所以捨棄國
榮,而毅然出家,這也是一相。
佛修的頭陀行可以說是第一的,他在雪山六年,天天只吃一麻一麥,來維持生命不斷,他
並沒有吃維他命A、維他命B、維他命C、維他命E這些東西。他如此用功修行,以後接
受牧羊女供養的奶粥,到菩提樹下打坐,他便發願說:「若未修到正等正覺,絕不起座。
」這樣坐足了四十九天,機緣成熟了,於是他夜睹明星而悟道,豁然證得不生不滅、不垢
不凈、不增不減之本來清凈明體,妙明真心。
到今天這個末法時期,我們身為佛弟子,要做真正佛的弟子,要知道佛──我們的老祖宗
在過去修行是不容易的。我們雖然不能一天吃一麻一麥,但也不要貪吃好東西、吃維他命
,貪有營養的食物。
我們這個臭皮囊是四大假合,不是真實的,我們為它做牛、做馬、做奴隸做了這麼久,造
了不知多少罪業;若是仍然看不破、放不下,還是為它做馬、做牛,兢兢業業,這真是太
沒有價值了!所以我們要返本還原,學佛修行,明白人生是痛苦的;證果成佛,這才是真
正的快樂。
所以值此佛誕紀念日,我們應該效法於佛,應以佛身為己身,佛行為己行,佛心為己心,
佛願為己願,佛志為己志,要咬起牙來忍苦耐勞,學佛那種不怕艱難困苦的精神。若能如
此,每個人都是成佛有份,很快就能了生脫死。
佛為求一切智,不惜生命抖擻精神來修行,我們怎可不勞而獲就想成佛?既然出家了,如
果再不認真去修行,那怎麼能對得起佛、菩薩和過去的祖先呢?若一天到晚貪心不除,爭
心不去,求名求利心也放不下,自私自利心更大,這樣怎麼能對得起佛,及我們過去的父
母祖先?所以我們不應只為自己著想,也應該為他們著想,要打起精神來修行,不要等過
了今天,無常鬼不知何時就來了,到那時想多活幾天也辦不到了。所以,
「莫待老來方學道,
孤墳多是少年人。」
在這世界上,生了又死,死了又生,做得不好,就做畜生。一失人身,萬劫難復,所以不
要自己騙自己,為自己做辯護律師,自己不修行而認為有一天佛會幫助我成佛。要知道即
使像阿難是佛的堂弟,佛也不能給他三昧,他還是要自己努力修行。所以既然到了萬佛聖
城,這是選佛場,就要好好讀書、修行,到考試時才能考上,不要等考不上了,才來後悔

【編注】恭錄自《宣化上人開示錄(四)》
https://i.imgur.com/Yo3JQ1f.jpg
作者: dakudai (止水澄波)   2019-05-14 17:16:00
阿彌陀佛!
作者: summertrees (夏天樹)   2019-05-14 17:30:00
阿彌陀佛!
作者: cool810 (silence)   2019-05-14 20:19:00
佛為求一切智,佛果是成就一切種智的無上菩提。菩提心即是希求成就一切種智(佛果菩提)的發心,為什麼希求一切種智的無上菩提?為利眾生故。為利眾生而希求成就一切種智的無上菩提,即發菩提心。可參考本版 菩提薩埵 系列文。佛是果位,菩薩是因位,何謂菩薩?《佛地經論》(唐.玄奘法師譯):「緣菩提(佛果)、薩埵(有情)為境,故名菩薩,具足自利利他大願,求大菩提利有情故。又…精進勇猛求大菩提,故名菩薩。」發菩提心故名菩薩,菩提心是以佛果為所緣想要成佛的發心這樣的發心是以緣一切有情欲以利益而推動,以欲利一切有情遠離痛苦的大悲心推動引生希求成辦無上菩提一切種智的果位,因為,唯有圓滿成辦一切種智,才有圓滿利他的能力--------文中開頭說到,求一切智。求是欲心所的作用,欲心所屬於五別境心所之一,俱舍論說心王具有十大地法,也就是心王具有五遍行與五別境的十個心所法。凡是心王,如眼識心王、耳識心王、鼻識心王…都具有十大地法,此處求一切智的求,不是與眼識心王、而識心王等前五根識相應的欲心所,求一切種智的求是與第六識相應的欲心所。求一切種智的發心,是以欲利眾生而欲求成佛相應的意識,這樣的第六意識心王,有希求利益眾生、希求成就無上菩提的欲心所為助伴,因此,這樣的第六意識心王,安名菩提心
作者: kissung (天堂鴉)   2019-05-15 23:21:00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